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健康体检中心应用精细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方法 为配合研究,特别在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实施精细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前后各选取100例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者参与研究,实施前参与者设为参照组,实施后参与者设为研究组,对比护理人员综合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问题解决能力(94.54±2.55)、工作流程(95.67±2.68)、沟通能力(95.68±2.95)、护理文书书写(95.87±2.71)、工作态度(94.13±2.36)、护理总满意率96(96.00%);参照组:问题解决能力(81.56±2.32)、工作流程(82.31±2.73)、沟通能力(81.74±2.52)、护理文书书写(82.13±2.44)、工作态度(82.64±2.50)、护理总满意率80(8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果 在健康体检中心应用精细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从而增强护理质量,获得患者满意,建议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节断指再植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其再植成活率、舒适度及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末节断指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舒适度、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Kolcaba舒适状况表(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护理可提高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断指再植功能评分和护理依从性,降低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预防骨科跌倒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2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跌倒管理;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0例患者为观察组,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跌倒管理。比较两组跌倒发生情况、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1例,占0.63%;对照组发生跌倒9例,占5.63%。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 =6.607,P=0.010<0.05)。入院时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该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P<0.05)。结论: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实施跌倒管理可显著减少骨科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方法 以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根据研究需要对患者进行分组,行区别护理管理,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结果 经数据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急诊停留时间、确诊时间、转运时间各项用时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经研究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应用效果获得临床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现将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开展分组研究,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间人数为40例,抢救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抢救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患者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情绪和依从性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抢救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构建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尽早控制,降低疾病危害性。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高血压管理体系及其政策实施效果。通过对高血压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包括患者筛查、健康档案建立、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结合政策目标,评估政策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以及减轻患者疾病负担等方面的效果。研究发现,虽然高血压管理体系在不断完善且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足、部分地区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高血压管理体系和提升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施行全成本精细化管理后,探究其应用的效果。方法:择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为研究阶段,并且选择医院的综合科室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全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收集并记录组间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科室的运营成本136.85±42.66万元(包含洗涤办公用品,水电,人力成本、供应消毒、保洁,患者药品、耗材等);管理后科室的运营成本100.42±30.52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之后,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经济管理水平,并提高管理效果,真正意义上的发挥管理自身应有的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48个三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 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 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 48个三级指标, 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简介:目的整合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为选拔、评价、培养、考核导师胜任力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TheCochrane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Pub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护理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今(2016年3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筛选出26个条目,7个类别(导师基本素质、工作品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临床能力、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共整合出3个维度(人格结构、能力结构及知识结构)。结论在评价导师胜任力时,应注重导师基本素质、科研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专科知识和技能及对交叉学科的了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善临床小儿肺炎患儿的干预方式时,选择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的效果。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1年7月开始,截至2022年8月,对本医院6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平分,所纳入的患儿均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患儿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恢复指标、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在发热、咳嗽、肺啰音、气促的消退以及住院时间的对照中,观察组耗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上,得出两组的数据相差较大(P<0.05)。结论:改善临床小儿肺炎患儿的干预方式时,选择应用层级链式护理体系有助于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