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国民俗学的研究,目前大都侧重于民间传承的民俗事象方面。这些民俗事象都是历史的文化传承,有它从古至今发生、发展,变异、衰亡的过程,而文献却记录了它起源、演化的轨迹。如,我们要研究现在仍在民间传承的端午节习俗,考察它的流变,就离不开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明杨嗣昌的《武陵竞渡略》等古籍。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民俗事象 整理文献 训话 我国古代 古习俗
  • 简介:“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侍坐》这是孔子的教育理想,是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一直坚持和践行的方式,也是世界各国都一直非常重视的教育形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旅行的意见》,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研旅行。这是让学生融入自然、走向社会,增进学识、学会生存,拓展视野、感受时代,锤炼意志、

  • 标签: 教育理想 学会生存 在路上 春服 冠者 万卷书
  • 简介:<正>周熙在主持北洋实业期间,先后创办了启新洋灰公司与滦州煤矿公司。这两个企业为北洋实业的两大支柱。关于周熙创办滦州煤矿公司,笔者在今年第一期《历史教学》上已有专文介绍;本文讨论的是周熙在创建和发展启新洋灰公司中的作用。

  • 标签: 周学熙 水泥厂 洋灰 袁世凯 新公司 德璀琳
  • 简介:李兆洛(1769-1841),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属江苏常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改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暨阳书院达20年。

  • 标签: 李兆洛 学思 方志 清代学者 文学家 常州市
  • 简介:由于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过去这些年,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一直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未把大量的历史古镇和古村落作为保护对象,以至20世纪80年代还星罗棋布的古镇及古村落,如今已寥若星辰。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数亿农民正陆续被要求移居新城镇。那些留存下来的古镇,也纷纷面临着被开发,面临着遭到“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旅游性破坏”的危险!

  • 标签: 保护与开发 古镇 20世纪80年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学思 博弈
  • 简介:<正>辑佚是将久已散佚的书,见载于其他书籍中的一句一段辑录出来,再加以编辑,复为原书。辑佚这门工作开始于何时,据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补郑篇”所说:“昔王应麟以《易》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于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又以四家之诗,独《毛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于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编。”章学诚此说认为辑佚古籍工作,是开始于南宋时王应麟。但是在王应麟以前的辑本古书,不是没有,还是很多;所以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辑刻古书不始于王应麟”一条,他例举

  • 标签: 王应麟 叶德辉 起源 辑本 永乐大典 郑氏
  • 简介:2016年1月30日,我的导师、原《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林钢先生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笔,无需再为新闻而奔走了。天地之间,除父母家人,老师是天下学子心目中尤为亲近、尊敬的人。师生之间没有血缘,师者以道相传,尽心授业,点燃薪火,照亮后来者的前程。我在新闻道路上的领路人林钢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导师。他将我领入新闻之路,送进记者队伍,又看着我在这条道路上跋涉30年,时常为我指点迷津。不仅如此,他身为典范,离休之后将'官帽'一抛,执记者之笔,热诚而坚韧地当了一回专业'汽车记者',而且当出了名堂,佳作迭出,遂有综合性

  • 标签: 导师林钢 新闻学导师
  • 简介:宋代理学经周敦颐、二程以迄朱熹而集其大成。朱熹之学在其生前虽曾遭到朝廷禁毁,但至理宗朝就已受到推崇,不仅屡有追赠,更于淳祐元年(1241)从祀孔庙,标志着理学的地位事实上已经确立。而元朝代宋以后,朱学备受尊崇,不仅体现在朝廷的政治文化思想上,如延祐年间复开科举,

  • 标签: 《诗经》学 朝代 尊崇 元代 朱熹 科举
  • 简介: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文章”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概念,作为书面文字的专称之后,成为所有文体的总称;当它专指诗之外的骈、散文体,在发展的长途上又是复杂多变。本书既定名为《中国历代文章论著选》,有必要对于那复杂多变的态势尽可能地清理一下。

  • 标签: 文章学 散文体 论著 定名 中国古代 清理
  • 简介:<正>宋代是我国史学的昌盛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史学家,王应麟也应是其中之一。惜迄今尚乏专文研究。本文拟对王应麟和他的《困纪闻》作一初探,以作引玉之砖。一、王应鳞的学术渊源和成就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学者又称厚斋先生。浙江庆元府(今宁波)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他于宋理宗淳佑元年登进士位,年仅十九。初任西安(治所在今浙江衢州)主簿,继而历任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国史编

