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腹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腹腔神经节植入治疗不可切除及复发胰腺癌顽固性癌痛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5例不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及10例术后局部复发胰腺癌患者行经腹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腹腔神经节植入术,术后每周随访1次,观察腹痛评分、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记录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平均每例患者植入4枚粒子(2~8枚)。术后2周,患者的疼痛评分由平均7.56分降至3.36分(P<0.05),所需要麻醉药物的剂量由术前87.60 mg迅速减少到50.00 mg(P<0.05),随访过程中在其生存期内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无1例出现进展;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并发症分析胃潴留1例,腹泻2例,站立性晕厥1例,辅助治疗后消失。结论经腹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腹腔神经节植入术,对缓解不可切除及复发胰腺癌顽固性癌痛安全有效。

  • 标签: 超声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胰腺癌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因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吞咽困难分级情况及内镜下癌灶大小变化情况、随访结果。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未出现出血、胸痛、发热、咳嗽等并发症。治疗前吞咽困难分级Ⅱ~Ⅳ级,治疗后3个月降低至0~Ⅰ级,内镜下均可见癌灶有所缩小。随访12~23个月,3例生存,1例肿瘤晚期死亡。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内镜超声检查 食管癌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验证该技术指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例共9个病灶的治疗计划,比较术前、术后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及脊髓D2cm3。并且应用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协会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验证的靶区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及脊髓D2cm3剂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术后计划评价结果中优5个、良4个。结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计划评价为优或良,提示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准确性良好。

  • 标签: 3D打印非共面模板 粒子植入 脊柱转移瘤 剂量学
  • 简介:摘要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纳米甲壳素促进面部皮肤表面麻醉的效果。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皮肤医学美容科将面部皮肤滚针治疗患者120例,男31例,女89例,年龄19~45岁,平均32岁。分为3个组,对照组用利多卡因乳膏麻醉,观察组用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纳米甲壳素麻醉,空白组用纳米甲壳素外敷。观察3个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麻醉有效率45例(100%)高于对照组41例(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无麻醉效果。仅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余两组无不良反应。复方利多卡因联合纳米甲壳素麻醉效果较好。

  • 标签: 皮肤 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乳膏 纳米甲壳素 效果
  • 简介:摘要金纳米颗粒(GNPs)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GNPs可用于疾病的单模态和多模态分子成像,同时,利用所标记放射性核素自身的特点、GNPs自身的光热效应和放射增敏作用,或进一步负载治疗剂后,还可用于疾病的诊疗一体化。笔者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GNPs的制备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多模态成像 金纳米颗粒 诊疗一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体内研究0.1%纳米银溶液、氢氧化钙糊剂封药在Beagle犬慢性根尖周炎动物模型根管内的抑菌效果及对根尖周组织炎症刺激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只成年雄性Beagle犬的30颗双尖牙,拍摄锥形束CT(CBCT)确认构建慢性根尖周炎模型后按照冠向下预备法预备30颗双尖牙。将实验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颗,分别封药0.1%纳米银溶液、氢氧化钙糊剂、空白对照(只冲洗,不封药)。根管封药4周后再次拍摄CBCT,使用CBCT机自带软件DCTViewer 2.0测量术前、术后冠状面、矢状面视图中根尖透射影像面积;处死Beagle犬,取部分牙根及根尖周组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根管壁的抑菌深度并观察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程度。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1%纳米银溶液组、氢氧化钙糊剂组、空白对照组犬牙根尖周透射影像面积在冠状位分别减少(4.8 ± 3.4)、(1.6 ± 1.6)和(2.2 ± 2.6)mm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5.607,P = 0.002),在矢状位分别减少(6.3 ± 3.9)、(4.1 ± 4.6)和(1.3 ± 2.8)mm2,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 = 6.869,P<0.001);根管壁的抑菌深度分别为243(159,372)、123.5(90,134)和104.5(81,135)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519,P<0.001);0.1%纳米银溶液组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程度3例为0级、4例为1级、3例为2级,氢氧化钙糊剂组1例0级、5例1级、3例2级、1例3级,空白对照组1例0级、3例1级、4例2级、2例3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955,P = 0.052)。结论0.1%纳米银溶液能够促进Beagle犬根尖周组织病变的愈合、抑制根管内细菌的生长,且对根尖周组织无明显炎症刺激性。

  • 标签: 根尖周炎 次氯酸钠 生物膜 氢氧化钙 纳米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梅提取物对纳米细菌致肾结石大鼠Tamm-Horsfall(TH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尾静脉注射纳米细菌混悬液1 mL制备大鼠肾结石模型,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大鼠于第2天灌胃1 mL乌梅提取物进行干预,空白组和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后,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液pH、Ca2+、柠檬酸(CA)和草酸(Oxa)的含量;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尿液中THP蛋白表达量;取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组织中的钙盐结晶形态和结晶量,并进行钙盐结晶量化评分。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肾脏组织中钙盐结晶积分显著升高(P<0.05),尿液中pH值和CA水平显著下降(P<0.05),Ca2+、Oxa水平和THP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肾脏组织中钙盐结晶积分显著下降(P<0.05),尿液中pH值和CA水平显著升高(P<0.05),Ca2+、Oxa水平和THP表达下降(P<0.05),HE染色显示肾小管内可见晶体沉积减少。结论乌梅提取物通过降低纳米细菌致肾结石大鼠THP蛋白表达和自身聚合,抑制肾脏组织中草酸钙结晶的形成。

