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香港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注册,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香港居民,年龄55~70岁。OHRQOL由香港中文版14条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估。精神因素采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研究用诊断标准(RDC/TMD)中使用的抑郁(Depression)及躯体化(NPS)分量表进行评估。调查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各种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程度、频率等情况。了解受访者看牙医的习惯并对受访者进行标准的临床检查。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OHRQOL的主要因素。结果共100人次参加了本研究。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总分(OHIP-ADD)的均数为10.1(SD9.7)。回归分析显示中等或重度的抑郁(OR=7.1,P〈0.001)及牙或骨来源的口腔颌面部疼痛(OR=4.8,P=0.016)与较差的OHRQOL显著相关。结论在有口腔颌面部痛症的香港老年人中,OHRQOL与精神因素和痛症的临床分组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对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简介:目的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曾经流行过的有关对颞下颌关病的认识,从机械学说发展到心理-机体学说,进行个人评述。其中涉及有关学说有:(1)心理压力在人类口腔副功能中的作用;(2)咀嚼肌疼痛的发病机理。材料和方法文献是作者多年从事跟颞下颌关节病的临床和科研中积累的,同时也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研究有关的以前和近期文献。此外还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研究有关的以前和近期文献。此外还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相关的疾患,如:与压力有关疾病的研究、心理-社会医学、职业医学及病因学的文献。结果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对颞下颌关节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的认识发展有一条明显的脉络,从对Costen综合征纯机械的解释,发现到由哥伦比亚大学及芝加歌大学引入心理和心理-生理理论,以及现在逐渐被可的生物-心理-社会观点和把难治性颞下颌关节病看成是慢性疼痛的疾患。结论以前占主导地位的以咬合为中心的理论,包括口内矫治器(He垫)。由于其确切的作用机理仍然没被解释清楚,现在正逐渐被抛弃,或被认为仅起到心理安慰作用。因此曾经被广泛应用的全面的咬合治疗,现在逐渐被生理性治疗和保守的行为疗法所替代。目前的学说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口腔副功能运动和咀嚼肌疼痛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