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在雅斯贝尔斯哲学中,存在是大全。在大全思维中,雅斯贝尔斯构思了一幅存在图像。在思维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幅图像,因为这个非对象性东西本身当作思维被想象对象。在这幅图像中,同时编入个别单词图像。就此而言,这是来自图像和无图像图像,但是,这不可能是来自隐喻和其他标志聚集体,相反,这是存在构成性改写。在自身改写中,存在球形地、飘忽不定地显现出来;它是动态地,然而严格地被整理过,它成梯级形状并编织状地联系在一起,按类别归类并相互交错地联合起来。它被分离并相互统摄着,它可以一览无遗,但它不是封闭、突破和联合。不过,它总是轻微、透明,就像在某种巨大三维丝网里一样,到处都被截获在自身关系之中。

  • 标签: 哲学逻辑学 存在 存在图像 大全 大全样式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即客观精神)是自由意志实现自身历程。思维和意志作为精神不同环节,在自由意志历程中不断地相互转化,并在其中实现精神同一。自由意志包含三个环节:第一,普遍性环节即思维,体现为抽象自由;第二,特殊性环节即意志,体现为特定自由;第三,单一性,即前个环节合题(同一),体现为现实自由。自由概念在抽象法领域中历程,是一场抽象普遍意志自身扬弃运动,是意志历经从抽象规定向自我相关规定发展过程。该过程同样体现三个环节:第一,所有权是对纯粹抽象人格否定,但所有权只是抽象"我东西"规定,尚未在意志内部获得定在,因此它需要过渡到诸意志间关系,即契约;第二,契约以双方意志为中介,形成共同意志,但仍不是普遍意志;第三,在不法中,欺诈和犯罪展示了特殊意志之间以及普遍意志与特殊意志之间矛盾运动。刑罚(作为普遍意志抽象法)通过否定特殊意志对普遍意志否定,从而实现意志否定之否定,并形成意志自我相关,进而实现向道德过渡。

  • 标签: 黑格尔 意志 思维 自由 抽象法
  • 简介:黑格尔思辨理性观念发生至少要追溯到《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差别》一文。在其中黑格尔自觉地对其所处时代文化做出诊断,指出了内在于其中分裂,以及这一裂所引起"哲学需要"。黑格尔发现,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同时代哲学或是立足于"知性反思",或是立足于与"知性反思"完全对立"理智直观",意图克服文化中各种分裂,实现哲学本身要求。但无论是康德、费希特还是雅可比努力,均宣告失败,实质上仍旧是知性哲学。因此黑格尔提出了旨在获得"绝对同一性"、统一"知性反思"与"理智直观"思辨哲学计划。

  • 标签: 哲学的需要 知性反思 理智直观 先验直观 思辨
  • 简介:实用主义与德国哲学自始至终保持着一隐蔽而重要内在关联,这一关联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新老实用主义对黑格尔观念论哲学批判和继承上。美国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将这一关系概括为实用主义是一自然化黑格尔主义。在罗蒂这里,自然化以及自然主义乃是作为先验哲学对立面,即"去先验化"而得到论述。因为罗蒂所理解先验哲学基本上指就是康德哲学,从而忽视了德国观念论、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对先验哲学推进和发展,如此一来也就无法看到后起先验哲学传统对近代表象主义认识论成功突破,这一突破最早同时也是最为成功地表现在黑格尔这里。黑格尔思辨逻辑学并不像罗蒂认为那样带来了一先验哲学自然主义化,而是将先验哲学导向了一现象学本体论方向。罗蒂反表象主义走向了语言行为主义,但是他忽视了黑格尔式反表象主义策略。

  • 标签: 先验哲学 自然化 实用主义 语言行为主义 表象主义
  • 简介:马克思提示了现实与文本关系,现实往往被语言和文本所切割、渗透,当文本作为一个主题加以谈论之时乃是物质生活升华之时,文本在此时体现为现实剩余。现实和文本距离,是马克思通过把握到现实与本质相切瞬间才加以克服。在今天文本性和现实性可能在信息这一换喻以及现实层面上完成了一变形。

  • 标签: 马克思 文本 现实
  • 简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辩证法固然未能为理性建立起稳固批判标尺,但并不能说他们由此而走向彻底否定理性。因为他们并未将工具理性简单地等同于韦伯意义上目的合理性,并且他们工具理性批判是一内在批判方式。然而,哈贝马斯恰恰犯了这种简单化错误,亦未能正确理解内在批判方式运作机理,这些又使得他未能正确理解其交往行为理论同启蒙辩证法之关系。虽然如此,他交往行为理论依然不自觉地坚持着内在批判路向,从主体-客体到主体间范式转型,只是在这一路向当中理论建构视角转变,而非断裂性变革。