  • 标签: 肾结石 模型,动物 大鼠 乌梅提取物 纳米细菌
  • 简介:摘要聚集诱导发光(AIE)是指发光体由于聚集而发射荧光,具有AIE特性的发光体被称之为AIEgens。传统荧光材料在聚集或团聚状态时容易出现聚集诱导淬灭(ACQ),与之相反,AIE不受ACQ效应干扰,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展现着巨大潜力。该文将概述AIE的发光机制和性能特点,并对其纳米材料在肿瘤的生物成像和成像引导下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纳米粒 荧光 聚集诱导发光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骨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发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细粒棘球绦虫卵被摄食后,幼虫期的骨棘球蚴病主要在脊柱和骨盆形成,也可发生于四肢长骨、肩胛骨、肋骨等部位。阿苯达唑被认为是对正常细胞具有弱毒性作用的药物,目前被视为有前途的抗棘球蚴药物。但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对阿苯达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溶解度方面,将其制成纳米结构或纳米配方。本研究介绍了阿苯达唑的作用机制和阿苯达唑纳米制剂在骨棘球蚴病防治中的作用。

  • 标签: 阿苯达唑 细粒棘球绦虫 纳米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术中纳米碳示踪有助于胃癌淋巴结清扫并可以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但传统纳米碳示踪方法示踪范围较小,区分能力有限。本研究探讨纳米碳分区示踪在胃癌淋巴结分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D2根治切除并在术中进行纳米碳示踪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排除术后病理分期为T1~2、Borrmann Ⅳ型胃癌、远处转移、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不全者。共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3例,海南省肿瘤医院68例),根据不同纳米碳示踪法,分为分区示踪组(89例)和传统示踪组(92例)。传统示踪组在肿瘤边缘正常浆膜0.5 cm处取上、下、左、右4个注射点行浆膜下注射纳米碳0.1~0.3 ml;分区示踪组在其基础上,同时在幽门上胃右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幽门下胃网膜右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胃小弯胃左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和胃大弯胃网膜左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浆膜下各注射纳米碳0.1~0.3 ml。观察分区示踪法对各部位淋巴管和各组淋巴结的显示情况,比较两组黑染淋巴结数、淋巴结黑染率、检出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结果分区示踪组与传统示踪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区示踪组黑染淋巴结数为多于传统示踪组[中位数:25.0枚比13.5枚,Z=-7.158,P<0.001];淋巴结黑染率为高于传统示踪组[(70.8±12.0)%比(47.1±15.7)%,t=11.399,P<0.001]。分区示踪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总数均高于传统示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总数:(37.5±11.5)枚比(29.6±11.8)枚,t=4.581,P<0.001;阴性淋巴结总数:(31.3±12.5)枚比(24.9±11.1)枚,t=3.621,P<0.001]。分区示踪组与传统示踪组的阳性淋巴结总数[中位数:4.0枚比3.0枚,Z=-1.485,P=0.137]、淋巴结转移率[78.7%(70/89)比72.8%(67/92),χ2=0.834,P=0.361]和淋巴结转移度[中位数:11%比10%,Z=-0.483,P=0.62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分区示踪法较传统示踪法可通过提高淋巴结黑染率,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提高胃癌分期准确性。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分拣 纳米碳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阿霉素-壳聚糖乳酸盐纳米缓释载体用于骨肉瘤治疗研究。方法2%乳酸水溶液制备水溶性的壳聚糖乳酸盐,pH 5.0的反应体系中,壳聚糖乳酸盐与TPP以10:1的投料比制备载阿霉素的壳聚糖乳酸盐纳米微粒(ChLa-Dox NPs),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其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形貌学表征,ChLa-Dox NPs的生物学效应检测则通过缓释载体体外缓释动力学、MG63骨肉瘤细胞系细胞毒性实验、细胞迁徙能力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在pH 5.0及壳聚糖乳酸盐:TPP的投料比为10:1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的ChLa-DoxNPs平均粒径为142.4±1.21 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14±0.01,Zeta电位为+29.2 mV。ChLa-DoxNPs在体外10h时阿霉素达到缓释平台期,缓释12 h内阿霉素累积释放率为(69.4±2.6)%;MG63细胞系骨肉瘤细胞模型实验中,空载纳米微粒组细胞存活率为92.36±3.17%,而不同载药量的ChLa-Dox NPs组具备显著的骨肉瘤细胞杀伤作用。相比空载体组,ChLa-Dox NPs对骨肉瘤细胞迁徙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促进骨肉瘤凋亡的发生[(凋亡率为(54.08±2.53%)]。结论经改良制备的载阿霉素壳聚糖乳酸盐纳米微粒符合抗肿瘤纳米载体的理化特性要求,生物相容性好,体外缓释动力学及抗骨肉瘤相关分子-细胞生物学检测表明其具备较好的阿霉素缓释特性,体外能有效的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徙并促进其凋亡,具有较明确的临床转化前景。

