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仍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现报道上海市首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通过流行病学、核酸扩增检测和基因测序确诊。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病情仍进展,实验室多项指标动态监测,给予氧疗和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影像学检查显示两肺炎症明显吸收,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以及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有助于预测疾病的进展与预后。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首例 上海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可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新发传染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确诊病例的有效治疗、和针对传染环节的预防措施,对COVID-19的防控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COVID-19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外COVID-19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CoV-2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尚无确切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磷酸氯喹、阿比多尔、雾化α-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潜在治疗药物,包括IL-6单克隆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1/2抑制剂、细胞治疗药物等,可能对COVID-19有效,值得大家关注。本文将就这些药物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COVID-19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尚没有该病的特效治疗药物。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传播以及变异,亟需寻求新型治疗措施来对抗这种病毒,积极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十分必要。本文就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分类、分析及前景展望。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研发
  • 简介:摘要报道上海第l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儿的诊治经过。患儿 男,7岁,因"发热3 h伴咳嗽"以及父亲被确诊2019-nCoV感染的肺炎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负压病房。经过对症治疗后治愈。儿童2019-nCoV感染临床表现相对成人较轻,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重要的途径。本例患儿虽然症状轻,但恢复期连续2次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提示需要观察轻症儿童病例在恢复期无症状排毒的传染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系统性验证。方法根据血浆样本实际情况,并结合试剂盒要求,建立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2019-nCoV核酸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从专属性、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对该方法进行系统性的验证,对20份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样本进行性能确认。结果专属性:阳性样本及阴性样本均能被有效检出;检测限:1×LOD~2×LOD企业参考品19次检测开放阅读框1a/b和/或核衣壳蛋白基因为阳性;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两种阳性对照基因以及内部质控在不同荧光通道的循环阈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要求。性能确认: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19-nCoV核酸检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恢复期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与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月5日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组和核酸阴性组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90例患者中,核酸阳性组46例,核酸阴性组44例,核酸阳性组发病至入院的时间[(5.4±2.8) d]和发病至首次核酸采样的时间[(10.0±3.8) d]分别短于核酸阴性组[(7.3±3.5) d和(12.6±4.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5、3.001,P=0.005、0.003]。核酸阳性组重型与危重型患者的比例[39.1%(18/46)]高于核酸阴性组[9.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8,P=0.001)。核酸阳性组和阴性组的主要症状均为发热,畏寒、寒战,咳嗽,咳痰和乏力。核酸阳性组咳痰[37.0%(17/46)]和咽部不适[19.6%(9/46)]的比例高于核酸阴性组[18.2%(8/44)和4.5%(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4.729,P=0.047、0.030)。核酸阳性组核酸采样期发热比例[32.6%(15/46)]高于核酸阴性组[6.8%(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9,P=0.002)。两组患者均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血清钾降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两组患者病变影像学均主要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核酸阳性组核酸采样时影像学进展期的比例[54.3%(25/46)]高于核酸阴性组[22.7%(10/44)],影像学转归期的比例[21.7%(10/46)]低于核酸阴性组[68.2%(3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62、19.645,P=0.002、P<0.01)。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组和核酸阴性组COVID-19患者在临床症状(咳痰、咽部不适和采样期发热)、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发病至首次核酸采样的时间、疾病的分型和影像学分期上存在差异,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7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对称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与常规袖状胃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表明,对称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较常规袖状胃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且可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对称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稳定性的X线三柱评分标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61例,女217例;年龄为60~97岁,平均72.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09例,31-A2型188例,31-A3型81例。内固定术后即刻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稳定性评估采用自行制定的三柱评分标准:内侧柱4分,中间柱2分,外侧柱2分;单柱满分为柱稳定,三柱均稳定为优,二柱稳定为良,一柱稳定为可,三柱均不稳定为差。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优者早期完全负重,良者早期部分负重,可或差者早期禁止负重。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内固定失效率等,并计算内固定失效与术后X线三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78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0.4个月)随访。365例患者骨折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3~7个月);内固定失效13例,失效率为3.4%(13/378)。术后X线三柱评分标准评定为优的129例患者无一例失效;193例评定为良的患者中,4例失效;56例评定为可的患者中,9例失效。内固定失效与术后X线三柱评分密切相关(r=-0.986,P=0.006),与柱稳定密切相关(r=-1.000, P=0.033)。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X线三柱评分标准能够准确反映骨折的稳定性,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及判断预后。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稳定性 评分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围手术期发生谵妄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3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出现谵妄分为2组:谵妄组(n=57)和非谵妄组(n=341),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常规、CAR、生化指标、凝血指标及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先将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P<0.10的因素导入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出现谵妄的预测价值和最佳临界点。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4.32%(57/398)。谵妄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CAR、血小板及合并肺部感染的概率显著高于非谵妄组患者,而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低于非谵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OR=0.975, 95%CI:0.957~0.993, P=0.006)和CAR(OR=53.713, 95%CI:17.713~162.876, P<0.001)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危险因素。CAR在预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73~0.933,P<0.001),对应CAR的最佳临界点为2.06。当CAR>2.06时,谵妄的预测发生率为50.50%,对应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85.34%。结论CAR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谵妄发生的有效指标。

