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性疼痛评估及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胸腹部手术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仅在术后行疼痛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性疼痛评估,根据结果实施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评活动性、静息性疼痛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较对照组更少,有效咳嗽受疼痛影响程度以及疼痛最剧烈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FAS评级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性疼痛评估及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佳,可有效缩短下床时间、减轻疼痛情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用于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疼痛护理质量评估指标量表,自2015年5月起在我院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管理中进行应用。对比分析应用前后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结果骨科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开始应用时(2015年5月)以及实施1年以后的疼痛评估准确率分别为91.43%和96.79%,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分别88.93%和97.14%,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为89.64%和96.79%,临床疼痛干预有效率分别为86.79%和92.5%,疼痛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86%和97.86%。实施质量指标干预后,所有病历中均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了评估和记录,实现了患者定时、定量应用药物进行镇痛;结论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能够有效的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的质量,实现骨科疼痛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护理临床护理管理水平,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剖宫产手术后患者持续高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我院56例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症状的发生原因、临床处理方法总结及处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等。结果本组56例患者形成持续高热中,15例患者由于乳腺炎所致,11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患者为腹膜炎,14例为切口感染,14例为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等,临床处理以患者原发病治疗为本,均得到有效治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的形成原因较多,但多为感染等因素造成,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特别是在围手术期,需要提高对患者的关注情况,减少该病症的出现几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袋热敷结合新斯的明注射液针剂0.5mg穴位注射、开塞露40ml纳肛以及配合肥皂水灌肠等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胀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92例剖宫产术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肠胀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平均排气时间比较,对照组(31±2.5)h,干预组(18±1.6)h,两组比较,P<0.05,干预组中3例产妇发生肠胀气,2例产妇开塞露纳肛后2h排气;1例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后3.5h后肛门排气,预防总有效率93.48%。结论本研究方法对剖宫产后促进早排气,术后肠胀气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断、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并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药物治疗结果仅4例患者血β-hCG水平显著下降,最终治疗成功。结果仅有1例患者双侧骼内动脉结扎术+病灶切除术后大出血,再行双侧骼内动脉栓塞术,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5.83%(23/24),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成功率(18.18%),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临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为可靠,应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