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引入“固态扩渗+轧制”表面改性方式,即在研究镁合金薄板表面改性方法及工艺基础上,采用固态粉末包覆热扩渗方法,AZ31镁合金薄板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获得研究目标材料;借助有限元软件Ls—DYNA模拟其冷轧过程,获得最优轧制工艺参数并进行轧制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布氏硬度测量计、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CorrTest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检测材料表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轧制变形后表面组织晶粒更加细小、均匀;耐磨性有所改善,表面硬度由HB61.4提高至HB63.5,摩擦因数由0.52变为0.6,表面摩擦磨损质量损失由0.33mg降低至0.26mg;表面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开路电位由-1.594V变为-1.574V,自腐蚀电位由-1.574V变为-1.38V,自腐蚀电流密度由6.2×10-3mA/cm2变为7.0×10-4mA/cm2。

  • 标签: 轧制 固态扩渗 镁合金 表面性能 LS-DYNA
  • 简介:聚乳酸-乙交酯(PLGA)因具有优良可降解性而在医用生物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表面缺乏细胞识别位点,以及存在亲水性和细胞亲和性不足等缺点,影响了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生长。为了得到生物功能和亲水性均较理想聚乳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在材料中引入胶原或多肽其进行改性,赋予材料生物信号,以提高其生物功能,使其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和临床应用更加广泛。该文主要对PLGA仿生改性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 降解聚合物 亲水性 仿生改性
  • 简介:稀磁半导体(DMS)材料日益受到科技界和工业界关注。本文根据ZENER模型研究稀磁半导体材料居里温度。计算结果证明:同种基质材料掺杂不同金属元素,低价元素掺杂形成DMS材料居里温度较高。在考虑反铁磁性交换作用时,低价元素掺杂形成DMS材料居里温度与高价元素掺杂形成DMS材料居里温度差别,比不考虑反铁磁性交换作用时居里温度差别更为明显,且差别随反铁磁性交换作用相对强度增加而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具有高居里温度DMS材料提供参考。

  • 标签: 稀磁半导体 居里温度 掺杂浓度 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 简介:钨合金砧块是目前国内外镦模锻工艺中使用较理想材料,具有红硬性高,使用寿命长。若使用工艺不合理时,造成砧块氧化、穿孔、龟裂等缺陷,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本文使用中出现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达到提高使用效果目的,其内容气门生产厂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钨合金砧块 电热镦粗 龟裂 凹坑
  • 简介:Cu-W-Ni-C与Ag-ZnO10触头材料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在相对密度相同时,CuW-Ni-C材料电阻率与Ag-ZnO10材料电阻率接近,而硬度高于Ag-ZnO10材料硬度.温升和通断能力试验结果表明:Cu-W-Ni-C材料在电力机车电器上完全可替代Ag-ZnO10材料.

  • 标签: 触头 Cu-W-Ni-C材料 Ag-ZnO10材料
  • 简介:采用CCDS2000型爆炸喷涂技术,在水泵和水轮机等流体机械常用不锈钢0Cr13Ni5Mo上制备WC-12Co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SEM、XRD、电子拉伸试验机、冲蚀试验机等测试分析手段和研究涂层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抗冲蚀性能等,并分析涂层抗冲蚀机理。结果表明:制备WC-12Co涂层孔隙率为0.63%,硬度为1305.6HV0.2,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达到130MPa。此外涂层抗冲蚀性为基材G0Cr13Ni5Mo不锈钢4.76倍。冲蚀后涂层内部裂纹主要以穿晶断裂、沿晶断裂形式扩展。因此利用爆炸喷涂制备WC-12Co涂层在高含沙水流流体机械零部件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爆炸喷涂 流体机械 结合强度 冲蚀 穿晶断裂 沿晶断裂
  • 简介:NiAl金属间化合物国内外研究现状如改善NiAl合金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等所采用合金化、制备多相合金、制备复合材料、定向凝固、机械合金化、热压及热等静压、燃烧合成、微晶涂层等工艺以及NiAl合金超塑性行为进行了系统综述,着重介绍并论述了合金化及定向凝固等工艺.此外,还介绍了NiAl合金固溶强化磁行为.

