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正>福建崇安县城村汉代城址于1958年调查确认,次年秋进行了试掘。此后,1980年至今又进行了10年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先后在城内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批陶、铁、铜器等遗物。本文拟将遗址中先后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作一归纳介绍,并对这些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面貌、年代和一些历史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 标签: 青铜器 有关问题 出土 西汉前期 城址 遗址
  • 简介: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是近年来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件玉雕神像和一件青铜神像的有关问题作些讨论。玉神像(标本633),发掘者称为“神人兽面形玉饰”,出土在棺内西端北侧,牙白色,正面雕面目奇异的神人形象,著高羽冠,梭状目,蒜头鼻,方口,内露方齿九颗、獠牙四枚,头侧有翼状饰,耳下坠圆环,长颈,饰一道弦纹。背面上下两端有带状菱形纹、平行线纹,余处光素。通高6.5,宽5.8厘米(图一,1)。据现有材料可知,新干商墓玉神像并非孤立的标本。在考古发掘中,长安沣西西周早期墓M17出土的玉神像(图二,3)与新干玉神像有诸多相同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前

  • 标签: 新干商墓 西周早期 平行线纹 重大考古发现 弦纹 考古发掘
  • 简介: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期失蜡铸件,属春秋晚期器,技术已相当复杂。早期的、技术较原始的失蜡铸件并未发现。中国失蜡法的起始年代和原始技术仍是一个学术悬案。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早至商晚期的中原和长江中下游青铜器,其纹饰或附件的成形无法按陶范法解释。按技术特征分类,计有通体为难于脱范的模纹;模纹内宽外窄;模纹边缘上翘和绳索状附件缺少范线等4种。对4种现象进行了讨论,并作了部份模拟试验,据此提出:中国失蜡法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至春秋中晚期,无范线失蜡法已相当成熟。

  • 标签: 古代失蜡铸造 起源 焚失法
  • 简介:商至西周时期铜镜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和伴出器物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在商周文化区内外的性质功能差异较大。在商周文化区以外铜镜是一种日常器具,以内则是一种外来传入品,实用性并不明显。铜镜传入中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的结果。铜镜在中原地区没有大规模流行,则是两区域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所致。

  • 标签: 商至西周时期 铜镜 出土情景 文化交流 文化差异
  • 简介:《唐李恪墓志铭》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于唐高宗永徽四年被杀后,又以国公礼仪埋葬时撰写的,史料价值极高,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本文针对墓志铭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考释,就李恪被杀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唐太宗 唐高宗 李恪 墓志铭
  • 简介:小双古城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岱海南岸,墓地面积3000平方米。2003年8月发掘墓葬15座,墓葬形制流行偏洞室墓,仅M2为竖穴土坑墓。15座墓葬中,11座为正式发掘的,正式发掘的11座墓葬中皆或多或少的存有殉牲。

  • 标签: 小双古城墓地 殉牲与人种 殉牲与墓主人性别和年龄
  • 简介:本文从文物修复理论产生、内涵及特点几方面等入手,试阐述了一系列修复保护方面的问题,着重讨论有关修复准则、美学、心理等与保护修复密切相关的问题,还结合中国的实际简单探讨了国际准则的中国化问题、即中国的文物保护的阶段与趋势。主要观点如下:修复学是根据历史学、自然科学、美学、材料学的特征来认识文物、修复文物的方法学。方法学决定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方式和效果。修复的本质问题就是减少和改善粘和力缺陷,恢复退化材料的附着力,提高结构连续性,确保机械强度的稳定性等问题,重新建立统一的系统的过程,进而使工作对象健康、安全、且具有统一协调观感地保存下去。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的“本土化”是中国文物保护和理论的建立的必经过程,未来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遗产保护与修复模式,必将成为国际遗产保护理论的重大补充和发展。

  • 标签: 保护与修复 理论原则 审美与心理
  • 简介:19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在广度、深度上大大拓展和深化了,包括对许多难点问题的探讨。事实上,在许多难点问题上,研究者存在分歧和争议,诸如:存在不存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富田事变和苏区肃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长征中有没有“武力解决”的“密电”?“西路军”西征是奉中央军委命令还是张国焘擅作主张的结果?抗美援朝的决策怎么作出来的?整风运动是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引蛇出洞”?三年严重困难非正常人口死亡数到底是多少?1959年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是什么?“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与刘少奇有没有分歧?由于存在分歧和争议,难点又成为研究中的热点。

  • 标签: 中国现代史 难点 热点
  • 简介:长城地带发现的北方式青铜刀子及其有关问题郑绍宗我国长城地带包括了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东经宁夏回族自治州北部、陕北、晋北、冀北(旧热河、察哈尔),内蒙东部及辽宁西部地区。基本概括了我国万里长城所贯穿的六个省区。此地北临蒙古高原,阴山脉位河套以北,...

