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针极肌电图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测定,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2.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为57.8%,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85.9%,结论:肌电图的测定可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发现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高血压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口服氢氯噻嗪25mg/次,每天1次,美托洛尔缓释片25mg/次,每天2次,并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组口服上述降压药物并进行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标率、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遵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血压社区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生活习惯。
简介:目的: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4-2015年医院感染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法对两年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比较两年间抗生素敏感度变化。结果:我院分离的临床菌株对部分抗生素仍然保持高度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米卡星、呋喃妥因、高浓度庆大霉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率,而革兰阴性菌对多粘菌素B、头孢替坦、阿米卡星敏感率高;2014年与2015年相比,革兰阳性菌中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中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头孢克洛、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推广使用的抗生素仍然有好的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机能实验学是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一个平台。在信息技术时代,随着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其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利用文本、动漫、色彩、图像等视觉元素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注重多媒体课件视觉传达中的色彩、画面结构、交互式设计,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完成现代美术学视觉传达过程;应培养一支由素质高、技术熟练、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科交叉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省级示范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设MOOCs、微课等机能实验学精品课程。
简介: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早期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方法: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100、P200、N200、P300波的检测。结果:患者组检测结果异常35例,异常率81%。与对照组相比,N100、P200、N200、P300潜伏期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300波波幅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病例组中其发病时间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说明ERPs作为一个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简介:目的:检测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艾滋病患者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细胞比例、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NK细胞比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CD4、CD8、CD3绝对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NK、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的B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经HAART治疗后免疫力有所升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1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电生理特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7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11例腓总神经、1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1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15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6例尺神经SCV未引出,7例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S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大多数呈神经原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的特点,为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隐匿性高血压(研究组)和真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各3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情况。结果:研究组T波改变率为19.40%(7/36例)、ST-T改变率为13.89%(5/36例)、束支阻滞率为5.56%(2/36例)、左心室肥厚率为22.22%(8/36例)、左室壁高电压率为22.22%(8/36例)均低于对照组36.11%(13/36例)、55.56%(20/36例)、25.00%(9/36例)、33.33%(12/36例)和38.89%(14/3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P波增宽率及P波双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增宽及双峰改变是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敏感的诊断指标,该指标预示心脏早期损害的心电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