  • 标签: 王应麟 学术渊源 全祖望 史学家 清代学者 宋理宗
  • 简介:本文搜集唐宋时期编写的蒙书,对其书名、卷数、作者、写作年代做了考证,以时代分,中唐1种,晚唐7种,五代1种,北宋15种,南宋63种。从数量看,宋约为唐的十倍,南宋是北宋的四倍多,质量也是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唐宋时期接受启蒙教育的人群在不断增加。更具体说,初、盛唐接受启蒙教育的人数甚少,中、晚唐有所增加,北宋比唐多,南宋增幅最大。由此出发,重新审视唐宋历史,有两点新的认识。其一,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历来传为美谈,其实,在它的辉煌背后,存在着苍白的一面。从初唐、盛唐没有编写一部启蒙书看,它是不关心广大庶民的教育的,再结合这一时期较高层次教育存在的严重缺陷,必然影响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制约之后的发展。其二,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全面衰退,昔日辉煌,不再重现。为什么?以往,人们多把这一切全归咎于安史之乱。合理吗?金宋战争延续的时间更长、涉及地域更广,但南宋中兴了,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它与北宋同登华夏文化的最高峰。个中原因与宋比唐更关注教育的普及、素质的提高,唐代的国民素质不如宋代有密切关系。它不是唯一的原因,也应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唐宋 蒙学书 重新审视历史
  • 简介:壮族有1700多万人口,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除广西外,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均有分布。作为南方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保持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壮族文化与东南亚各国的相关民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是属同根生民族,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研究对象。我与壮研究结缘,是从1985年从事整理民族古籍事业起,二十年来,在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整理民族古籍、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学术考察集一系列活动中,尽所能致于壮研究推广和发展,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感慨颇深。

  • 标签: 壮学研究 民族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 壮族文化 中国人口
  • 简介:《现代卡尔梅克语音》前言[苏]Д.А.巴甫洛夫(Д.А.ПАВЛОВ)现代卡尔梅克语是卡尔梅克人民的民族语言,属于蒙古语族。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的主体居民、散居在阿斯特拉罕罗斯托夫、奥伦堡州、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以及乌拉尔、捷列克和库马地区的卡尔梅克人...

  • 标签: 卡尔梅克语 卡尔梅克人 复合元音 清辅音 长元音 土尔扈特
  • 简介:清末新政时期,全国各地不新出现毁现象,1910年毁活动更是发展到顶峰阶段。乡民毁蕴涵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一是新政的横征暴敛使乡民视学堂“如横暴之关卡”;二是学堂的现代性得不到乡民的普遍认同;三是社会转型期乡民惊慌的心理惯性;四是乡民缺少文化归属感。虽然清未乡民的毁并非是普遍性事件,只是“民变”一部分,但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不可低估。清未乡民毁既有乡民对苛捐重税的反抗,具有维护基本生存权的正义性;同时也有乡民对新政举措的不满,具有反现代化的守旧与落后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支持并侧应了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运动。

  • 标签: 晚清 新政时期 乡民毁学现象 毁学活动 正义性 反现代化
  • 简介:近几年来,对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视,作为前几年仅仅追求“高楼大厦”的反拨,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拥有丰厚历史资源的古城自然占尽了先机。这种关注当然不是为了追寻古典浪漫的人文情怀,而是看中了旅游者带来的丰厚回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保护,古典人文精神熏陶的缺失,残酷的生存竞争,使即使生活在这些古城里的芸芸众生,也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对这种诗意感知能力。

  • 标签: 诗意 文献学 真相 文化价值 历史资源 人文情怀
  • 简介:我没史学的根底,也没方志编纂的学识。如果说,与方志有点关系的话,那是在我关注某一社会生活史问题时,会掠夺式地翻一翻志书,向它吸取些可贵而又难掏的文化养分而已。这个“而已”绝非客套,是向读者交底,是为自己壮胆——省方志办公室给我出的这道概念作文题,一大半是我知识的“雷区”。却之不恭,忐忑下笔,我谈两句话的感想。

  • 标签: 方志编纂 志书 史学 杂谈 掠夺 学识
  • 简介:刘昌毅,原名刘昌义,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典明乡马鞍石村。兄弟姊妹9人,因家贫而辍学,其后学裁缝以糊口。1929年,听说家乡要扩大红军,从麻城宋埠跑回家来约上本村十几个穷弟兄一同报名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标签: 刘昌毅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豫西 红安县 黄安县 参军
  • 简介:回顾人类百年历史,可以发现他者无论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理论和流派之中。虽然他者开始于遥远的异邦,逐渐回到本土,但只要有差异存在,就有他者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而且,作为试图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和人性的人类,研究他者已经成为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专长,尽管研究他者最终仍然是为了认识自己。

  • 标签: 人类学 他者 他者性 观察 反思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