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迭代重建技术结合低对比用量在肝脏病灶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地将60例肝脏占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常规对比用量(1.5mL/kg),B组(双低剂量组)采用AIDR3D重建+低对比用量(1.0mL/kg)。对两组图像主观噪声、总体质量及是否达到诊断要求,按1~5分(1分最差,5分最优)予以评分。定量计算两组图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test)。结果:B组有效剂量较A组降低约32.1%;主观评估中,B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估中,B组图像噪声低于A组,CNR与SNR高于A组(P〈0.05)。结论:低对比剂量结合AIDR3D重建技术,在降低CT辐射剂量及减少造影用量的条件下,仍可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

  • 标签: 对比剂 计算机断层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64Cu有半衰期较长、化学反应温和的优势,本研究合成新型乏氧分子影像学探针64Cu-ATSM,并与18F-氟硝基咪唑(18F-fluoromisonidazole,18F-FMISO)进行初步比较。方法:使用SIEMENSEclipseHP11MeV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系统,ComecerALCEOEDL、PRF、TADDEO放射性模块和定制铂金靶盘进行64Ni电镀、64Cu纯化和64Cu-ATSM合成。用伽马能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进行放射核纯度、放化纯度和稳定性检测。在荷人乳腺癌MDB-MA-231模型中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并与自制的18F-FMISO进行比较。结果:实现了64Cu-ATSM的自动化生产,产率60%,放射性核纯度>99%,放化纯度>95%,标记物稳定性>6h。与18F-FMISO一样能反映肿瘤乏氧情况,且注射1h后T/M值即能达5.28。结论:成功用11MeVSIEMENS回旋加速器和ComecerALCEO模块合成了64Cu-ATSM,荷人乳腺癌小动物PET/CT乏氧显像靶/本比高。

  • 标签: 64Cu-ATSM 18F-氟硝基咪唑 乏氧显像 乳腺癌
  • 简介:目的:应用3.0TBOLD-fMRI评估灯盏花素对大鼠对比急性肾损害(CI-AKI)的抵制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和对照组各30只,灯盏花素组于注射对比前后连续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7d(1次/d),对照组于注射对比前后连续注射生理盐水7d.2组于注射对比前及注射对比后20min、24h、48h、72h和7d共6个时间点行3.0TBOLD-f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R2*值,取大鼠肾脏病理检查,HE染色后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比较2组R2*值及病理损伤变化.结果: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20min后R2*值持续升高至24h,48h回落直至7d时;对照组注射对比20min后R2*值升高,持续至72h,7d后回落至注射对比前.注射对比后48、72h灯盏花素组与对照组R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时间点2组R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结果表明,对照组注射对比后20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出现损伤,24~48h损伤减轻,72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20min时,7d后损伤加重,接近20min组;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后20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损伤严重,24~48h损伤减轻,渐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72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对照组,7d后损伤减轻.注射对比后,24h时2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0TBOLD-fMRI可评估CI-AKI引起的肾髓质氧含量的变化,提供定量的R2*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CI-AKI的早期保护作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灯盏花素 对比剂急性肾损害 大鼠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当前可分解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原理,阐述了当前主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类型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

  • 标签: 生物医学 可降解材料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用量在上腹部CT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对比用量1.5mL/kg;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AIDR3D重建,对比用量1.0mL/kg。测量两组图像肝实质、主动脉、右侧竖脊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计算辐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之间主动脉和肝实质CT值、CNR,SNR,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AIDR3D技术联合低管电压(100kV)、低对比用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用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微泡造影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超声分子成像。方法: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靶向VEGFR2超声微泡,免疫荧光法检测微泡与抗体的结合。建立裸鼠HepG2肝癌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成靶向组(n=5)和非靶向组(n=5),经尾静脉团注相同剂量靶向微泡或非靶向微泡,录像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注入造影5min后利用高声压爆破技术清除肿瘤内部微泡,比较爆破前后两组造影图像灰阶强度的下降,估计靶向微泡在体内与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靶向造影和非靶向造影均表现为裸鼠皮下瘤的显著增强,但TIC显示两组间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40.4±200.9)dB?svs.(2796.8±452.3)dB?s,P=0.001];微泡爆破后靶向组灰阶强度降低显著大于非靶向组[(7.61±2.20)dBvs.(3.74±1.40)dB,P=0.010]。结论:靶向VEGFR2微泡造影在体内能显著增强肿瘤血管成像,可作为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较可靠分子影像学探针。

  • 标签: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泡 HepG2肝癌模型 肿瘤血管生成 超声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制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超声造影,评价其物理性质及对肿瘤细胞的寻靶能力。方法: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微米级超声造影USphere与VEGFR2抗体结合,制备靶向VEGFR2超声造影,检测其粒径分布;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细胞株(高转移肝肿瘤细胞MHCC-97H及正常肝细胞LO2)中VEGFR2表达强度,以及靶向与非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对MHCC-97H和LO2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微泡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012.67±78.59)nm,免疫荧光法显示VEGFR2抗体可特异性连接于微泡表面。标记荧光的VEGFR2抗体在MHCC-97H细胞高表达,在LO2细胞低表达。免疫荧光定量显示靶向VEGFR2造影在MHCC-97H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比值(微泡荧光强度/细胞荧光强度)为0.75±0.32,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其大小稳定均一,可与高表达VEGFR2的MHCC-97H细胞特异性结合。

  • 标签: 靶向超声造影剂 生物素-亲和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超声分子成像 肿瘤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