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1我国无偿献血现状自从2010年以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血液供应紧缺,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年献血人次或献血量2位数降幅,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行业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重启家庭互助献血,试图力挽这一局面,但仍难以从根本上奏效[1]。

  • 标签: 夜市献血点 血荒 个人自愿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N)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I躏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87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和l临床科室分布进行调查,细菌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依据CLSI最新折点进行评价。结果: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到95.2%(178/187)。结论:各级医院应加大细菌耐药性监测力度,遏制细菌耐药性迅速增长不良趋势。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Dombrock血型Do^a和Do^b基因在汉族人群分布。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Dombrock血型进行Do^a和Do^b基因分型。结果:248例Dombrock血型Do^a基因频率为0.0867,Do^b基因频率为0.9133。结论:248例Dombrock血型Do^a及Do^b基因频率分别为0.0867和0.9133。PCR—SSP技术可以较好对Dombrock血型进行DO基因分型。

  • 标签: Dombrock Do^a Do^b 血型
  • 简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情况下,各血液中心(血站)以及各科室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大部分是局域网络,彼此之间独立和封闭,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进行沟通和协作,血液成分具体数据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血液成分制备管理水平,

  • 标签: 成分血 制备 临床输血 数据化管理
  • 简介:目的:对细菌内毒素运用凝胶定性法和动态浊度定量法检查进行比较。为血站提供在原辅材料内毒素检测时更适合方法。方法:用鲎试剂凝胶定性法分别做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供试品检测,方法用药典规定生物制品细菌内毒素试验规程。动态浊度定量法分别做标准曲线检验试剂灵敏度、回收率判断干扰试验、供试品检测,方法药典规定仪器试验。结果:动态浊度定量法结果易保存,在临界状态下,更容易进行结果判断。结论:血站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时,最好选用定量法。

  • 标签: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动态浊度法 鲎试剂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肝恶性肿瘤术后远期复发率及近期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有无输血分为2组,每组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访90例肝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显示35例患者复发,其中输血组有25例(71.4%)患者复发,无输血组有10例(28.6%)复发,输血组患者术后复发显著高于无输血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围手术期输血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2输血组患者肿瘤大小、侵袭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无输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与围术期输血存在着密切关系,围手术期输血可作为判断肝恶性肿瘤远期复发危险因素。

  • 标签: 肝恶性肿瘤 输血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治疗措施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输血相关传染病发生。随着《献血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监督管理,

  • 标签: 献血员 受血者 血液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大量输注对创伤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输血治疗146例严重创伤大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大失血4h内输注FFP和悬浮红细胞(SRBC)比例进行分组。FFP∶SRBC=1∶3为低FFP组,51例;FFP∶SRBC=1∶2为FFP组,46例;FFP∶SRBC=1∶1为高FFP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输血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恢复情况。结果:13组患者输血前在年龄、体质量、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体温、呼吸、脉搏、收缩压、舒张压等主要生命体征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输血前PT、APTT、TT、FIB、PLT等指标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输血后24hPT、APTT、TT、FIB、PLT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hFFP组和高FFP组PT、APTT、TT、FIB、PLT等指标恢复情况好于低比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比例FFP输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出血,提高输血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大量输血 创伤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后FNHTR分别为3例(3%)和18例(18%);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FNHTR分别为4例(8%)和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FNHTR发生,对多次输血治疗患者效果尤佳。

  • 标签: 去白细胞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简介: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1,肺癌总5年生存率仍在15%以下。在肺癌治疗,尤其在放化疗之后经常出现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我科自2005—2012年出现肺癌并发骨髓抑制同时伴有血红蛋白减少20例,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肺癌 类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内科患者输血阈值水平,评价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及临床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03-2014-03老年内科患者临床输血资料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老年患者输血阈值水平;根据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60g/L)和限制性输血组(〈60g/L),比较分析2组输注效果、病死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院内感染等指标。结果:老年内科患者输血Hb阈值达(63.8±15.1)g/L,限制性输血组输注显效率明显高于开放性输血组(P〈0.01),无效及效果不佳比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对于提高老年患者输注效率,减少院内感染率和住院时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EB病毒(EBV)DNA载量及EA(早期抗原)IgG抗体滴度与鼻咽癌临床关系。方法:以2014-05-2015-05共164例入住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做了外周血EBVDNA病毒载量为89例,89例随机又检测EAIgG滴度为51例,结合鼻咽癌临床分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鼻咽癌临床初级中级阶段(如T1,N0,M0,Ⅰ),EBV-DNA-初诊阴性组比例大于初诊阳性组(P〈0.05)。在整个鼻咽癌诊疗过程,EBV-DNA载量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EAIgG与放射标准摄取值(SUV)呈现正相关(P〈0.05)。EAIgG滴度随着临床分级提升而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临床初级中级阶段,EBV-DNA病毒载量检测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在整个鼻咽癌诊疗过程,EBVDNA病毒载量波动性及EAIgG抗体滴度与临床分级/放射标准摄取值一致性能够指导鼻咽癌治疗。