  • 标签: 启蒙辩证法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目的合理性
  • 简介:康德历史哲学是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不可或缺有机组成部分,更有学者将其视为与三大批判同样重要"第四批判"。但相较于康德知识论、道德哲学和美学等思想,康德历史哲学受到重视依然不够,这是与其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康德历史哲学并不是出于对历史兴趣而对其进行专门论述,而是康德目的论思想具体表现。康德正是通过历史哲学阐明了作为理性自律普遍法权和道德在受制于自然因果必然性的人类中是如何可能,这一以法权和道德为目的先验历史观是康德完成自己关于理性建筑术构想、最终统一自由与必然关键环节。

  • 标签: 康德 历史 自然 法权 道德 目的论
  • 简介:黑格尔《逻辑学》从本质论向概念论过渡历来是黑格尔哲学中最困难问题,其实质是从必然到自由过渡问题。以往人们(莱布尼茨、康德)都是从充足理由律来看待这一问题,但黑格尔认为这中间还缺少一个目的论环节,因而必须先阐明从现实性到概念过渡问题,而这是在《小逻辑》本质论第三章"现实"中展开。这里关键在于对"现实性"(Wirklichkeit)这个词理解,它不同于存在(Sein),也不同于"实在性"(Realitt)或"实存"(Existenz),而是包含有"工作"、"活动"、"创造"即wirken意思。当我们从它后果直接存在去理解它时,它里面的自由创造含义就被遮蔽了,而显得只是偶然、与必然性相对立;只有当我们深入到它本质中,将它实体关系、因果关系和交互关系都理解为绝对实体自身反思或"自因",并把这种自因理解为现实自否定,这才能揭示出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统一。这种现实本质向内反思在基督教新教中获得了启示,上帝就在人心中,必然性不再是外在命运,而是人自身自由意志体现,是超越一切偶然性之上而对自身命运把握(begreifen),这就是概念(Begriff)。概念"自为地就是必然性威力和现实自由",存在和本质都是它自身环节并处于它整体性统一中。由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组成黑格尔《逻辑学》因此便成为一个包含自身激活机制有生命范畴体系,一高度抽象思辨生命哲学。

  • 标签: 存在 本质 概念 现实性 自由 必然性
  • 简介:《安提戈涅》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也是西方哲学史中重要话语元素。在《精神现象学》《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黑格尔和施蒂纳将《安提戈涅》作为理论架构要素,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进行了总评和阐发。黑格尔与施蒂纳在《安提戈涅》中张力,意味着历史、价值、文化如何进入现代性根本问题。因而,表面上马克思谨慎赞同黑格尔对象化处理方式,但施蒂纳《安提戈涅》阐述中蕴含了更具突破性现代性意蕴,直接改变了马克思思维轨迹。文章通过分析三者在《安提戈涅》问题中思想纠葛,厘清马克思对真正判定,一探马克思向现代性语境中虚无主义问题转向。

  • 标签: 《安提戈涅》 现代性 悲剧 马克思 施蒂纳
  • 简介:对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宗教哲学发展来说,康德和赫尔德扮演了十重要理论角色。然而,这二人宗教思想理论趋向却又有天壤之别。康德道德宗教深受启蒙运动影响,同时又代表着启蒙运动发展更高层次。这体现在康德一方面深刻批判了旧有的建立在自然理性基础上近代理性主义宗教,同时又把宗教信仰根基牢固树立在道德实践理性基础上。而对于赫尔德来说,他宗教思想关注核心点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性,而是人性,是作为活生生信仰个体生命感受和生活经验。正是这一差异使得赫尔德宗教思想构成了对康德道德宗教反动,同时也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路向形成奠定了有力理论基础。

  • 标签: 康德 赫尔德 启蒙运动 道德宗教 施莱尔马赫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海德格尔有本书专注"存在史叙事":《哲学论稿》是"纯粹存在史叙事";《黑皮书》仅涉及"具体存在史叙事"。《黑皮书》当然也主要是"存在史叙事",但因某部分引申到或联想到"犹太人"或"犹太族"可资例证而变成专论具体叙事。今天人们太过追讨海德格尔"反犹太主义",而可能根本忽略了其中真正意义上"预言性质不安"。否则,海德格尔不会保留下来放到最后出版。稍后,我会随着"读记"伸展将何谓"预言性质不安"揭示出来。

  • 标签: 具体存在史叙事 反犹太主义
  • 简介:梁志学先生近著《自由之路——梁志学文选》所收录34篇文章有10篇是涉及费希特哲学,梁先生作为费希特哲学最著名翻译者,在翻译和研究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他对费希特“知识学”基本原理有精确阐发,强调对费希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能脱离其世界主义和世界公民思想来理解,学者使命在于立足于全人类高度贯彻自由理念和阐明永恒真理,充当社会和历史良心,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当代哲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 标签: 梁志学 费希特 自由 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