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诊治特点及方法。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4年我科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尿流动力学结果及随访资料,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及国内现有经验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结果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均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要临床表现,逼尿肌活动低下(DU)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经治疗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提高。结论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病因,现阶段对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TURP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症的病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TURP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的前列腺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患者前列腺感染、白细胞异常、前列腺液SIgA浓度等均采用Logistic回归方式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结果将术前保留尿管、尿白细胞异常、前列腺感染、前列腺液C3浓度等四个因素列入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前列腺液C3浓度划分为八个等级,结果表明所列入四个因素P值均小于0.05。结论经研究分析后得知,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症的危险因素和尿路感染、前列腺感染、激活补体系统存在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路径。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作为临床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34例患者均给予经尿道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联合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均采取耻骨上小切口取石联合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34例患者各项术程指标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显著较低,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PKEP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预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将102例BPH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患者应用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患者使用TUPKR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点,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9.60%)(P<0.05)。结论应用TUPKRP治疗BPH的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服用钙通道阻滞剂(CCB)后的高血压患者出现牙龈增生的患病率。方法对我院门诊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抗高血压类药物的262和未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的197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口腔牙周检查。结果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患者的牙龈增生患病率为2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4%(χ2=32.276,P<0.05)。随年龄增大,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患病率降低(r=-0.155,P<0.05);单一用药者较联合用药者患病率高;服药时间越长患病率降低;随服药剂量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长;口腔卫生状况差者可加重牙龈增生程度。结论药物性牙龈增生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服药方式、剂量、时间和牙周局部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期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牙龈增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门诊长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高血压患者262例(A组)和未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的197例高血压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口腔牙周专科门诊检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牙龈增生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随年龄增大,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呈逐渐递减趋势;服药时间越长牙龈增生的发生率越低;服药剂量越多其发病率越高;单一用药者其发病率高于较联合用药者;口腔卫生状况决定牙龈增生的严重程度。结论长期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导致的高血压患者的牙龈增生发生率与服药方法、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期间心里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在患者入院前评估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在出院前再次评估,比较两组评分差异;也将患者院内疗效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研究得出对照组及观察组入院前调查无差异。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差异,观察组评分小于对照组;且院内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期间行心理治疗对疾病恢复有帮助,适合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经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作为诊断对象,所纳入76例患者均先行低频超声检查,后实施高频超声检查,结合病理检验结果,综合对比低频超声及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结合病理检验结果分析可知,低频超声检查确诊患者61例(80.26%),高低频联合检查确诊患者72例(94.73%);组间差异对比,联合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单一诊断准确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模式,可切实强化胆囊增生性疾病诊断率,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值得综合选择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与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均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子痛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痛经评分、子宫内膜的厚度改善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4.29%,对照组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65.7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和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症,产生了较好的疗效,治疗的过程安全且有效,具有临床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70)和研究组(n=70),参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盆底肌纤维平均肌力、肌电压、持续收缩压均明显升高,持续收缩时间明显延长,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照组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11.43%、12.86%,研究组分别为1.43%、2.86%,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妇产后恢复中可显著提高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功能,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