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增强CT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增强CT扫描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设置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总计8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0例增强CT扫描患者分组,由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组成常规组,由另外40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舒适度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行增强CT扫描检查的患者而言,应给予其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这有助于提升其舒适度,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诊断时,应用CT检查(增强扫描)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间展开本次研究,将对应时间段内36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检查(增强扫描),并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探讨CT检查的价值。结果本次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22%,所得患者病灶长度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检查(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指导。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增强幅度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5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鳞癌16例,腺癌1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9例,大细胞癌6例,对增强幅度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3.0mL/s的速率,注射100mL对比剂,分3个时间段测量病灶兴趣区的密度变化,以其峰值减去平扫时的平均CT值,即得出其增强幅度.结果50例周围型肺癌的增强幅度为39.5HU±15.8HU,其中鳞癌增强幅度为39.1HU±15.4HU,腺癌增强幅度为42.1HU±16.7HU,小细胞未分化癌增强幅度为37.2HU±11.3HU,大细胞癌增强幅度为35.8HU±8.1HU.结论周围型肺癌的增强幅度与其病理类型无关.
简介:目的探讨容积cT增强扫描观察活体状态下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67例,年龄19~75岁,平均50.5岁。所有受检者行腹部CT三期增强扫描,容积重建门静脉期图像。观察胃结肠静脉干位置、走行,测量胃结肠静脉干长度、管径;观察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的分型、走行以及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的汇入点;参照国内动脉血管显示效果评价标准对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进行评级。结果124例患者中,117例(94.3%)形成胃结肠静脉干。胃结肠静脉干位于横结肠系膜内,紧贴胰头前缘走行,均于胰头下缘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其中,胃结肠静脉干向肠系膜上静脉右侧走行者占61.54%(72/117),右前方走行者占36.75%(43/117),前方和右上方走行者各占0.85%(1/117);胃结肠静脉干长度为2.6-21.9mm,平均(8.64-3.7)mm;管径为3.2~7.0mm,平均(5.1±0.9)mm;胃结肠静脉干属支中胃结肠干型16例、胃胰干型23例、胃胰结肠干型78例。124例中显示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101例,其中汇入胃网膜右静脉40例,汇入右结肠静脉43例,汇入胃网膜右静脉与右结肠静脉合干4例,直接汇入胃结肠静脉干14例。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评定:胃网膜右静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显示效果均达N3级,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显示效果1级33例、2级61例、3级7例。结论容积增强CT能够在活体状态下较清晰显示胃结肠静脉干的解剖细节,对于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增强检查中造影剂外渗至局部皮肤组织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护理,以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CT室行CT增强检查发生造影剂外渗的14例患者,采取先回抽残余造影剂,再予10%浓氯化钠湿纱布外敷,并当天予水胶体敷料贴敷,造影剂静脉外渗肢体予抬高制动的策略,作为干预组与前期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CT室行CT增强检查发生造影剂外渗的15例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仅在外渗后先回抽残余造影剂,再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造影剂静脉外渗肢体予抬高制动。对两组外渗情况、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外渗局部皮肤组织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发热肿胀时间、外渗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投诉率降低。结论CT增强检查造影剂外渗的14例患者,采取先回抽残余造影剂,再予10%浓氯化钠湿纱布外敷,并当天予水胶体敷料贴敷,造影剂静脉外渗肢体予抬高制动的策略,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增强CT诊断与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计算增强CT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65例结肠癌患者,术前增强CT诊断准确率为96.92%(63例);手术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25例患者结肠癌复发,增强CT诊断准确率为92.00%(23例)。结论增强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操作简便,诊断准确率高,且能有效判断结肠癌分期,提高治疗效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CT增强护理水平、促进诊断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将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检查的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将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应用于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中,对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观察组患者造影剂渗漏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增强扫描检查时间明显更短(P<0.05),由于注射故障而中断检查的患者例数显著更少(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应用于CT增强护理中可有效提高CT增强护理水平,促进诊断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CT增强扫描时应用护理干预对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需接受CT增强扫描,对照组在实施CT增强扫描过程中提供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注射对比剂等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研究组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对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在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