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众所周知:国家通过财政对教育资金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经费十分紧缺。近几年来国家通过改变对教育的单一投入渠道,开征教育附加费,鼓励社会集资办学,允许适当收取学杂费,提倡勤工俭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的短缺,但从实际情况看,教育经费紧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简介:<正>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国家明确规定了我国今后十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两个基本”,即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普及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把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实现这“两个基本”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以随州市教育发展的实际为例,来探讨普及九年义务的资金筹措问题。
简介:本文从我国实施分税制后各地政府对其所属高校的财政投入现状与投资能力出发,为了逐步缩小因各地财力发展失衡而导致地方高等教育事业日渐增大的差距,在建立科学与规范的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并进行了模拟转移支付与结果分析.
简介:逾百年来,美国大学业已成为世界学术模范,从世界学术边缘走向世界学术中心的殿堂。究其发展之路,资金、分层、权威等复杂结构与美国大学的卓越有着密切关系,这些要素既是美国大学崛起的关键,也是其永葆活力的缘由。捐赠、学费及政府资助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奠定美国大学兴盛的基石,研究型大学、州立旗舰大学、州立大学、社区学院所构成的金字塔型分层体系则是激发美国大学崛起的内在动力,传统、理性、魅力权威所融合的"三位一体"权威系统更拓宽了美国大学学术的自主空间。
简介:
简介:在不同的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下,日、美两国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模式,前者为总量一次性补助与专项配套补助组合,而后者则为专项一次性补助与专项配套补助搭配.透过两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纷繁复杂的外表,可以发现,两种模式具有很多内在一致性,这些内在规律对建立我国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简介: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其产生不仅给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自身的资金运作机制也日益凸现出重要性。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一方面需要体现公益,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效益。在这看似矛盾的价值取向面前,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模糊性,比如收入结构不合理、资金支出规模不大、运作成本低、投资高风险化、管理费意义曲解化以及资金分配规则的空置等,需要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重构良好的运作机制。
简介:通过对浙江和江西两省2005年相关数据的定量研究发现,县级教育支出都明显地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在两省都会正向影响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但上级指定用途的专项补助,在江西省干扰了县级政府的支出行为,使得它为了完成配套,或是完成上级指定的项目,不得不减少本级的教育投入,而在浙江却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看来相对雄厚的地方财力会使得教育支出更有保障,而财力较弱地区更依赖上级的转移支付,只维持对教育的基本支出需求。在不改变当前干部考核机制的情况下,单纯靠转移支付并不能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简介:提供九年义务教育是县乡两级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而县乡财政支出的近四成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因此,有必要研究转移支付对县乡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陕西2000年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3省转移支付都有效地增加了县乡财政教育支出,但以浙江的影响值最大,陕西其次,湖北居末。浙江的向县乡倾斜的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陕西获得较多的中央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决定两省财政转移支付对县乡教育投入积极的主要因素。
试析教育资金管理问题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资金筹措
高等教育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证研究
美国大学卓越之途研究:资金、分层与权威
论信息社会教学目标重心的转移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日本与美国模式
卷烟品牌整合的消费者选择行为转移模型研究
公益与效益的平衡:透视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机制
农村教育支出的财政转移支付效应研究——以浙江、江西为例
转移支付对县乡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以浙江、湖北、陕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