  • 标签: 鼻咽癌 EB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遮蔽修饰红细胞RhD血型抗原有效性和稳定性以及被修饰红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用mPEG-SPA修饰RhD血型阳性人红细胞,观测修饰和未修饰红细胞抗-D凝集反应性、mPEG结合产物稳定性、电镜下细胞形态、变形指数、渗透脆性、自身溶血率、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膜Na^+,K^+ATP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胆固醇含量。结果:0.5mmol/L、1.0mmol/L、2.Ommol/L、2.5mmol/L和5.0mmol/LmPEG-SPA修饰红细胞与抗D凝集反应情况依次为50%凝集、可见凝集、无凝集、无凝集、无凝集,在4℃保存14d和在37℃保存2d修饰红细胞与抗D均无凝集反应,而末修饰红细胞则全凝集。电镜下修饰和未修饰红细胞均为双凹圆盘状形态.细胞大小均一。修饰和未修饰红细胞各观测指标分别为: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71.00±12.88)mmol/L和(65.13±13.98)mmol/L,红细胞沉降率(2.75±2.05)mmjh和(8.00±3.82)mm/h,细胞变形指数(0.98土0.18)和(0.98士0.29),自身溶血率(2.27±0.28)%和(1.32±0.32)%,渗透脆性(0.44±0.06)%和(0.44±0.03)%,膜胆同醇含量(0.10±0.03)g/i.和(0.10±0.06)g/L,Na^-,K^-ATP酶活性(4.834±1.27)U/mg和(5.41±1.32)U/mg,乙酰胆碱酯酶活性(27.88±5.09)U/mg和(29.68±4.165U/mg。修饰红细胞沉降速率低于未修饰红细胞,自身溶血率高于未修饰红细胞(P<0.05),但是修饰红细胞沉降速率和自身溶血率都在参考值范围。结论:2.0mmol/LmPEG-SPA能够有效并且稳定地遮蔽红细胞RhD血型抗原。修饰红细胞具有未修饰红细胞双凹圆盘状形态、细胞膜结构、变形性和运送氧气能力.

  • 标签: 红细胞 RhD血型抗原 甲氧基聚乙二醇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1月~2006年12月无偿献血者67800名。1.2试剂IgM抗-D、抗-E、抗-e、抗-C、抗-c、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IgG加C3d)均由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批IgG抗-D试剂分别由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台湾贝索公司提供。

  • 标签: Rho(D)抗原 初筛 确认 献血
  • 简介: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缺铁性贫血(IDA)鉴别诊断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ABXMICROS6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3例MDS患者和31例IDA患者MCV、RDW值。结果:MDS和IDA患者MCV分别为(103.1±10.8)fl和(73.7±9.6)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DS和IDA患者RDW分别为(18.7±4.4)和(17.6±2.8)均高于正常参考值,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患者MCV、RDW增高,IDA患者MCV减低、RDW增高。结论:MCV、RDW变化在MDS和IDA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
  • 简介:随着输血医学迅速发展,人们对血液质量、输注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一直以来,我国血液供应短缺,但每年过期报废血液却高达十几吨,这主要是血液库存管理不善导致。要实现安全输血,即血液从“血管”到“血管”全过程安全管理,血液库存安全必不可少。本文就血液在库存时标签、性质、入库信息、

  • 标签: 血液库存 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 实施过程
  • 简介:目的:了解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间确诊为TTP1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每次2000~3000ml,治疗2~5次,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2例死亡,8例存活。存活患者在经过3~5次血浆置换后,血小板、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素氮、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逐渐降低,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是TTP首选疗法,对TTP患者尽早进行血浆置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输血治疗是现代临床医学不可缺少重要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在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寒颤、发热,斑疹,呼吸困难等。为了解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特点,有效防范和减少其发生,笔者对我市2011-2015年临床输血过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输血品种 输血次数 非传染性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输血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06-2016-12首次诊断84例MM患者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42例)和非输血组(42例)。观察各组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输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非输血组患者低。输血组患者硼替佐米使用率更高。单因素分析采取输血患者PFS更低;年龄、ISS分期、血小板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清β2-MG、血清钙和沙利度胺药物使用是OS和PFS共同影响因素。采用多变量分析,高龄(≥60),高血清钙(≥2.75mmol/L)是影响MM患者OS危险因素,高血小板水平(≥100×10^9/L)和沙利度胺药物使用是OS保护因素。Ig分型和沙利度胺应用是MM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输血不是MM患者OS和PF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沙利度胺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OS和PFS。输血不影响MM患者PFS以及OS,不是MM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 标签: 输血 多发性骨髓瘤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妊娠晚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值特异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变化趋势。方法:对非孕生育期妇女100例和正常妊娠晚期妇女100例,妊娠晚期合并GDM100例患者进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值监测。结果:与正常非孕生育期妇女相比,正常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降低(10.76s、26.62s、15.93s、0.85s),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显著升高(4.10g/L、2.23g/L),血小板(PLT)2组样本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妊娠晚期相比,GDMPT、APTT、INR显著升高(11.27s、27.36s、0.89s);Fg、DD、PLT2组样本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妊娠晚期血凝呈高凝状态,妊娠期糖尿病呈病理性高凝,其凝血与继发性纤溶呈动态平衡,注意其凝血指标特殊性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或)排除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标签: 妊娠晚期 妊娠期糖尿病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