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ICU患者采用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方案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ICU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后的优质护理方案,将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内的临床疗效等作为对比依据。结果①观察组院前救治时间、急诊时间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观察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后的优质护理方案,有利于有利于患者减少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教学平台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6级护理1班及护理2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护理1班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护理2班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在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辅以网络教学平台,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在单采血浆站的实施,在支持和保障血液制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以202例接受输血治疗干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输用的血液制品均来自同一单采血浆站,总结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对控制和提升血液制品安全性和质量性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借由针对提供血液制品的单采血浆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本组202例入选的接受血液输注治疗的患者中,共计有4例患者发生血液制品污染事件,其血液制品污染事件发生率为1.98%(4/202),且有12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其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5.94%(12/202)。结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在单采血浆站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提升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中药补肾壮筋汤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在我院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骨康胶囊,实验组患者采用口服补肾壮筋汤,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ysholm总评分和主次症状体征积分进行比较,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总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升高,实验组患者的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和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分数均低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补肾壮筋汤治疗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输液治疗与护理,输液时只靠人工监测输液进程,观察组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远程输液监测系统,比较两组护理效率、护理满意度,评估护理效果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往返病房次数、平均总耗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2.12±12.34)分,观察组评分为(93.25±4.15)分,组间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中应用远程输液监测系统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患者接受度较高,有效促进了医院护理水平的高效化、智能化发展,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抗原242(CA242)、糖抗原125(CA125)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49例,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T1WI与T2WI、MRCP、增强扫描,对比术中及病理结果,并与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12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A199、CA242、CA125的测量值于Ⅰ期、Ⅱ期明显高于正常值,Ⅲ期、Ⅳ期测量值显著高于Ⅰ期、Ⅱ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后,Ⅰ期8例、Ⅱ期24例、Ⅲ期13例、Ⅳ期4例,对Ⅱ期和Ⅲ期胰腺癌诊断准确率、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93.1%与93.1%、91.5%与86.4%、91.9%与94.1%,磁共振术前分期与术中、病理诊断一致性高,准确率高达89.2%;磁共振成像结合血清CA199、CA242、CA125的检测,准确率达94.8%。结论磁共振成像对胰腺癌的术前分期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高,CA199、CA242、CA125水平可以有效判断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糖类抗原125可明显提高胰腺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具备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6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NLR为(7.93±1.14),WBC为(11.86±2.77)×109/L,CA19-9为(51.83±5.41)U/mL,AFP为(35.51±4.36)ng/mL,相比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8例患者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出阳性率为51.47%,均高于单独检测其中一种指标的阳性率,(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方法选取10只昆明种小鼠,将其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组与游离罗丹明组,每组5只。比较两组小鼠活体成像情况及小鼠药物注射后的1,3,6,12,24,48h活体成像荧光强度值。结果(1)游离组小鼠给药1h以内,游离的罗丹明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地遍布患者全身,药物代谢速度较大,24h之后药物代谢保持较大程度;罗丹明胶束组给药之后,小鼠体内药物水平会缓缓升高,3h肿瘤发生药物集聚情况,6h药物水平达到峰值,12h时药物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罗丹明胶束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活体成像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游离罗丹明组(P<0.05~0.01)。结论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具有非常明显的靶向效应,从而为选择合理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应用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4级护理系本科生9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应用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和仪表态度的考核合格率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的考评合格率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和仪表态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