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青春频道中的广告插入卓松盛(特约撰稿人)批量的人生或越来越膜胧的个性促销的人生或越来越没准的品位策划的人生或越来越短缺的天真若干年前读日本作家星新—那篇描写广告影响力的微型小说,至其中人物颠沛造次必称广告词,不禁叹他构思奇巧。待近日从记忆库里翻出,竟只是一篇幽默特写而已,全凭实录,无须安排。几年间的感受变迁,正应了一句成语——少见多怪。然则多见就不怪了。请看:“现在的上海,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广告总与你长伴左右:公交车厢上、街边路旁、电视报纸,甚至你的钥匙圈和圆珠笔杆上,你想逃都逃不脱。”(《文汇报》1992年10月18日程乃珊文)请看:“在视听广告、报刊广告、路牌广告之后,京城广告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流动性的地铁车厢、公共汽车车身又成为广告新的栖身地。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七条公共汽车线路17辆车刷上了车身广告,环线地铁车厢内也挂上了14400个吊环广告和750块十家企业的广告牌。流动广告在地上地下逐渐‘浩荡’起来。”(《北京日报》1992年10月17日汪博天、陈陆军文)请看:“广州人敢于做广告这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在广州市郊的三水县有一家不满百人的小酒厂,赫赫有名的‘健力宝’集团就是由此而发展起来的。1984年
简介:古今中外人们在发现使用人才时总是希望德才兼备、完美无缺、顺心应手。而人才和所有的人一样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受先天和后天家庭和社会内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成长。他们的知识、才能、经验、经历、个性、爱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真正能达到完美无缺者只是凤毛麟角。因此,人才开发中,我们在按照选才标准,发现选用自己满意人才的同时,还要把视线投向那些有争议、受冷遇、遇挫折、有缺陷不被人们所关注的人才。笔者在此提出人才开发中的逆向思维问题,旨在突破识才用才之常规,拓宽用人之视野,使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实现其使用效率最大化,让社会上所有有用之才都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才智,释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