  • 标签: NIAL 合金化 定向凝固 机械合金化 燃烧合成 微晶涂层
  • 简介:以氩气雾化法制备镍基高温合金FGH96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plasmasintering,SPS)工艺制备FGH96高温合金,同时在与SPS工艺相同条件下原料粉末进行热处理,并采用热等静压(hotisostaticpressing,HIP)工艺制备FGH96高温合金,通过分析在不同SPS温度或不同保温时间下合金微观组织与晶粒尺寸以及对比热处理后粉末和热等静压合金晶粒取向与晶粒尺寸,研究SPS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合金在SPS40min后达到高度致密。烧结温度为1070℃时,合金显微组织为细小胞晶和枝晶组织,碳化物析出相主要分布在晶粒内部、少量分布在晶界上,未观察到明显原始颗粒边界(priorparticleboundaries,PPBs)。烧结温度为1170℃时,合金显微组织为等轴晶晶粒,碳化物析出相沿PPBs分布,且存在明显PPBs。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始颗粒边界,但改善合金晶粒尺寸作用不明显。

  • 标签: 镍基高温合金 粉末冶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原始颗粒边界 晶粒尺寸
  • 简介:硬质合金渗碳时碳原子在粘结相钴中扩散系数进行了研究,假定C与O、N等非金属扩散原子在液态金属中扩散具有相似之处,导出了一个求算碳原子在液态金属钴中扩散系数方程式(DAB=D0(dB/dAexp[-0.17Tm(16+K0)/T])。式中:D0为液态金属自扩散ARRHENIUS方程频率因子,dB和dA分别为溶剂金属原子和扩散原子直径,Tm为金属熔点温度,K0为溶剂金属原子价态,T为扩散温度。)该方程适用于碳及其它非金属扩散原子在液态金属中扩散系数计算,经与实测结果对比,证明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 标签: 硬质合金 粘结相 扩散系数
  • 简介:首先采用高浓度湿磨法制备超细WO3-CuO混合粉末,800℃空气中焙烧90min后得到CuWO4-WO3前驱体粉末,再通过氢气还原获得超细W-Cu复合粉末。将该复合粉末与直接还原超细WO3-CuO混合粉末所得W-Cu复合粉末进行对比,并研究还原温度W-Cu复合粉末微观形貌、成分与粒度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h高浓度湿磨,WO3-CuO混合粉末中位径由44.88μm降至0.28μm,焙烧后得到CuWO4-WO3粉末平均粒径小于0.7μm且分散良好。由CuWO4-WO3还原获得W-Cu复合粉末细小、分散均匀,还原温度其形貌影响不大,由WO3-CuO混合粉末直接还原得到W-Cu复合粉末由大量W-Cu纳米颗粒构成,随还原温度升高,纳米W-Cu颗粒逐渐长大。

  • 标签: 湿磨 粒度分布 钨铜纳米粉末 还原温度
  • 简介:研究了粉末冶金方法制备Ni-5%Ag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阻率、抗碱性侵蚀能力,并与同等条件下制备镍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为纯Ni+纯Ag两相构成;大部分银分布在晶界位置;这些银可有效地阻止在高温退火时合金晶粒长大;合金晶粒粒径为15μm,室温抗拉强度达382MPa,延伸率为42%,远高于纯镍对比样品;合金电阻率为68.2nΩ·m,与对比样品相比降低达13%;合金电阻率符合两单相合金并联加和规律;合金具有与对比样品相同抗碱性(31%KOH水溶液)腐蚀能力.

  • 标签: 镍银合金 电阻率 极柱
  • 简介:以Fe2O3,MnO2,Co2O3和NiO为原料,采用料浆喷雾干燥、高温固相反应结合氧-乙炔火焰喷涂工艺在Q235A普碳钢基体表面制造红外辐射节能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粉末和涂层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涂层发射率进行分析;并采用拉伸法测定涂层与基体结合力,采用水淬法检测涂层抗热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由混合尖晶石结构铁氧体物相组成,涂层表面粗糙,半熔融态颗粒均匀分布在碳钢基体表面;涂层在800℃全波段红外发射率在0.7以上,相比传统刷涂工艺,节能涂层在低于5mm波段红外辐射性能更优,说明氧-乙炔火焰喷涂制备红外辐射涂层在高温阶段具有更强辐射换热能力;涂层与普碳钢基体结合强度为19.5MPa,是采用刷涂工艺制备涂层结合强度3倍以上;涂层试样1000℃水淬19次后表面未出现裂纹或脱落现象,说明涂层具有优异抗热震性能。

