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及时发现、处理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高压,降低临床死亡率。方法将85例颅脑损伤、颅内引流术后的患者按入院的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血压突发增高、瞳孔改变、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给予加强脱水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均进行颅内压(ICP)监测,对ICP〉2.0kPa者给予加强脱水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好转率。结果对照组,死亡12例,观察组,死亡7例。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准确、可靠,较传统的观察法能更及时的发现病情变化,减少治疗的盲目性,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使用头部低温治疗的方法是否有良好积极的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一共是有20个实验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参考组有10人,按照临床上常规的方法进行监测和护理;另一组是实验组有10人,在常规监测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病儿童头部进行亚低温处理进行治疗。在患病的72h内对两组进行进行各项身体指标的监测与护理,并对比治疗情况。结果 根据对比72h内的各项指标,其中实验组患病儿童的心率指数相较参考组来说有较好的恢复情况且差异明显(P<0.05);而其他指标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时,加入头部亚低温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新生儿保护脑部功能,还能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在患病后72h之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术中唤醒与电生理监测下脑功能区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全麻术中唤醒患者20例作为研究样本,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之后,予以手术干预,术中采用电生理检测下脑功能区手术护理配合,分析患者的手术结果。结果:20例患者经护理后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4-7h,平均手术时间为(5.59±0.71)h;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1例患者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等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语言障碍。结论:在全麻术中唤醒与电生理监测下功能区手术中应用护理配合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60名接受了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进行研究,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统计所有病人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和检出率。同时对比护理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出现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在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最少3次,最多15次,平均(8.1±1.6)次。每回持续时间最短10min、最长18min,平均(14.2±2.7)min;在所有病人中,心肌缺血发作45例,发作率为75%。总发作次数为329次。而心肌缺血发作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在00:60-12:00。同时在护理期间,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传染病监测作为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评估了传染病监测在减少传染病传播和控制传染源方面的效果。方法: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40名急诊患者作为参与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组接受传染病监测措施,包括体温测量、病例调查和传染病筛查,而对照组则未接受任何特殊监测措施。在观察期间,我们记录了每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就诊次数、传染病检测阳性率以及传染病传播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实验组在传染病监测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实验组中的患者就诊次数相对较少,并且传染病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中未发现传染病传播的情况,而对照组则有数例传染病传播事件发生。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实施传染病监测作为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得到了证实。传染病监测能够帮助及早发现患者的传染病病例,有效控制传染源的扩散。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证实了传染病监测能够显著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降低急诊患者的就诊次数和传染病检测阳性率。因此,我们建议在急诊部门广泛实施传染病监测措施,以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监测下麻醉管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方法 74例老年肺结核支气管镜诊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利多卡因胶浆滴鼻局麻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试验组39例,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胶浆滴鼻局麻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记录两组麻醉开始前(T0)、气管镜进入声门(T1)、经气管镜进行刷检、灌洗、活检、注药等操作(T2)、气管镜撤出后(T3)的气管镜评分、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临床麻醉深度值(CS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操作时长、丙泊酚的消耗、随访患者24h内不良反应及对检查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气管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PETCO2明显高于对照组,T2、T3CSI明显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的追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消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监测下麻醉管理联合应用多种镇静镇痛药物,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呼吸内镜检查中安全、有效。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能够使老年肺结核患者更平稳的接受支气管镜诊疗。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结局-现状-监测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并列举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判定护理价值。方法 于2022年8月~2023年12月期间开展研究,择我科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本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结局-现状-监测护理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的缩短上、机体康复进程的加快上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可大幅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案应用价值良好,患者一致表示认可、满意,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