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IslamicState,简称IS)是当今世界两大极端组织,这两大极端组织在意识形态方面是“近亲”,都信奉瓦哈比一萨拉菲主义(wahhabi—Salafism);在行事手法方面,两者都惯用包括爆炸、绑架以及自杀式袭击等在内的恐怖主义手法;两者还有很深的历史渊源,IS的前身伊拉克“基地”组织是“基地”组织的分支,其间曾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此,不少人认为IS与“基地”组织别无二致,但自2014年以来发生的包括“基地”组织与IS公开决裂、大打口水战乃至双方频发冲突等事件表明,IS与“基地”组织之间的关系充满着不信任和敌对。
简介:凭借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一直是中国—东盟贸易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出台以来,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其他省份的主观努力、广东外贸的自我定位等因素,近年来广东—东盟贸易在整个中国—东盟贸易中的相对地位持续衰落。为此,作者提出了广东应具有东盟战略意识,发挥传统优势,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机以及注重“走出去”等政策建议,期盼广东—东盟贸易取得更大发展。
简介:作为国际体系中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是冷战后海外用兵最为频繁、进行军事干涉行动次数最多的国家.研究者们通常认为,美国的军事干涉在决策和实施上具有很强的单边主义色彩,其突出特征是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在决定使用武力时一意孤行,时常将自身意志凌驾于联合国和国际法之上.通过考察冷战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重大军事干涉行动中的选择可以发现,尽管美国在使用武力的决策上较少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约束,但它在军事干涉行动中既不是纯粹依靠自身力量单干,也不是依靠其缔造的多边或双边军事同盟,而是经常性地采取联合阵线的方式执行军事打击和战后维稳行动.联合阵线的目标确定性及手段灵活性为美国主导军事干涉行动提供了便利,而规避集体行动的困境、让伙伴承担军事行动的负担、为干涉行动寻找合法性以及减少美国的投入和损失等考量,也使得美国具有招募多国参与其军事行动的强烈动机.由于当前国际体系结构的制约,不少国家倾向于加入美国的军事干涉联合阵线,以便在美国主导的等级体系中获取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
简介: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原理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根本原因是大国的政治领导力,其本质是一国政府为适应不断变动的国际国内战略环境而进行改革的方向、决心与能力.根据道义现实主义原理,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二位是中国制定崛起目标和策略的基础,符合国力基础的目标和战略就易于成功,而超越实力基础的目标和战略则会削弱中国的实力.道义现实主义认为,外交承诺与实力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国际战略信誉,从而减少国际社会对崛起国的恐惧和反对;为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可获得对崛起国的战略支持;为减少崛起的国际阻力,崛起国应在新兴领域拓展利益范围而尽量避免在传统领域的利益冲突.在信息化时代,在网络空间拓展中国国际战略利益应成为中国主攻方向,网络战略应采取“走出去”原则而非为了安全的防御原则.在外部威胁不足以颠覆中国崛起的情况下,为防止中国的崛起半途夭折的重点将是防范国内的极左陷阱.“台独”正在成为中国崛起面临的首要威胁,中美在南海的战略竞争将长期化,朝鲜拥核是中国的东北亚地区政策无法回避的既成事实.
简介:缅甸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佛教徒占其全国总人口4233万(据1992—93年度统计)的87.2%。佛教何时传入缅甸,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二,其一是根据仰光大金塔建立的传说,认为佛教在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世时就传入了缅甸;另一种是依据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第三次佛经结集以后派出了9个僧团去各地传教,其中须那和郁多罗两位长老把佛教传入了缅甸南部的金地(以今日直通为中心的孟族聚居区)。一般认为后一种说法较为可信。但是直至公元1057年,阿奴律陀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佛教才在缅甸得到普遍的传播与发展,并在缅甸人民中间深深地扎下了根。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缅甸历史的自然进程被打断。经过1852年和1885年的第二次、第三次英缅战争,整个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1年底至1945年间日本又取而代之侵入缅甸.二战结束后,英国卷土重来妄图继续维持它的统治,但缅甸人民已非昔比,1948年1月4日正式宣布摆脱英国独立。在1885年至1948年的半个多世纪里,缅甸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这种斗争从一开始就披上了佛教民族主义的色彩。僧侣与佛教徒成为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20世纪以后,僧侣作用更加突出。本文试图从历史、宗教的角度,对佛教与缅甸反帝独立斗争的关系作?
简介:[编者按]上海合作组织(SCO)6月17日将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第四次峰会.峰会期间,不仅要签署各种相关法律文件,SCO地区反恐机构正式挂牌,讨论该组织本身的地位、会议机构组成人员的外交豁免、东道国地位、观察员国地位、对话伙伴国地位等深化机构组织运作的相关问题,而且将对外交、安全、经济、交通、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作出重要决定,并就与东盟建立对话机制进行探讨.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而言,本次峰会的意义为何?是否意味着SCO合作领域及其功能的扩大?区域合作的深化?何种区域合作模式有利于成员国的发展?为推动这种区域合作的顺利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以使上海合作组织能够在全球扮演更具特色的建设性角色?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五位专家举行对谈,期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