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在5/6肾切除大鼠肾脏中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微血管病变关系。方法:复制5/6肾切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在1、2、4、8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Ang-1和CD31表达变化以及RT-PCR观察肾脏Ang-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2、4和8周时肾脏Ang-1mRNA表达显著上调,12周时低于假手术组;模型组2周~8周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球Ang-1阳性着染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峰值在4周~8周,12周后逐渐下调;模型组2周~12周肾小球CD31表达逐渐减少。结论:5/6肾切除大鼠肾脏存在Ang-1和CD31表达改变,此改变参与了残肾微血管结构变化。

  • 标签: 5/6肾切除 促血管生成素-1 CD31 微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究HPV感染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HUCC)相关性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BUCC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膀胱组织标本,采用PCR结合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标本中HPV16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相关性。结果HPV病毒在HUCC中表达(15.7%)对照组患者中表达(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目前小型研究不支持HPV16感染参与免疫功能正常个体HUCC发生。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芪当归合剂阿托伐他汀对缺氧/复氧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影响。方法选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黄芪当归合剂组、阿托伐他汀组、黄芪当归合剂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检测活性氧产生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kB。结果缺氧复氧组活性氧高于对照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各自mRNA表达上调,黄芪当归合剂组、阿托伐他汀组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达,黄芪当归合剂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黄芪当归合剂、阿托伐他汀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能与通过抑制核因子-kB炎症通路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标签: 黄芪 当归 上皮细胞
  • 简介:侵袭性伪足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膜形成一种向外凸起、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力细胞细胞外基质接触性结构。侵袭性伪足在癌细胞侵袭正常组织、造成局部或远隔转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侵袭性伪足各个关键成分逐渐被发现,如何调控这些关键成分从而抑制恶性肿瘤侵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侵袭性伪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统肿瘤 肿瘤侵袭 侵袭性伪足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预后不容乐观,临床以反复发作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量蛋白尿,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目前关于不伴蛋白尿单纯性血尿成人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血压、尿酸、血脂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影响报道较少。了解这部分患者病例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单纯性血尿 IGA肾病 肾病临床 肾病综合征 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
  • 简介:两性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性索间质肿瘤,国内外仅有少量病例报道且绝大多数发生于卵巢,仅见1例发生于婴儿睾丸两性母细胞瘤国外报道。我科2016年1月收治1例成年睾丸两性母细胞瘤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23岁,未婚。因发现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人院。既往无睾丸附睾炎阴囊外伤病史。体格检查:体毛分布正常,无男性乳房女性化表现。

  • 标签: 两性母细胞瘤 人睾丸 文献复习 性索间质肿瘤 无痛性肿块 睾丸附睾炎
  • 简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上十分罕见,其发病率不到前列腺上皮癌10%[1-3]。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与前列腺腺癌临床特征区别极大,早期即易出现远处转移,常常不伴有PSA升高,并且对传统抗雄激素治疗无效,目前暂无统一治疗方案。我院于2016年3月收治1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诊治情况做一总结,以期对该病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前列腺腺癌 文献回顾 抗雄激素治疗 临床特征 腺上皮癌
  • 简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正常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该通路活化也参与了包括肾细胞癌在内多种肿瘤发生、转移与血管生成。为了评价MAPK通路在调节肾癌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作用,研究者首先测定了透明细胞肾癌中MAPKMAPK激酶(MKK)表达情况,

  • 标签: MAPK激酶 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肾细胞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癌生长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而炎症反应是重要影响因素。C-反应蛋白(CRP)则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成分之一,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标志物。本文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与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关系。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C-反应蛋白 营养指标 感染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低蛋白血症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居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1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1],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发生率达20%~60.4%不等早期和远期并发症[2],且出院后面临膀胱训练、造口护理、持续膀胱灌注专业护理问题,术后生存质量不容乐观[3]、再入院率高[4].虽然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已经对患者家属进行了相应健康指导和出院宣教,但由于病情限制对医护人员心理依赖,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5];此外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泌尿外科推广应用对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与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因此,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以进行出院后继续指导和监督健康行为对膀胱癌患者康复极为重要.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对膀胱癌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在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7]、降低再入院率[8G9],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10]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需求评估,服务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对膀胱癌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与借鉴.

