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研究不同时间(1d、3d、5d、7d)和不同铅浓度(0、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50μmol/L)胁迫下苦草的生理特性及其、磷代谢关键酶的变化,探讨了苦草对铅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叶绿素(Chl)质量比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低浓度铅胁迫下5d内均有所提高,而在高浓度铅胁迫下,叶绿素质量比呈下降趋势。在试验第7d,各浓度下的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并且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Fpro)质量比随铅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苦草对铅胁迫具有一定的抵抗缓解能力,代谢关键酶对铅胁迫的响应更为敏感,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铅胁迫的响应指标。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铅胁迫 生理生化 氮磷代谢
  • 简介:在总测定过程中,空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试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空白值经常存在偏高的情况,加大了系统误差.如何降低分析空白实验值,保证分析样品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成为测定过程的关键之一.本文从试剂影响、器皿影响、操作过程影响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全面分析,并以实验数据予以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空白值的手段和措施,以指导实验室操作实践.

  • 标签: 环境工程 总氮 过硫酸钾 空白实验 水质分析
  • 简介:结合2009年双胞旋沟藻赤潮现场调查无机营养盐和双胞旋沟藻细胞密度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磷源对双胞旋沟藻生长的影响。固定氮源(NaNO3)浓度为160μmol/L,以Nat/2P04为磷源,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42d^-1;磷比为4.32时,细胞密度均能达到4×10^3~6×10^3cells/L;磷比为64和100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较低。固定磷源(NaH2PO4)浓度为5μmol/L,研究了3种无机氮源(NaNO3,NaNO2,NH4Cl)对双胞沟藻生长的影响。以NaNO3为氮源,磷比为4和8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也较低,磷比为16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0.40d^-1)和最大细胞密度(6×10^3cells/L),磷比达到100时也未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以NaNO2为氮源,磷比为64时比生长速率最大,磷比为2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以NH4Cl为氮源,延迟期较长,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也受到抑制,磷比为64和100时细胞基本没有生长。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以NaH2PO4为磷源、NaNO3为氮源时双胞旋沟藻的生长情况取决于磷的浓度而不是比例。而以NaNO2和NH4CI为氮源时,氮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会对双胞旋沟藻生长产生抑制。

  • 标签: 海洋科学 双胞旋沟藻 氮磷比 比生长速率 硝酸盐 亚硝酸盐
  • 简介:再生水补给河流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缺乏的重要途径,但是再生水中的氨,特别是游离氨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也不容忽视。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的典型场景,根据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计算得到游离氨的属急性毒性基准最大质量浓度(CriterionMaximumConcentration,CMC)为0.093mg/L。以保护95%水生生物为目标的河水氨控制目标分别为4.37mg/L(水温T≤12℃)和1.73mg/L(水温T〉12℃)。根据再生水补给河流的不同比例(体积比),计算再生水的氨控制目标。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类水体要求和CMC值,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2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控制目标分别为1.7-2.6mg/L、0.6-1.7mg/L和1.7mg/L;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Ⅳ、Ⅴ类水体要求,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5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控制目标分别为4.4-7.2mg/L和4.4-6.7mg/L。当河水全部由再生水组成时,推荐再生水的氨控制目标为1.7mg/L(水温T〉12℃)和4.4mg/L(水温T≤12℃)。

  • 标签: 环境学 生态风险评价 再生水 氨氮控制标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质标准
  • 简介:为揭示在土壤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确定其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了碳酸氢铵及尿素2种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土壤中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质量浓度变化,总结了"3"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施周期内褐土土柱淋滤液中,氨最高质量浓度为13.33mg/L,硝酸盐为15.25mg/L(H-N-1土柱),土壤中氨吸附作用大于硝酸盐。建立了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可以用所建模型对在河北平原包气带中的迁移过程进行定量预测。

