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冷冻联合DC-CIK(dendriticcell-cytokine-inducedkiller)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计222个转移灶)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29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化疗(冷冻联合化疗组),2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组),29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组)。在27例仅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单次冷冻治疗,9例患者接受多次冷冻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总生存期以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时开始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Friedman检验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各组患者总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中位生存期为83(69.5~113.0)个月,冷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8(30.0~64.0)个月,冷冻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3(30.5~53.0)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7(18.0~41.0)个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P=0.000);其中,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冷冻联合化疗组、冷冻治疗组和化疗组(χ2=27.58,P=0.000;χ2=27.76,P=0.000;χ2=74.21,P=0.000)。在冷冻治疗组中,多次冷冻组与单次冷冻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37.0~67.0)个月和35(28.0~48.5)个月,多次冷冻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单次冷冻组(χ2=6.25,P=0.012)。各组乳腺癌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冷冻联合免疫疗法能显著延长无法手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 标签: 冷冻外科手术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手术室存在的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点环节,制定出手术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并按照考核标准加强日常督导检查。结果:手术室医院感染得到了控制。结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能有效保证手术室的医疗安全,提高手术室的感染管理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 质量标准 感染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以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0例)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对照组(120例)采用单纯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包括阻滞有效时间、全程麻药用量、疼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消失快、阻滞有效时间长、全程麻药用量少,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1min和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比单纯使用利多卡因更安全、有效。

  • 标签: 利多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目前,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为孕激素治疗。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中。本文就宫腔镜保守性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应用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保守治疗 宫腔镜 孕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测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B超检测下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放取环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检测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中的价值非常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波检测 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乳腺癌目前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随着乳腺癌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已明显延长。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影响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方式、外表的改变、疲劳、受教育的程度、疼痛、家庭与配偶、年龄、治疗后3~6个月对未来的担忧等[1-2]。本文主要探讨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如何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探讨。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活质量 乳房切除术 区段 乳房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下剖宫产瘢痕憩室修补术在有生育要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例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行腹腔下憩室修补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6年前疑诊胎盘早剥于我院行首次剖宫产,术程顺利,术后恢复好,月经正常,无下腹痛。3年前计划生育二孩,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剖宫产瘢痕憩室,宽约3.9mm,要求手术修补而行宫腔镜检查术+腹腔下剖宫产瘢痕憩室修补术。术后1年如愿妊娠,孕期尚平顺。2016年1月再次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母子体健。结论腹腔下修补术在剖宫产瘢痕憩室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能否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患者孕期需严密监测,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 标签: 剖宫产瘢痕憩室 腹腔镜 妊娠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和乳房全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人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全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全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全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全切组的60.3%(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全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亚甲蓝作为示踪染料对乳腺癌开展SLNB,并且对术中冰冻检查前哨淋巴结(SLN)阴性的病例分组施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PALND)及常规全腋窝淋巴结清扫(TALND),观察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等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SLN检出率97.6%,假阴性率14.3%;接受PALN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T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生存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区SLNB能准确反映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状态,为临床缩小乳腺癌手术范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正>本文于2013年3月发表在《PrenatalDiagnosis》杂志上。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在胎儿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后绒毛膜羊膜分离(chorioamnioticmembraneseparation,CMS)的发生率,以及CMS和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的关系。此外,还探讨了导致CMS发生的高危因素。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吻合血管 膜分离 激光凝固 胎儿镜 绒毛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腔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腔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5例,同时选取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6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腋下引流液量及预后进行比较。定量资料的分析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腔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1.0min,术中出血51.0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量17.3枚,术后总引流量平均208.0ml,随访1~3年术后复发转移者2例;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70.0min,术中出血平均80.0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19.5枚,术后总引流量平均350.0ml,术后复发转移者2例。腔手术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长,但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液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5)。两组间近期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89)。结论腔手术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窥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观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应用术中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等。方法对64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并于术中给予放射治疗。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等。结果术后随访3~19个月,中位随访10.3个月。64例患者中,1例(1.6%)于1年后局部复发;7例(10.9%)术后发生I级放射性肺损伤,10例(15.6%)手术部位局部硬化,8例(12.5%)皮肤颜色改变,8例(12.5%)手术部位疼痛;美容效果方面,达到极好或较好水平共占95.3%(61/64)。结论术中放射治疗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的应用可得到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同时美容效果良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中放射治疗 保留乳房手术 近期疗效 安全性 美容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术后妊娠的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患者顺利手术分娩,母婴结局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妊娠期管理,严格做好围产期护理,有效帮助患者顺利分娩。

  • 标签: 法洛四联症矫正术后 妊娠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1997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hydrogel,PAHG)作为软组织填充物由乌克兰引进中国,由于其操作相对简单,被广泛应用于注射式隆乳。有文献报道,注射式隆乳术后可能出现疼痛、炎性反应、硬结、团块、变形、移位等并发症,并高达18.3%。

  • 标签: 内窥镜 水凝胶类 外科手术
  • 简介: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主办的“全国乳腺微创手术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定于2007年9月份在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召开。会议将邀请全国在乳腺微创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作学术讲座并进行乳腺腔手术(录像)演示,以促进乳腺外科微创技术在我国的开展,提高乳腺外科的治疗水平。欢迎广大从事乳腺外科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 标签: 乳腺外科 学术研讨会 微创手术 学习班 征文通知 第三军医大学
  • 简介:19世纪50年代,德国Semm博士等率先将腹腔技术引入妇科手术领域,经过近60年来数代妇产科医生的努力,无论腹腔设备方面还是手术技术方面,妇科腹腔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2005年10月在汉城举行的第19届亚太地区妇产科大会(AOCOG2005)上,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地区的30多位与会专家,报道了妇科腹腔的现状、应用和并发症;另有数位代表报道了宫腔镜方面的临床应用。本文摘要此次会议有关腔技术在妇产科临床进展的报道。

  • 标签: 妇产科医生 腹腔镜技术 亚太地区 会议 妇科腹腔镜 纪要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底肌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手术方式,以提高母儿救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个月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共3例,结合文献探讨如何选择制定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手术方案。结果近6个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1118例,经过B超或/及MRI检查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共3例,手术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有2例。其孕周分别为32^+6、32及35周,其中2例有剖宫产史及2次以上宫腔手术操作史,此2例均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均为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其中1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并浸润至膀胱,另1例胎盘植入已达子宫浆膜层,但尚未穿透,与泌尿外科等多科室协作完成子宫切除术。另1例为第1次宫内妊娠,突发腹腔内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及胎死宫内。术中见胎盘附着并全部植入于子宫右角,突破宫底后壁浆膜层,直径3cm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尽量保留子宫肌层组织并切除植入胎盘。结论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者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前应多科室协作共同讨论,充分术前准备并制订手术预案;出血凶猛采取止血措施无效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重视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穿透性胎盘植入 治疗方法 手术
  • 简介:近十多年以来,腹腔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但大多数采用的是以CO2作为气腹基础进行的.笔者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扩张腹壁代替CO2气腹进行了妇科腹腔手术,获得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三角形腹壁 中的应用 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