  • 标签: 护理服务 癌患者 膀胱癌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术后生存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22岁~55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测定其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中(EPS)白细胞(WBC)计数多少,将患者分为轻(WBC<10/HP)、中(10/HP≤WBC<30/HP)、重(WBC≥10/HP)三组,并行三组PSA组间比较.9例重度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PSA分别进行比较.30例行EPS细菌培养.结果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组10%、中组10%,重度26.7%.轻、中、重三组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2.383±2.8350)mg/ml,(3.1571±2.6432)mg/ml(7.1557±5.9110)mg/ml.轻中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异,P>0.2而轻、中组与重组间PSA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9例重度者治疗后PSA大幅度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大约为50%左右,PSA可作为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好坏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血清PSA 慢性前列腺炎 改变 WBC 患者 升高
  • 简介:目的总结脐尿管癌临床特征,提高对脐尿管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脐尿管癌临床资料。结果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0±2.5)岁。肉眼血尿31例,血尿伴尿频、尿急5例,血尿中位时间22d。尿中有黏液者16例。肿瘤直径平均(5.0±1.0)cm。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TNM分期:T221例,T312例,T43例。临床分级:G118例,G213例,G35例。均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黏液性腺癌28例,非黏液腺癌混合癌5例(含肠型、印戒细胞亚型),乳头状腺癌3例。术后膀胱内灌注表阿霉素治疗25例。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8年,平均2.5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50%(18/36),5年生存率为19.44%(7/36)。T2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23.81%(5/21),T3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6.67%(2/12)。结论脐尿管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血尿是脐尿管癌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切除术为标准手术方式。脐尿管癌预后较差。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VEGF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4例前列腺癌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HIF-1α、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IF-1α、VEGF-C和VEGFR-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0.9%、70.3%和71.9%,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无表达;HIF-1α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VEGF-C蛋白与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有关,VEGFR-3蛋白与淋巴转移有关(P〈0.0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C、VEGFR-3;VEGF-C与VEGFR-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C和VEGFR-3蛋白高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淋巴转移相关。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HIF-1Α VEGF-C VEGFR-3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危害全球公共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在美国,CKD发病人数达260万,占总人口8%。在中国,CKD发病率为13%,而在日本,约有20%成人患有3~5期CKD。心血管疾病是导致CKD患者致死和致残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在控制了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后,仍发现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随着肾衰竭进展而增高。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 患者 铁代谢 疾病危险因素 CKD
  • 简介:目的:观察圣地红景天对1型糖尿病大鼠尿微白蛋白排泄率肾脏TGF-β1表达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NC组),模型组30只,后者按55mg/kg体重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模型。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C组)、糖尿病治疗组(DR组)各15只。分别于第4、8、12周时检测各组血尿素氮、肌酐尿肌酐、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同时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留取肾脏组织分别作光镜、电镜检查免疫组化检查TGF-β1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R组24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下降,肾组织中NDA含量下降,Cu-Zn-SODGSH-Px活性升高;与DC组相比,DR组尿蛋白排泄率减少,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减轻,病理检查示系膜增生明显减轻,电镜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轻于DC组,免疫组化分析示DR组TGF-β1表达较DC组明显减少。结论:圣地红景天可以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其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降低肾组织TGF-β1表达有关。

  • 标签: 圣地红景天 糖尿病 抗氧化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本实验从验证糖尿病肾病(DN)炎症反应存在角度,探讨参芪消肾汤延缓DN进展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侧肾摘除,STZ诱发糖尿病(DM),复制DN模型。参芪消肾汤分高、低剂量组灌服8周并设立贝那普利组、骁悉组为阳性对照组,同时空白组、模型组予以等量蒸馏水。观察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观察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情况,利用半定量检测其在肾组织表达水平。结果:参芪消肾汤能一定程度降低大鼠FBG、UAER、血清CRP,减弱肾组织MCP-1袁达水平。结论:炎症反应参与DN发生和发展,在DM肾损害进展中起促进作用。参芪消肾汤可降低蛋白尿,改善炎症细胞对肾组织损伤,延缓DN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炎症反应 参芪消肾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简介:目的:探讨β2-A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EH)并肾功能受损易感性关系。方法:收集158例EH并肾功能受损患者(EH-RI组),与之按性别、年龄、居住地相匹配肾功能正常EH无肾功能受损组(EH-non-RI组)血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各158例。应用PCR-RFLP检测β2-AR(-1023G/A,rs2053044;+252G/A,rs1042717)多态性。SHEsis网络软件估计单倍体型频率。结果:χ2分割显示:EH-RI组β2-AR/-1023AA频率(13.29%)高于EH-non-RI组(6.33%)、正常组(4.43%)(χ2=8.94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以EH-non-RI组为参照系,调整危险混杂因素后,β2-AR/-1023-AA型患者EH-RIOR值为2.561(P〈0.05)。在构建单倍体型中,EH-RI组G-G单倍体型(β2-AR/-1023—β2-AR/+252)频率(40.19%)低于EH组(47.78%)、正常组(48.10%)(χ2=5.109,P〈0.05)。结论:携带有β2-AR/-1023-AA基因型是患EH-RI易感因素之一,G-G单倍体型(β2-AR/-1023—β2-AR/+252)对EH-RI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肾功能受损 基因 多态现象 单核苷酸 Β2肾上腺素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ofdifferentiation,Id-1)下调对膀胱癌细胞系化疗敏感性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影响。方法选取膀胱上皮癌细胞系MGH-U1,在构建Id-1si-RNA载体后,通过逆转录病毒将其转染至MGH-U1细胞,筛选出稳定低表达Id-1克隆(si-Id-1)和对照载体克隆(sscon)。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比较sscon细胞和si-Id-1克隆细胞对表柔比星敏感性;Ⅰ型胶原侵袭实验证明Id-1下调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比较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研究Id-1下调对表柔比星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结果si-Id-1克隆细胞对表柔比星敏感性显著高于sscon细胞;si-Id-1克隆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低于sscon细胞;Id-1下调会诱导凋亡通路激活因子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从而证明Id-1下调会增加表柔比星诱导细胞凋亡。结论膀胱癌细胞Id-1下调可以增加抗肿瘤药物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增加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

  • 标签: ID-1 化疗敏感性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25(hepcidin-25)水平和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CAC)心血管事件关系.方法选择21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血清hepcidin-25平均值为界,分为CAPD高hepcidin-25组107例、CAPD低hepcidin-25组103例;另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所有CA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epcidin-25水平.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MSCT)钙化评价研究.结果CAPD高hepcidin-25组在随访12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71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21例(占19.6%);而CAPD低hepcidin-25组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仅10例(占9.7%).CAPD高hepcidin-25组和CAPD低hepcidin-2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2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46.7%(98/210)]与健康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5.6%(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高hepcidin-25组CAC发病率均明显高于CAPD低hepcidin-25组(P<0.01);而且相关性分析显示,hepcidin-25水平与CAC积分呈正相关(r=0.98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25水平[偏回归系数(B)=0.402,P<0.01]和CAC(B=-0.015,P<0.01)是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epcidin-25水平升高CAC是CAP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重要原因,提示铁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且促进了CAC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清铁调素25 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