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知识工作生产率问题被视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之一。显然,对知识工作本身规律和特征的把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界定知识工作为非程序性、非规范性工作的基础上,对知识工作的层次性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描述知识工作结构的树形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不同知识员工对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认识,反映了知识工作结构本身存在非程序性和非规范性特征。文章在树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结构熵的概念,用以定量表述知识工作结构的非程序性和非规范性,以及知识员工对工作任务认识的不确定性。在知识工作结构熵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文章进一步就基于结构熵的生产率研究进行了探讨,从中寻求知识工作的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性、规范性程度以及潜在的创新性行为。文章的结论指出,对于知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并不必然导致最优绩效。过高或过低的程序和规范都会影响知识工作的生产率。掌握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规律,努力实现知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同时挖掘知识工作中的创新行为,促进知识工作的共享,将是知识工作生产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简介:需求创新是市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发达国家实践已经证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成长,政府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相应功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行为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传统政府经济功能和行为转移和创新的重要方面和内容。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政府功能只有在高新技术创新有效需求创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才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政府功能的“最满意化”状态,才能使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功能发展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本文具体研究了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需求创造方面的几种形式,对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行为、功能和政策操作等的规范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