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两部门模型,分析工业化不同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的演变,并对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互动发展关系;中部地区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弱,尚未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不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两者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最低。因此,各区域应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东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明确政府职能,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中部地区应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西部地区应跨越重工业化阶段,着力发展轻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建设具有西部特色的以中小城市为主、大城市为辅的城市体系。
简介:基于2007—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数据对比,建立ISICRev.4与SITCRev.4行业对照表,采用双层CES函数形式的价格指数分析新兴产业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同时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汇率、经济增长、直接投资和市场需求变化四个影响因素与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之间的密切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价格贸易条件波动幅度较大,且其恶化趋势相对于传统产业更为严重;与传统产业相比,FDI和市场需求对新兴产业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汇率与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的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对新兴产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更大。
简介:企业管理者具有异质性,不同管理者在实施自主品牌的战略决策过程中存在着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品牌价值的提升,但现有文献忽略了管理者及其能力的影响。因此本文以世界品牌实验室2009—2014发布的《中国最具品牌价值500强》中上榜品牌所属的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考察了企业管理者能力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全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能力与品牌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管理者能力能够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产生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按产权性质分组后研究得出,国有企业管理者能力与品牌价值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而非国有企业管理者能力与品牌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简介:论文以2004200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前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行为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各种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动机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净计提比例表现平稳,而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净计提比例却出现了大幅波动;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行为中都存在多种盈余管理目的。因此,论文认为上市公司在规避和迎合新会计准则体系规定的动机下具有对资产减值准备结构进行“合规”调整以实现盈余管理目的的明显偏好。(2)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行为中都存在扭亏为盈、平滑利润、避免亏损、“大清洗”等盈余管理动机,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约了个别盈余管理行为(如“大清洗”)。(3)我们并没有发现公司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中的各种盈余管理动机具有稳定一致的调节制约作用.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