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经常被人错误的翻译成“媒介即信息”,这是因为混淆了“讯息”和“信息”,同时也没有准确理解“媒介”的含义。如果我们从符号学视角区分“讯息”和“信息”,“讯息”就相当于符号的可感知部分,“信息”就是符号携带的意义;如果我们从符号学视角来理解“媒介”,“媒介”也相当于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因此,“媒介即信息”是不符合符号学规律的,这就相当于认为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就是符号携带的意义;而“媒介即讯息”是符合符号学规律的,因为“媒介”和“讯息”都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并且,从符号学视角理解“媒介即讯息”可以揭示出该理论的深层涵义,即人类的感知、意识、情感、思想不是由单一的媒介技术决定的,而是由作为符号的媒介及其所构筑的符号环境所影响和限定的。
简介:本文从对《中国看世界的窗口:电视新闻、社会知识与国际景观》(英文版)一书的评介入手,针对中国媒介研究中“新闻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传统视角,梳理了“新闻作为社会知识”这一命题背后的理论脉络,并强调了将知识社会学引入媒介研究后可能具有的学术理论价值。
简介:肆虐的国际金融危机,黯然的世界经济环境,使经济话题越发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受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对经济信息高度敏感,对经济形势格外焦虑,对经济知识兴趣日增。这些都给经济报道的理念、内容、视角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如何变经济危机为经济报道的机遇,创新报道思路和方法,拓展报道视野和领域,丰富报道内容和形式,保持经济报道的权威、准确和洞见,是需要新闻媒体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为了活跃有关的研究和探讨,交流各报的实际操作经验,《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嘉兴日报社从2009年5月至11月联合举办“金融危机下的党报经济报道创新”征文。欢迎读者来稿。
简介: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公众情境理论与理性行为理论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了512名中国高校在校生的慈善募捐行为,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即情境支持模型,信息获取一行为意向模型和行为意向—信息获取模型的拟合程度。最优拟合模型——信息获取一行为意向最简约模型指出,个体的问题认知首先预测其对募捐相关信息的获取,而后信息获取又与个体的态度和主观规范一起预测其募捐行为意向。同时信息获取对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募捐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促进我国公众的慈善募捐行为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