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英国撒切尔夫人最近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播撒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立场看中国,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大国。换言之,即使中国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这就告诉我们,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地提升物质财富和金钱暴发,而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一文化何处去: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在我看来,一个能够广泛地影响世界的大国,一定是一个思想家辈出,在参与世界知识体系建构的知识生产中,不断推出新的整体性思想体系的国度。更直接地说,就是不再拼凑他国的思想文化的百衲衣,而是以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建构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命价值观,成就自己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阔度———必须在人类文化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其一,要破除对西方的仰视心理,对西方目前存在的诸多“现代性弊端”加以质疑,对那类缺乏反思地不断追随西方现代性,将中国作为论证西方理论...
简介:在个性张扬的21世纪,“80后”作家和写手们通过个人的某个出发点,侧重于对自我的感性世界,将他们所处的这个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特定民族,形成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不管在艺术认识上表现出了怎样的不同个性和特征,但是必然有时代和民族阶级的一个社会特征反映存在。不管这些“80后”的作家和写手们如何证明和辩解,现在在文学界里始终将他们看作是“青春写作”。“80后”的写手和作家们在形式和艺术上也做了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摸索。在公众社会的体系内部,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具体化的规范化的价值理念。对于社会人的体系建设过程中,文化已经呈现出内化行动的坚定理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经济应运而生,人们社会领域的需求也出现较大变化,已经从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快速发展成为文化层面的需求。这些因素也成为助推“80后”文学快速发展的动力,人们的心理行为发生较大变化,人们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的物质功能,以及具有实用功能的物质,而是更高层次的文化领域的价值。
简介:时隔十几年,许多偏好纯文学的小说读者提起韩东的名字,仍然会把这位作家与"断裂"这个字眼联系在一起。1996年,韩东与朱文等人共同发起了一场名为"断裂"的文学行动,尽管其具体举措只是一批当时的"边缘作家"进行的纸上串联,但对于已然开始习惯沉寂、习惯被大众冷落的中国文学界而言,仍然不失为一次轰轰烈烈的标志性事件。一时间同仇敌忾者有,侧目而视者有,韩东等一批作家既不屈从于市场,也不附和于主流文坛的"双重异端"姿态由此定格。而时过境迁,当姿态最为锐利的朱文改行当了导演,吴晨骏、刘立杆等人也鲜有新作问世,韩东似乎成了"断裂作家"中唯一坚持写作且颇为高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