  • 标签: 氧-乙炔火焰喷涂 红外辐射 节能涂层 铁氧体
  • 简介:通过压制、预烧和熔渗,制备1种液压零件用粉末冶金渗铜钢。用UMT~3型摩擦磨损实验机评价该材料在边界润滑条件下耐磨性,研究基体密度渗铜钢摩擦磨损性能影响,并与目前常用耐磨合金进行摩擦磨损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渗铜量相同,基体材料密度分别为6.40、6.60、6.80g/cm2粉末冶金渗铜钢摩擦副摩擦因数相差不大,4h质量磨损量分别为1.70、1.50和3.10mg;而传统耐磨合金中硬度较低HMn58—2铜合金磨损量为24.10mg,磨损较快。

  • 标签: 粉末冶金 渗铜钢 边界润滑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纳米铁及氧化铁粉广泛用于磁记录、气敏元件、光吸收材料、高效催化等领域。近年来,纳米铁及氧化铁粉制备技术和物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该文着重介绍国内外纳米铁及氧化铁粉几种基本制备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并分析了用不同方法制备纳米粉末物理特性。

  • 标签: 制备方法 铁纳米粉 氧化铁 物理性能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SiO2颗粒(n-SiO2)、纳米SiC晶须(n-SiCw)和碳纳米管(CNTs)3种不同形态纳米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纳米添加相对铜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物理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相可以显著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硬度,其中n-SiCw增强效果优于n-SiO2和CNTs;CNTs/Cu减摩耐磨效果优于SiO2/Cu和SiCw/Cu;0.75%-CNTs/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优良减摩耐磨性能,是综合性能最佳复合材料。

  • 标签: 纳米相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 简介:用粒度为63μm和14μmSiC粉末为原料,在注射温度和注射压力分别为160℃和70MPa、粉末装载量(体积分数)为63%条件下,获得SiCp注射坯,经过溶剂脱脂和真空热脱脂以及1100℃/7h真空预烧结后,在1000℃、N2气氛下进行Al合金熔渗,制备高体积分数63%SiCp/Al复合材料电子封装壳体。研究表明,熔渗组织均匀、致密,SiC颗粒均匀分布在Al基体中。熔渗时需要严格控制熔渗时间,熔渗时间超过10min后会导致坯体被Al合金熔体过度熔渗,从而在复合材料表面产生Al合金层,时间越长,Al层厚度逐渐增加。最终制得高体积分数63%SiCp/Al复合材料封装壳体尺寸精度优于0.3%,其热物理性能优异,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分别为7.2×10-6K-1和180W/m·K,密度为3.00g/cm3,能够满足电子封装材料性能要求。

  • 标签: SIC/AL复合材料 电子封装 粉末注射成形 熔渗
  • 简介:以金属铜箔和镍粉为原料,采用涂覆法制备出Ni—Cu多孔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原予力显微镜(AFM)等设备所制Ni-Cu薄膜显微结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通过压泡法所制多孔薄膜通量及孔径进行测试,并探讨薄膜成孔机理。研究表明:所制备Ni-Cu多孔薄膜厚度约为50μm,平均孔径约10girl;涂覆面通过Ni粉松装烧结形成多孔结构;铜箔一测孔是由于Kirkendall效应所产生空位沿着晶界扩散在表面聚集而成。

  • 标签: Ni—Cu 多孔材料 Kirkendall效应
  • 简介:成本高、制备周期长、抗氧化性能差是目前C/C复合材料存在主要问题.作者简述了碳纤维C/C复合材料成本影响,重点介绍了国内C/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和抗氧化涂层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发展方向.

  • 标签: C/C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抗氧化 涂层
  • 简介:以氯化钴(CoCl2·6H2O)和黄磷为原料,以无水乙醇水溶液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星形磷化钴(Co2P)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产物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分析Co2P生长机理和形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纯六方相Co2P,其形貌为由4~5个花瓣组成星形结构。星形结构尺寸约4μm,花瓣呈锥形,平均直径约700nm。反应温度、溶剂中无水乙醇与水体积比、反应时间等星形Co2P微晶形成都具有一定影响。制备星形Co2P微晶最佳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180℃,混合溶剂中V(Ethanol):V(H2O)=1:3,反应时间24h。

  • 标签: 磷化钴 溶剂热 星形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含短炭纤维湿式铜基摩擦材料,研究炭纤维含量湿式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以及制动条件动摩擦因数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纤维含量及材料孔隙率增加、硬度及密度均降低,摩擦因数呈先增加后减小变化趋势,磨损量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炭纤维含量为(质量分数)1%时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最好,摩擦因数最大且最稳定,磨损量最小。材料摩擦因数随着载荷增大而增大,随炭纤维含量增加磨损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炭纤维加入提高了材料能量许用值。

  • 标签: 湿式铜基摩擦材料 短切炭纤维 摩擦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