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女性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妇科问题,都会经历妇科检查。在妇科的临床诊断中,主要通过彩超来进行临床检查,而妇科检查有多种方式,比如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等。经腹部检查需要患者在检查前憋尿,将超声探头放入腹部,在膀胱充盈后,透过膀胱对子宫附件、卵巢等进行检查,而经阴道检查不需要憋尿,在膀胱排空之后,超声探头可以从阴道直接进入,对子宫内的子宫附件、卵巢等情况进行观察,那么,该怎样进行选择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玻璃纤维桩配合树脂与铸造金属桩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20例(120颗牙)上颌前牙冠折或牙体缺损需要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60颗牙)。对照组采用铸造金属桩修复,研究组采用玻璃纤维桩配合树脂修复。结果研究组患牙的修复成功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研究组中牙根折裂、桩核脱落或松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配合树脂行上颌前牙修复的效果显著优于铸造金属桩,具有成功率高、不良反少等优势,适于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146颗患牙),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双色球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纤维桩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金属桩核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随访1年,两组患者在修复完整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颜色匹配度和边缘适合性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牙体缺损通常采用玻璃纤维桩和金属桩核修复牙体,前者具有色泽自然、操作简单、修复成功率及满意度高的优点,较传统金属桩核修复牙体更具优势,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腔修复治疗中应用可塑纤维桩、预成纤维桩进行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可塑纤维桩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预成纤维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口腔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87%、71.42%,口腔修复失败率分别为6.12%、28.57%,口腔修复成功率、口腔修复失败率具有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对照组单颗纤维桩所需时间分别为(110.23±12.43)min、(67.23±18.34)min,两组单颗纤维桩所需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91-01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胎头位置异常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12月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其中进行常规产前B超检查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在产程中进行B超检查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于宫口扩张活跃期早期进行B超检测,通过实时掌握胎方位的变化来引导产程的进展。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的时间与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片组;基于枕后位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占比,观察组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64.4%;基于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阻滞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占比,观察组为15.2%明显低于对照组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进行B超检查,可有效缩短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降低产妇剖宫产率。
简介:摘要:目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护理中,探究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21.02~2023.01年间就诊的112位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眩晕障碍程度、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为(18.73±1.06)、(19.62±2.13)。对照组为(25.92±2.01)、(28.81±1.56)。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52(92.85%),对照组为39(69.64%),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残余持续时间,让病情得到控制,临床护理效果更为优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治疗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受医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105例,对照组52例进行药物医治,观察组53例采取前庭康复训练,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DHI和平衡能力。结果:观察组躯体、情感和功能比对照组评分低,平衡能力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身体指标,同时提高平衡度,缓解眩晕等反应,对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间治疗的2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分组观察研究,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综合治疗组,各130例患者。传统组实施单纯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则使用药物+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两组的临床数据可知,传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2%,综合治疗组95.38%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耳石复位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较为良好的疗效,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2例BPPV患者根据不同的受累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治愈86例(占93.5%)、好转4例(占4.3%)、无效2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4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复发,复发率为4.3%。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简单且短期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