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WT-1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细胞瘤(SFT/HP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29例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SFT/HPC以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为特点,肿瘤小血管呈WT-1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或不表达,而毛细血管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在脑膜瘤中,WT-1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大小和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无明显关联性〇=0.02727,P=0.7572)。结论WT-1可作为SFT/HPC区别脑膜瘤的标记物,将来也可作为抗SFT/HPC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WT-1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 简介:经《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推荐,由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终选两轮投票评选出“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2月27日在京发布。

  • 标签: 北大药学院 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研究线粒体外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Simpson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培养融合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PBR拮抗剂PK11195组(P组)、PBR激动剂Ro5-4864组(R组)、PK11195+Ro5-4864组(PR组)。P、R组在缺氧前30min于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10^-4mol/LPK11195和Ro5-4864,PR组在缺氧前30min加入以上浓度的两种药物共同孵育,然后再进行缺氧复氧。结果:R组细胞凋亡率(9.4±0.6)%与HR组(26.6±2.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细胞凋亡(27.4±3.1)%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172±29)与HR组(207±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组(222±26)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21±4)%与HR组(12±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R组(11±4)%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R激活明显抑制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和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 标签: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 缺氧复氧损伤 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
  • 简介:【摘要】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100例牙周炎患者病例中进行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予以予以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和对照组(50例)予以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先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早期牙指标、,然后再对治疗前后龈沟液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此来作为研究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对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培氟沙星 盐酸米诺环素 牙周炎 早期牙周指标 骨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肌膏换药、祛毒汤熏洗治疗肛脓肿术的作用效果及对术后伤口愈合的良好作用。方法:从2020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肛脓肿术患者中任意择取5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红蓝球抽签法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熏洗治疗,观察组接受生肌膏换药联合祛毒汤熏洗治疗,对比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所用时间短,且肉芽形态评分、水肿评分以及创面分泌物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效果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两组疗效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肌膏换药、祛毒汤熏洗联合应用于肛脓肿术术后恢复过程,可加快伤口愈合效果,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有效性、安全性十分理想,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生肌膏 祛毒汤熏洗 肛周脓肿术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经外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对比。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接受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VPA组,一组为接受经外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PICC组,两组各有患者20例,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VP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乳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对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3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代动力学差异进行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紫杉醇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Tc〉0.05(血浓度0.05μM以上时间)与临床毒性的相关性,为紫杉醇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纳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后(24±6)h的血药浓度,采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计算出Tc〉0.05值,同时观察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NCI-CTCv4.0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分级、结果:全组16例患者共进行32次化疗,有效周期29次(可测算出Tc〉0.05),共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将患者按照紫杉醇在体内暴露情况分为两组:正常暴露组和高暴露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3),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83)。对两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通过测算紫杉醇Tc〉0.05值可以了解紫杉醇在患者体内的暴露情况,从而判断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但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有限,尚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 简介:2012年2月13日上午,北京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成立三年庆典暨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成立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举行;同时,拉开了北医百年庆典系列学术活动序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标签: 北京大学 创新药物 台湾大学 香港大学 中华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