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尝试建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血管造影,监测椎基动脉脑血管痉挛(CVS)的新方法.方法兔枕大池一次性注血,同时行逆行颈总动脉插管椎基动脉造影及开骨窗TCD监测.结果逆行性脑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注血前后血管直径差异明显(P<0.05),平均血流速度注血后明显增快,但中、重度痉挛之间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一侧颈总动脉逆行插管椎基动脉造影,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采取开骨窗以提高TCD超声频率的方法,可获得兔基底动脉稳定的频谱图并易于重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造影术
  • 简介:随着全球老龄化,痴呆发病率快速上升,而且痴呆具有不可逆性、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故探索预测痴呆发生的有效指标成为关键。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vesseldisease,CSVD)被认为与痴呆密切相关,其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可表现为腔隙(lacunes)、新发皮层下小梗死(recentsmalsubcorticalinfarcts)、脑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ies,WMH)、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perivascularspaces,EPVS)及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等。本文通过综述CSVD颅脑MRI表现与痴呆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发现多发静息性或位于基底节区的腔隙性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或腔隙、重度WMH、多脑叶分布性脑叶微出血(lobarmicrobleeds,LMB),均可作为预测痴呆发生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痴呆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第一致病原因,外科治疗是解决这一疾病的根本方法。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引进使得该病的生前诊断得以实现;而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也顺应医学发展的潮流,从载瘤动脉结扎术发展到显微外科下的动脉瘤颈夹闭术。在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佳方式——无论是介入栓塞治疗(endovasculartherapy,EVT)还是手术夹闭仍然是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国际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短、中期结果均显示EVT在残死率、癫痫发病率等方面优于手术夹闭。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瘤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也是我国脑血管病专业治疗领域的科技学术期刊。【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论著(包括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国内外动态等【征稿对象】全国脑血管病及相关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来稿要求】(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脑血管病 电子版 征稿 杂志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对患者情绪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其的作用。方法采用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81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调查,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不同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患者主要由于对诊疗方法不了解及担心手术失败而造成心理压力;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改善(P〈0.01);不同疾病患者术前的焦虑情况有显著差别(P〈0.05),心理干预后差异消失。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应作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 标签: 心理干预 全脑血管造影术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在治疗脑血管病病人抑郁症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经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的PCD患者25例,早期进行心理评估。康复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12周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2周后23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2例中度抑郁。结论及早采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治疗脑血管病后抑郁症。

  • 标签: 脑血管病 抑郁症 心理护理 治疗 健康教育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9岁,主因“头痛3d”于2011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于活动中突然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为喷射状,无咖啡样物,不伴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等。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 能谱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本刊是新兴的专业医学媒体形式,既有传统的纸质媒体版,又有对应的光盘版以承载更为丰富的影像资料,便于读者直观地阅读各种影像图片、病理片、动态地观摩手术过程并可以生动地展现有启发意义的病例讨论及查房过程,从而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习惯。

  • 标签: 脑血管病 电子版 稿件 视频 征集 杂志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共收治17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血管内治疗。3例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闭塞载瘤动脉,14例采用血管内重建技术: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瘤动脉塑性。术后3个月~1年复查造影。结果17例血管内治疗中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中有15例完全治愈,动脉瘤完全不显影;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瘤动脉塑性病例动脉瘤保持稳定。在平均14.4月中的随访中,所有患者一般状态平稳,没有再出血或梗死。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的。与结构破坏性手术相比,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结构重建性手术: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或多支架血管内治疗技术。

  • 标签: 椎动脉 夹层 支架 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伽玛刀治疗的12例CHCS病人的临床资料.中心剂量为15.0-30.0Gy,平均(24.0±2.2)Gy;周边剂最为7.5-15.0Gy,平均(12.0±1.2)Gy。结果随访12例,时间6-60个月。病人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经MRJ检查:肿瘤缩小1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CHCS有明显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海绵窦 伽玛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本刊是新兴的专业医学媒体形式,既有传统的纸质媒体版,又有对应的光盘版以承载更为丰富的影像资料,便于读者直观地阅读各种影像图片、病理片、动态地观摩手术过程并可以生动地展现有启发意义的病例讨论及查房过程,从而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习惯。基于以上特点,目前杂志正在广泛征集视频文件及临床案例,欢迎各位愿意交流的作者进行视频文件的投稿。采用DV录下您认为有意义的场景并写下简单的背景资料即可。您也可以成为教育片中的主角,让更多的同行认识及了解您,分享您认为成功的临床经验。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 标签: 视频文件 脑血管病 征集 杂志 电子版 稿件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主办,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和承办的第13届中华脑血管病论坛于2005年12月17日在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新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华扬教授和缪中荥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建康教授和胡锦清教授分别做了题为“颈动脉狭窄的病因、病理学和内科治疗”、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南京军区 第13届 论坛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瑞金医院
  • 简介:患者,女,32岁,以“头颈部反复酸痛3年,伴视物模糊半年”为主诉于2013年12月3日入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头颅MRI平扫示:右侧后颅窝可见1个类圆形异常信号软组织块影,大小约5.5cm×3.7cm×3.2cm,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未见“脑膜尾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信号稍高,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未见明显坏死区,其后上缘宽基底与小脑幕相连,与右侧横窦分界不清,邻近小脑组织明显受推压并见水肿带,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窄并左移,桥脑轻度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张,蝶鞍稍扩

  • 标签: 血管周细胞瘤 神经系统 病理诊断 影像诊断
  • 简介: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脑组织严重缺血或缺血性脑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由基清除剂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就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自由基清除剂
  • 简介:神经源性高血压又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心血管疾病.其病因至今未明,治疗效果不佳.自从Jannetta等[1,2]提出了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学说并认为神经源性高血压是由于异常血管袢压迫延髓以来,外科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为高血压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较广泛地采用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源性高血压 延髓 解剖学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孪(HFS)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6例MVD治疗HFS的临床经验。术前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91.5%(97例),术中显露面神经入脑干区(REZ),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结果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其中与小脑前下动脉(AICA)相关占66.0%(70例),复合血管压迫者占36.8%(39例)。MVD术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术中面神经REZ区的充分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减压棉片的大小和放置位置等,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显微外科
  • 简介:目前,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证据与实践、指南与应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尽管患者可能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其结果并未达到指南的目标要求。脑卒中的高额治疗费用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优化当前医疗模式,全面认识并早期治疗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持续改善医疗质量和效果,增加预防、早期监护和康复治疗的投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才会在远期看到治疗费用的节省。

  • 标签: 循证医学证据 脑血管疾病 临床实践 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