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分别接受乙方案(甲组)和甲方案(乙组)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细致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异常类型以及不同性别下的异常类型和病死率。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在Q-T间期延长、左前分支阻滞和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所下降,尤其在复极异常上,甲组的发生率(75.78%)明显高于乙组(43.87%),其中男性在这些异常中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且甲组男性的所有异常中复极异常(65.12%)和心律失常(87.21%)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综上,甲方案在处理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异常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预防心律失常和复极异常上表现明显,对于降低心电图异常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此疗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
简介:【摘要】 目的 此文中主要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术后护理进行的详细分析。方法 选取50例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期间对此次选取的50例患者治疗后开展优质的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的恢复效果及不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治疗后通过给予其护理干预后有46例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另外4例患者恢复效果一般。不良症状共发生3例,其中穿刺点血肿、术中出血、一侧肢体肌力下降各1例,共占总人数的6.00%。结论 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术后并结合优质、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出现,而且对患者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在临床开展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并发症预防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患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组,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到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少;观察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明显较低(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护理方法以及具体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到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管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止血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产后大出血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更有效融入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在手术之前,手术过程中,手术之后都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更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成效,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样才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为其恢复进程的加快提供必要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20例,均为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评估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局部疼痛程度变化情况,记录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导管介入溶栓治疗阶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20例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局部疼痛程度NRS评分值(3.75±1.02分)较护理前(5.67±1.98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阶段中出现2例局部水肿与出血病例,经消肿、止血处理后消失,无过度灌注综合征、血栓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病例,治疗成功率100.00%(20/20),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程度,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用于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21.1月-2022.1月接收80例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两组分别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展开观察。结果: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上,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舒适度评分比较上,实验组的各项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而言,在术后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的办法,其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佳,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让患者满意护理人员的工作。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急症是指突发的、危及生命的心脏和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准确、及时的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处理策略包括早期识别与报警、急救措施、药物治疗和转诊等。评估心脑血管急症处理策略的效果涉及到病人结局、医疗干预措施、治疗延误时间和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通过持续的效果评估,可以不断优化处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本文旨在探讨急救中心脑血管急症的处理策略以及其效果评估。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最佳卧床时间。方法将6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1组和观察2组术后局部穿刺部位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分别卧床制动2h和4h;对照组术后常规局部沙袋压迫6-8h,制动12h。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动脉压、脉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局部皮肤红斑、负性心理、排尿障碍、术侧肢体麻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2h平均动脉压、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患者术后4h、6h平均动脉压和脉搏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2组4h平均动脉压和脉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平均动脉压和脉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术后4h平均动脉压和脉搏低于观察2组(均P〈0.0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在局部穿刺部位"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的前提下,卧床时间2h和4h都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