  • 标签: 环境学 氨氮 硝酸盐氮 包气带 迁移转化 河北平原
  • 简介:为确定渗滤液、粪便水与城市污水混合处理脱的最佳条件,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实际倒置A2/O工艺的模拟反应器,进行中试规模的正交试验.选取因素为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外回流比和内回流比.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力相对较大,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是提高除污效果最为简捷有效的手段.当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混合比为0.2:1.0:400,水温为28~34℃,泥龄为20d时,最佳工艺条件为:HRT为llh,DO质量浓度为3ng/L,R=1,r=2.此时COD、NH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0%、96.5%和65.1%,出水质量浓度均在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以内.较常规工况,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涨幅8.2%、23.2%和19.2%,的去除率涨幅较大.研究证明,粪便水可作为外加碳源,适量添加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渗滤液 粪便水 城市污水 脱氮 除碳
  • 简介:好氧颗粒污泥外表和内在的不同溶氧(dissolvedoxygen,DO)水平分别适合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形成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脱体系。DO水平对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好氧区域的构成有影响,改变DO可以研究氧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屈示,反应系统在一定DO参与下时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各种条件下均能达到90%左有;高DO(≥30mg/L)提商硝化速率,但易造成反应过程中NO2^-和NO3^-的积累;低DO(≤2.0mg/L)下反应积累的硝化产物少;在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反也过程中适当控制供氧,可减少运行过程中N2O的排放。实验条件下,控制DO在1~2mg/L为佳;在低DO情况下,NO2^-通过短程反硝化反应直接还原为气态的N2O和N2;高DO情况下,大部分NO2以全程反硝化方式还原为气态。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能力,阿DO对硝化反硝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且低DO更有利于的盘除和N2O排放量的降低。

  • 标签: 环境工程 硝化 反硝化 N2O 颗粒污泥 氧化合物
  • 简介:以滇池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TN、NH+4-N和NO-3-N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并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在滇池水体中,草海区域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Ⅰ区,区域差异特征明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H+4-N、TN也以草海区域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Ⅱ区和Ⅳ区,草海间隙水的NO-3-N质量浓度仅为0.60mg/L,与外海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别。从垂直方向看,各种形态的在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中质量浓度相当,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TN质量浓度分别为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的14倍和6倍,间隙水中NO-3-N质量浓度与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差异不明显。在沉积物-水界面中,NH+4-N平均扩散通量为592.48μmol/(m2·d),呈现出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以NH+4-N为主向上层水体释放的趋势。

  • 标签: 环境学 分布特征 水体 间隙水 滇池
  • 简介: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人工配制模拟生活污水为进水,采用有机负荷调控法,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步脱除磷特性.首先SBR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采用有机负荷调控法培养出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其粒径在1.0~2.0mm,SVI在20~22mL/g,MLVSS/MLSS为91.0%,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为45.32mg/(g·h).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磷酸盐去除率为78%~99%.然后通过控制搅拌机转速研究4种不同剪切力(以剪切应力表示为0.120N/m2、0.151N/m2、0.184N/m2、0.220N/m2)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进程、颗粒污泥形态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当剪切力在0.120-0.220N/m2之间时,剪切力越大,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结构越密实,形状越规则,生物活性越强在一定范围内(0.120~0.184N/m2),剪切力越大,污泥的颗粒化进程越快,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的粒径越大但当剪切力为0.220N/m2时,污泥的颗粒化进程反而变慢,培养出的较大的颗粒污泥解体,颗粒污泥的粒径反而变小.最后采用逐渐增加进水NH-N负荷的方法诱导具有同步脱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25d后,SBR对NH4+-N、T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7%、89.8%及94.5%.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SBR 好氧颗粒污泥 剪切力 同步脱氮除磷
  • 简介:筛选出了一株适用于石化污水处理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HAD-2,鉴定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mendocina),考察了其最佳硝化条件、反硝化性能及在模拟污水中的脱能力。菌株为耐热菌,偏碱性(pH=8.5)和高碳比(25∶1)时硝化性能最佳。在异养硝化体系中,12h时菌株对氨的去除率达到92.2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少;在反硝化体系中,12h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0%和84.92%;在模拟废水中,48h时菌株对氨、硝态和亚硝态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25%、65.47%和72.40%。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可产微生物絮凝剂,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絮凝能力最佳,絮凝率为94%。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门多萨假单胞菌 产微生物絮凝剂 石化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