  • 标签: 髋骨折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谵妄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5~86岁。清创前坐骨结节压疮大小为1.5 cm×1.0 cm~8.0 cm×5.0 cm,大转子区压疮大小为4.0 cm×3.0 cm~20.0 cm×10.0 cm。治疗基础疾病后,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5~14 d。所有创面均采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面积为4.5 cm×3.0 cm~24.0 cm×12.0 cm,蒂宽3~5 cm,蒂长5~8 cm,旋转半径30~40 cm。将大部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仅对4个供区创面采用对侧大腿外侧中厚皮片修复。术后观察复合组织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压疮复发情况以及皮瓣的外观和质地。结果23例患者共32个创面采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筋膜皮下瓣3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24个、筋膜皮瓣+筋膜真皮瓣2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股二头肌肌瓣2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股薄肌肌瓣1个)修复。术后31个复合组织瓣存活良好,1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远端少部分坏死,成活率为96.9%(31/32)。术后29个受区创面愈合;2个创面因患者翻身不当致皮瓣蒂部撕裂,床旁清创后1周愈合;1个创面因皮瓣淤紫致少部分坏死,再次清创后10 d愈合。31个供区(含4个植皮区)创面愈合,1个供区创面因出院时搬运不当而撕裂,再次清创缝合后15 d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以皮瓣蒂部及供区切口裂开为主(3个),皮瓣远端淤血次之(1个)。随访3~24个月,患者压疮均未复发,皮瓣外观好、质地柔软。结论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血运好、旋转半径大、组织量足,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术后成活率高、创面愈合好、供区创面植皮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佳。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坐骨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复合组织瓣 大转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钛缆环扎钢板联合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8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Vancouver B型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5~94岁[(75.7±13.2)岁]。采用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同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3 d、3,6和12个月分别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身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评分(MCS)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5.3±2.8)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3.6±1.1)个月]。1例出现腰骶部压疮,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吸痰等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6.5±5.2)分和(85.5±5.7)分,较术前(32.8±5.1)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VAS为(3.3±0.5)分和(1.2±0.7)分,明显低于术前(8.5±0.7)分(P<0.05)。术后6,12个月PCS分别为(44.2±4.9)分和(56.9±5.8)分,较术前(29.3±4.7)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MCS分别为(47.9±6.8)分和(58.4±7.9)分,较术前(39.7±5.9)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SF-36评分为(493.9±85.7)和(603.4±76.8)分,明显高于术前(415.9±88.2)分(P<0.05)。结论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可提供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髓内 老年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7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84例,其中205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包括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确诊患者186例,以及2019-nCoV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和CT检测结果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其他疾病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检测。采用χ2检验对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2019-nCoV IgM和2019-nCoV IgG的临床敏感度分别为70.24%(144/205)和96.10%(197/205),临床特异度分别为96.20%(76/79)和92.41%(73/79)。2019-nCoV抗体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95.63%(197/206),阴性预测值为91.03%(71/78),2019-nCoV核酸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00%(186/186),阴性预测值为80.61%(79/98)。2019-nCoV抗体检测和2019-nCoV核酸诊断2019-nCoV感染的总符合率为88.03%(250/284)。结论血清2019-nCoV IgM和IgG联合检测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筛查和诊断指标,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有效互补。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肺炎,病毒性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冠状病毒感染 血清学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模型用于预测乳腺X线摄影BI-RADS 4或5类不对称征象的恶性概率,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并存在BI-RADS 4或5不对称征象的18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87例患者按照检查时间分为训练集(109例)和验证集(78例)。对所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乳腺X线摄影影像特征进行分析,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187例(187个)不对称征象纳入研究,恶性72个、良性115个。月经状态、标准体位下不对征象数目、是否位于腺体边缘、是否伴随可疑钙化、皮肤或乳晕增厚及乳头凹陷共6个预测因子用于建立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效能,AUC值分别为0.85、0.84。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预测BI-RADS 4或5类不对称的恶性概率,可作为放射医师评价不对称的参考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预测 不对称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A罕见亚型缓和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9年8月共12例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经治的RS3PE患者的临床资料、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治疗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RS3PE平均年龄(65±11)岁,其中≥60岁7例。8例患者的骨密度为重度骨质疏松,2例为骨量减低。9例患者骨代谢标志物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减低。10例患者治疗方案均为小剂量泼尼松和慢作用药物。结论结合RS3PE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骨密度以骨质疏松和骨量减低较为常见,多数患者维生素D缺乏,且需要应用激素治疗的特点,提示骨质疏松筛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在RS3PE患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医师予以重视。

  • 标签: 骨质疏松 风湿性疾病 缓和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比较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代表性的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疫苗,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提供更新的更全面的参考。本综述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病毒学与免疫学基础,对部分基于不同技术的、有代表性的以及已经进入2a/3期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全球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令人鼓舞,但疫苗免疫原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临床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等方面仍然需要密切关注。设计新的疫苗靶标、诱导更广泛的免疫保护、改善免疫原性、严格各期临床试验、建立大规模队列研究是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提出的更高要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免疫 抗体 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