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面临着创新动力不足、不均衡现象突出、污染一体化和污染转移等诸多难题,城乡关系开放互通性不足,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果的共享性也有待提升。提升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理念作为内生动力,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以协调作为增强系统性的有效方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协调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以绿色作为优化整体生态的底色,夯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绿色经济基础;以开放作为打造城乡发展一体化升级版的外部视窗,切实增强发展自信,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城乡融合发展的贡献度;以共享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通过务实举措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含金量。
简介:《反杜林论》第一编九、十、十一章,是恩格斯针对杜林提出的永恒真理观、永恒道德观和超阶级、超历史的平等观作出的科学批判,通过分析批判,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道德观和平等观,论述了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是恩格斯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文献,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杜林论》第一编九、十、十一章在论述道德和法的历史性部分,论述了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独断论,阐明人类思维的本质性矛盾和发展动力;阐述了道德和法的观念'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阐明了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恩格斯对杜林主义的批判和关于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有重要启迪和指导意义。
简介: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梳理,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脉络,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逻辑,即1978~1984年以调整农业经营机制为核心,1985~2005年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路径,2006-2012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的现实观照密不可分。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进入了新境界,党的“三农”政策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实践提升到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的新高度。
简介:'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邓小平同志'两个文明'思想一脉相承。广安作为小平同志的故乡,将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敬仰怀念,转化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动力,全面落实党中央'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广安以经济建设为根本,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主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推动广安快节奏、高速度、超常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以文化建设为灵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夺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等十余项全国性城市评比桂冠,为广安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以社会建设为前提,着力一个也不掉队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同步推进社会治理、维护稳定、法制教育、精准扶贫等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了广安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充分理解和实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始终保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本色,拓展了持续发展的长远空间。以政治建设为保证,按照中央、四川省委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将从严治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全面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协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简介: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将于2013年4月3日至4月5日在中国上海举行,经会议秘书处商议确定,会议主题为:
简介:习近平提出的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一新观点,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深远意义,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一生成长的思想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础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掌握伟大的认识工具,为增长才干奠定思想基础。为了培养出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学生,教师应该把'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好马克思主义作为努力方向。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空间和正义是两个属于不同层次的范畴.一方面,空间的概念不仅具有物理的和自然地理的属性,而且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正义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并在一定场域中得到体现.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兴起,西方一些学者分析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中存在的空间非正义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也存在若干非马克思主义的缺陷.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确立科学的空间正义观;只有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施行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空间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