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矿山固体废物中硫化物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岩石和矿石中的方解石能够影响酸性矿山排水的生成和迁移.为了考察方解石对硫化物-微生物氧化作用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的模拟实验,利用ICP-AES、XRD、XRF等分析手段,测定了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离子浓度和次生沉淀成分.结果表明,在无方解石或方解石含量低时,黄铜矿的微生物氧化过程中,pH值下降、Eh值上升,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并生成大量黄钾铁矾、自然硫等次生沉淀.添加过量方解石能有效中和氧化过程产生的酸并能显著抑制氧化菌的活动.因此通过添加碳酸盐矿物的方法可使溶液pH调节至微碱性,降低微生物的活性、阻滞铜矿石的氧化,能够有效降低重金属的释放.
简介:自然金(包括银金矿)是我国岩金矿床中最主要的金矿物。研究金的粒度分布对于推断矿床形成条件,指导矿石选冶都有重要意义。金的粒度分布是评价矿床的问题之一。我们根据国内123个主要岩金矿自然金粒度测试数锯,对金的粒度分布类型、变化特征与矿床成因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获得了某些新的认识。1.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类型及变化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的普遍特征是粒度范围很大,但主要粒级相对集中。同一个矿区中金的粒度至少横跨2—3个数量级,有的达4至6个数量级。例如团结沟金矿既发现次显微金(d=0.05μm),又出现粒度大于1mm的明金,两者相差2×10~4倍。另一方面每一个矿床都存在一个主要粒度范围,这一范围具有一定的成因意义。
简介:金矿的找矿者早就认为,岩浆煌斑岩是金矿床赋存的一种良好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的煌斑岩与金矿化密切共生可以证明这一论断。基于下列事实:(1)煌斑岩含金量是地壳所有岩浆岩中含金量最高的岩石;(2)煌斑岩不仅在空间上与金矿化伴生,而且是与金矿化同时产出;(3)由于金的高密性和亲铁性,普遍认为地核和深部地幔是富金的;(4)煌斑岩来自深部地幔,本身明显富CO2、H2O、F、Cl、Rb和Ba等组分,并含硫适中,适合于从富金的深部将金携带到地壳浅部。N.M.S.Rock等(1987)提出了金矿床成因的新模式:高温、富金、富挥发分的煌斑岩浆上升到地壳中后,或者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形成花岗岩-斑岩岩浆成矿(模式A);或者引发并加剧一个变质热液循环体系,同时可能提供变质热液、部分金以及CO2和S,从而促使变质热液金矿床的形成(模式B)。这种模式强调了煌斑岩浆活动在金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将世界上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田两种矛盾的成因模式,即岩浆和变质成因模式加以统一,引起
简介: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大气圈中,在矿物风化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门多萨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mendocina)为代表性菌种,研究微生物与含铁蒙脱石矿物相互作用的现象和机理。通过测量反应溶液pH值、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段蒙脱石的XRD和红外光谱等,发现pH值在实验过程中缓慢上升,Si、Al、Fe元素不断溶出,矿物结构特征与主要基团也显示出相应的变化,表明细菌会破坏蒙脱石的晶体结构,并加速蒙脱石的伊利石化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硅氧四面体优先被破坏,Si的溶出显著,P.mendocina可同时还原蒙脱石晶格中的Fe3+,并释放至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