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和有效防范措施。方法以本院中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间通过院前急救救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急救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常见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急救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32例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急救护理干预48小时后总有效率(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78.13%),X2值等于5.782,P<0.O5。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 标签: 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持救护车上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同时评价其对背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模拟40个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救护车转运的场景,招募的8名心肺复苏实施者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评价胸外按压质量,同时应用背部疼痛评分量表评价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结果与未应用平衡架组相比,应用平衡架组有较高的有效按压比例(72%±4%vs.50%±3%),较低的按压中断时间比例(10%±3%vs.24%±5%)和背部疼痛评分(1.55±0.76vs.2.60±0.82)。结论这种救护车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有益于提高胸外按压质量,同时降低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

  • 标签: 心跳骤停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多发性骨折并发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74例多发性骨折并发休克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37例,应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为37例,予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30%),要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08%),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要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折并发休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护理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多发性骨折 休克 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后的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流程与传统急救流程,证明急救流程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护理工作效率。方法把4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急救流程,观察组使用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产生的并发症也少,患者满意度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急救和护理方式要比传统的急救和护理方式时效性好,患者的满意度也高,这种急救流程值得全面普及。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急救流程 优化 急救护理工作 时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实施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 重型颅脑损伤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56例作为观察对象,均来自2017年2月-2018年3月,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为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流程管理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和入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流程管理法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较为系统的为患者实施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入院治疗的措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入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流程管理法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措施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9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与临床效果,进一步分析院前急救转运及护理的意义,指导临床院前护理实践。结果通过细致、周密的转运前准备,96例脑卒中患者在院前综合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治愈好转92例,死亡4例.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前后,NIHSS、GCS评分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病情凶险危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拓展了护理范畴,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能为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3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无效后,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并进行急救护理。结果30例患者神智均恢复正常,无患者死亡。结论对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并进行全面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急诊抢救车将患者送至医院后,立即送至ICU病房给予治疗。研究组给予急诊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及急诊有效抢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结论急诊抢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急诊有效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抢救护理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1-2018.1在我院“ 120”急救车接回的 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患者家属送到急诊的 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统计实验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较少,预后恢复效果较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预后好,患者家属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推荐的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其价值,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佐证。

  • 标签: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外伤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危机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的确诊时间为(33.66±8.76)min,急诊至手术时间为(40.97±10.58)min,住院时间为(16.88±4.63)d,均优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无缝隙一体化 急救护理 急诊急救 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