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行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25例患者行小骨窗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CSS、MESSS评分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与MES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后CSS与MES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手术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并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nermittenthemodialysis,IHD)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共183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其中78例采用PD或IHD治疗:PD组(35例):使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peritonealdialysis,IPD)或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peritonealdialysis,APD)治疗;IHD组(45例):采用IHD1周3~4次治疗。观察一股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前和透析后连续血尿素氮、肌酐、钾的变化,预后(肾功能恢复和存活),透析相关并发症。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斤连续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高于IHD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显示,PD组肾功能恢复及存活与I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与IHD组(1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下的急性肾损伤效果与IHD基本相同,有利于患者肾脏功能的恢复,并且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简介: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80岁以上AML(非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仅接受支持治疗和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或地西他滨治疗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24例患者FAB分型M2型10例(41.7%),M4型7例(29.2%),M5型4例(16.7%),未分型3例(12.5%)。22例(91.0%)患者合并基础疾病。13例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或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8例(61.5%)获得PR及以上的缓解。接受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周,显著高于支持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周)(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WBC≥50×10^9/L、ECOG评分≥2和接受支持治疗为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80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的患者半数以上获得PR及以上的疗效,且较支持治疗有更长的生存期。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属于基层乡镇医院,承担学龄前儿童定期体检及常规血红蛋白化验任务。检验科负责儿童抽血、验血工作,结合日常检验情况,统计了本院就诊的0~3岁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预防儿童贫血提供干预依据。方法:依据血细胞分析仪,分析测定2022年5月-2022年7月至我院就诊的300例儿童的血红蛋白,并对血红蛋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1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1.88%,1-2岁儿童贫血率为33.33%, 2-3岁儿童贫血率为31.31%。结论:应重视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辅食添加,积极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进行儿童系统化管理,降低儿童贫血的患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抗血压药物的种类、名称和用法等,并且对患者治疗期间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在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处方中可发现,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αl-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为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其中钙通道阻滞剂药物用的频率最高,卡托普利、非洛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这四种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药物。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安全、有效、经济为治疗原则,结合患者自身症状、过敏史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患者血压持续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1例血透病人低血压伴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反应的护理体会。通过对该病人透析中出现3次低血压,1次透析器透析器反应,经过综合分析,该患者系体液丢失过多,血容量不足,引发的3次透析中低血压。前3次透析运用湿膜透析器均平稳,第4次透析出现低血压,予以补液后好转,再上机又出现低血压,原因不明。第5次透析仍然出现相同情况的低血压,考虑透析器透析器反应引发的低血压。第6次透析经过更换透析器,患者主诉全身瘙痒并极度烦躁。考虑透析器透析器反应。科室进行病例讨论后决定再次更换透析器及管路,考虑患者自身病情的原因,体液丢失过多。透析时进行湿接,不排废液,以防引起血容量不足,并且透析过程中进行持续补液3小时。透前30min运用抗组织胺药物。上机引血后,予以闭路循环30min再次上机.结果 加强床边观察护理,透析患者透中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病人安全下机。结论 新入的透析患者,综合分析病情,查找低血压原因,出现透析器反应。改用生物相容器高的透析器和预处理管路,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护理观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确保血透病人治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