  • 标签: 青铜文化 环首 白浮西周墓 直内戈 考古工作 商周
  • 简介:蒲江县出土的窖藏铁钱,经过清理,种类较为丰富。本文介绍了这批铁钱,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 标签: 南宋窖藏 铁钱 年号钱 钱监
  • 简介:<正>1983年至1984年,在成都市方池街四川省总工会基建工地上,发掘清理出一批重要文物,据初步研究认为,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时期之间的古文化遗址。在遗址早期地层的上面,发现一个青石雕刻的人像,高约0.5米,双腿弯曲作跪状,双手交叉于身后,作捆缚状。同时还发现有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人骨、兽骨、卜骨等。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教授认为:这个石人,是新石器晚期到殷商时期的文物,这些尖底陶杯也是同时代的。四川省文管会沈仲常先生在《略谈成都的文物考古》中认为:新繁水观音文化墓藏

  • 标签: 四川省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文化遗址 相关问题 石雕刻 春秋时期
  • 简介:西王母题材画像石及其相关问题李锦山西王母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此类画像在山东、苏北、河南南阳、四川、陕北等地屡有发现,尤以山东出土最为丰富。笔者选择部分画像资料,就其相关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一、关于西王母题材画像石目前发现的西王母题材画像石均为东...

  • 标签: 西王母 汉画像石 《山海经》 东王公 昆仑山 《穆天子传》
  • 简介:据有关资料介绍,叶尔羌汗国(1514—1678年)的社会经济十分发达,作为商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必然应运而生。据史料记载,叶尔羌汗国创建两年后,已经使用本国打造的钱币上。近些年,随着《新疆钱币》专刊对这类钱币文章的陆续发表和钱币实物的发现,给拓宽研究此类币种提拱了第一手资料。笔者综合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新疆钱币 社会经济 金属货币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史料记载
  • 简介:本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出发,从行业宏观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文博事业改革创新的几个问题:充分认识文物、博物馆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博事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客观分析文博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大胆尝试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博事业单位的改革.

  • 标签: 改革创新 文博事业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 科学发展观 博物馆事业
  • 简介:本文回顾了许家窑文化发现、发掘与研究的历史,肯定了其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许家窑文化的命名、时代、地层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许家窑文化命名的盲目和地层的错误判断。

  • 标签: 侯家窑遗址 许家窑遗址 泥河湾层 第三级阶地堆积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造了不朽的丰功伟绩,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贵的革命遗迹,也产生了不少杰出的领袖人物。这些革命史迹,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一大批革命纪念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革命纪念馆的兴建更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据有关方面信息,全国现有各类革命纪念馆3000多家,其中既有综合性的革命博物馆,又有专题性的革命纪念馆(如新四军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

  • 标签: 革命纪念馆 生存问题 发展问题 并岗山精神 免费开放 领导思想
  • 简介:建国以来,关于近现代文物的征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为经历了三次征集高潮、文物保护逐渐法制化、确定了大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形成了文物保护的多渠道格局。但在新世纪,近现代文物征集工作机遇和挑战并仔。机遇表现为政府重视、文物界近现代文物意识增强等;挑战则表现为重古轻今、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矛盾突出、文物征集竞争激烈、文物和非文物难以界定,等等。对此,成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近现代文物的征集工作;加强责任感、增强文物意识、转变征集思路、制定和研究征集规划。

  • 标签: 近现代文物 征集 保护
  • 简介:汉初山东的铸钱业及相关问题研究贺传芬山东地区,在西汉时代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以与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的纺织、煮盐、冶铁业的发达著称。除此之外,西汉初期山东地区还有相当昌盛的铸钱业,对此,历史文献则罕见记载。清代以来,汉代钱范在山东屡有出土,出...

  • 标签: 相关问题 西汉初期 铸钱遗址 钱范 钱业 中国古代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