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是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传承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职责,但是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国际上运河保护发展有不少成功经验,加拿大里多运河和法国米迪运河等就是成功的典型,其经验可概括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地方文化与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合理组织旅游交通线路、实施分区分级管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明确高效的管理方式和职能分工。上述经验启示北京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发展应深入挖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汇集成具有吸引力的运河文化;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北京大运河对区域发展的整体带动;科学划定运河文化带发展范围,实施分区管治;健全法律体系,坚持依法依规行政;完善政府管理机构,提高治理能力;建立多层次多尺度的旅游线路,提高便捷性和互动性。
简介:赵文瑄,提到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会想到《大明宫词》中那个阴柔俊美的薛绍,《千秋家国梦》中那个英姿飒爽的许崇智,《雷雨》中的周萍,《孙中山》中的国父……不过这次他是以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副主席的身份接受我们的采访。
简介:本文主要是回顾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的经验,并针对地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简介: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示-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路径,提出乡村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型、乡村地方感培育、乡村文化记忆载体化及遗产"展示-凝视"模式等建议。
简介:研究导致世界遗产“濒危”的威胁因素能够为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对全球濒危世界遗产威胁因素定量统计发现:武装冲突、管理不力、工程建设是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濒危因素还包括城市发展压力、不合适的维修/重建等;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因素则还包括非法偷猎、捕捞,以及林业采伐、农业种植、放牧等农林生产活动等。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首要威胁因素是旅游发展压力,管理问题、城市发展压力、水利工程建设等也较为突出。提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建议:明确遗产旅游价值取向,加强高峰期游客管理,控制旅游设施建设规模;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探索世界遗产管理的新体系、新思路;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压力,积极预防极端自然灾害的破坏;严格控制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简介:随着政府对直接投资的收紧,在名城保护和开发中,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逐步被以PPP为代表的多元融资方式所取代,大量社会资本开始介入这项工作中来。名城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极大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但是也应该警惕:由于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从而给名城保护造成一定的冲击。我国古城保护开发的现状表明,社会资本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主导古城保护开发的趋势。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为例,该城在运用社会资本进行古城风貌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因急功近利使得保护恢复工作操之过急、利益导向引发过度商业化、因"假古董"泛滥而造成"建设性破坏"等问题。新形势下的名城保护开发工作,应该从加强城市史的系统研究和古城价值的个案研究、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等方面对社会资本的利用进行引导、约束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