  • 标签: 骨肉瘤 多柔比星 壳聚糖乳酸盐 纳米微粒 缓释载体
  • 简介:摘要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使用纳米炭(实验组)167例,未使用纳米炭(对照组)162例。结果显示两组甲状旁腺识别数与误切数的比较,B1型和总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型、A2型和A3型间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识别出的甲状旁腺中A1型、A2型、B1型及总体间行原位保留与自体移植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认为纳米炭混悬液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能有效地识别并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一种提高新辅助化疗胃癌患者淋巴结获取数目的纳米碳淋巴示踪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159例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术前1 d经内镜在黏膜下层注射纳米碳设为研究组,93例术中使用皮试针头注射浆膜下层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平均总淋巴结获取数目为(47.0±14.7)枚,对照组为(38.0±14.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获取的平均纤维化淋巴结数目为(3.1±1.9)枚,对照组为(3.0±1.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黑染淋巴结数目为(22.3±4.4)枚,对照组为(14.7±4.8)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站淋巴结平均获取数目为(26.6±8.5)枚,对照组为(24.1±9.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站淋巴结平均获取数目为(20.4±6.9)枚,对照组为(13.8±5.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 d经内镜在黏膜下层注射纳米碳较术中在浆膜下层注射纳米碳更能提高新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获取个数,尤其是第二站淋巴结数目,有助于提高新辅助化疗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 纳米碳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 NPs)对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TiO2 NPs职业接触致机体早期健康效应的机制。方法于2019年10月,选取TiO2 NPs职业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接触组64人,从事TiO2 NPs接触岗位1年以上;对照组62人,为同企业后勤行政人员。收集研究对象班前尿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采集尿液的代谢数据,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代谢物的鉴定,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MetaboAnalyst 4.0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接触组工人的尿液代谢轮廓不同于对照组,筛选并鉴定出4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在3条通路明显富集(P<0.05),分别为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通路、氮代谢通路以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TiO2 NPs职业接触会对人群尿液中代谢物的浓度和代谢通路产生影响,为TiO2 NPs职业危害机制的研究和健康风险的监测提供了方向。

  • 标签: 职业暴露 代谢产物学 尿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术前术后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转移癌粒子植入手术的10例患者共1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12个病灶均采用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20~140 Gy,比较术前治疗计划及术后验证计划中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包括D90、D100、V90、V100、V150以及术前计划粒子数量和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剂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和术后D90、D100、V90、V100、V150等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多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 P<0.05)。结论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计划要求,应积极推广临床使用。

  • 标签: 3D打印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骨转移癌 近距离放疗 放射治疗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活检病理诊断为T3N0M0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观察组44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IH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初次IHT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恢复正常时间、间歇期时间,记录两组治疗期间PSA水平动态变化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IHT后PSA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IHT后间歇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12、24个月PS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年PSA-无进展生存(PSA-PFS)率为77.27%,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年总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IHT治疗前列腺癌,可更快地降低PSA水平,提高2年PSA-PFS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EGFRm+)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2019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患者89例资料。将89例患者分为All、Part、None组,All组(32例)为所有病灶(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接受125I粒子植入+EGFR-TKI治疗,Part组(34例)部分病灶(原发灶或转移灶)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EGFR-TKI,None组仅EGFR-TKI治疗(23例)。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PFS)期、总生存(OS)期,Log-rank检验差异。结果All组、Part组、None组中位PFS期分别为15、13、12个月(P=0.002),中位OS期分别为37、33、31个月(P=0.012)。All组PFS长于Part组和None组(P=0.020、0.017),All组OS长于Part组和None组(P=0.020、0.012。Part组PFS、OS与None组相近(P=0.264、0.842)。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19/66),常见为气胸、咯血。3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发生。结论EG-FRm+的寡转移NSCLC患者在一线EGFR-TKI治疗无进展患者,对所有病变进行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延长PFS和OS。

  • 标签: 125I粒子疗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法 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活检病理诊断为T3N0M0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观察组44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IH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初次IHT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恢复正常时间、间歇期时间,记录两组治疗期间PSA水平动态变化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IHT后PSA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IHT后间歇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12、24个月PS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年PSA-无进展生存(PSA-PFS)率为77.27%,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年总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IHT治疗前列腺癌,可更快地降低PSA水平,提高2年PSA-PFS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探索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精确性。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42例。处方剂量110~160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42块,对比术前、术后物理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为42例患者设计、制作的42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CI、EI、HI均相近(P=0.490、0.407、0.893、0.143、0.079),mPD、V150、V200不同(P=0.036、0.007、0.000)。结论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三维打印 个体化非共面模板 剂量学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