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十年内战的分裂局面暂告结束.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的利害关系把中、英、美联合到反法西斯战线上,历史给予中国改变自己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契机.中国在没有国际援助的情况下,独立与日本军国主义苦战四年半之久.中国在抗战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国的资格.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入"四强".中国与美英并列参加开罗会议,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承认.但是,抗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主要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同时也出于美英战略的需要.应该说,中国国际地位的真正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真正承认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简介:胡主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履行历史使命的重要指示,为军队和国防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大力加强使命课题研练.不断提高民兵预备役队伍整体作战能力。突出理论研究,提升使命课题研练的层次。要突出信息化条件下快速动员研究。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的特点和规律,着重解决信息化动员等一系列重点、难点问
简介:军事与外交是国家力量运用的两个重要的手段,两者相互作用,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对军事与外交关系状态的静态考察结果,主要表现为军事与外交的平衡、军事与外交的重叠、军事对外交的僭越、外交对军事的折冲四种关系状态。军事与外交的互动则通过两种路径得以完成:一种是通过军事的外交,即通过军事的作用而促成的外交环节或任务的完成;另一种是通过外交的军事,即通过外交的作用而达成军事目标。军事、外交活动往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背景下运转,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可以通过对个体、国家和国际三个层面分别进行考察,获得军事与外交间作用与发展的解释与预测。
简介:1991年夏季,一幅动人心魄的'战洪图'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昔日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场。'军心连着灾民心',战争年代那种军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水乳之情再次展示出来。无论在险情迭出的堤坝,还是在毒蛇猛兽般的洪峰浪谷,我军官兵凭着对人民的耿耿忠心、战胜困难的钢铁意志,同灾区人民一道,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拦洪大坝,谱写了一曲曲'拥政爱民'的新歌。而'后方'军民和海外的炎黄子孙,则团结一心,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需,仅筹集赈灾款项就高达25亿元。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国家危难时得到了高度的升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