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是近年来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件玉雕神像和一件青铜神像的有关问题作些讨论。玉神像(标本633),发掘者称为“神人兽面形玉饰”,出土在棺内西端北侧,牙白色,正面雕面目奇异的神人形象,著高羽冠,梭状目,蒜头鼻,方口,内露方齿九颗、獠牙四枚,头侧有翼状饰,耳下坠圆环,长颈,饰一道弦纹。背面上下两端有带状菱形纹、平行线纹,余处光素。通高6.5,宽5.8厘米(图一,1)。据现有材料可知,新干商墓玉神像并非孤立的标本。在考古发掘中,长安沣西西周早期墓M17出土的玉神像(图二,3)与新干玉神像有诸多相同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前
简介:小双古城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岱海南岸,墓地面积3000平方米。2003年8月发掘墓葬15座,墓葬形制流行偏洞室墓,仅M2为竖穴土坑墓。15座墓葬中,11座为正式发掘的,正式发掘的11座墓葬中皆或多或少的存有殉牲。
简介:本文从文物修复理论产生、内涵及特点几方面等入手,试阐述了一系列修复保护方面的问题,着重讨论有关修复准则、美学、心理等与保护修复密切相关的问题,还结合中国的实际简单探讨了国际准则的中国化问题、即中国的文物保护的阶段与趋势。主要观点如下:修复学是根据历史学、自然科学、美学、材料学的特征来认识文物、修复文物的方法学。方法学决定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方式和效果。修复的本质问题就是减少和改善粘和力缺陷,恢复退化材料的附着力,提高结构连续性,确保机械强度的稳定性等问题,重新建立统一的系统的过程,进而使工作对象健康、安全、且具有统一协调观感地保存下去。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的“本土化”是中国文物保护和理论的建立的必经过程,未来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遗产保护与修复模式,必将成为国际遗产保护理论的重大补充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