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据新近发行的MarineandPetroleumGeology报道,HydrocarbonHabitatinRiftBasins(《裂谷盆地油气生》)一书已经出版。该书汇集了1993年在英国巴斯召开的裂谷盆地学术会议的成果,旨在对裂谷盆地地质特征和油气生进行概括。大陆裂谷和湖相烃源岩盆地是该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书中的论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裂谷构造:模式和观测”包括5篇论文。Morley总结了过去十多年来裂谷构造地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根据在东非和苏伊士湾的野外和地震调查,他对裂谷构型、转移带的作用和地壳伸展模式作了综述。Kuznir等的论文采用定量方法对裂谷盆地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正、反演模拟。Roberts和Gawthorpe描述了科林斯湾断层形变研究的详细成果,文中涉及与裂缝孔隙度有关的成岩作用。Bosworth概括了苏伊士湾裂谷的地层和构造。他着重讨论了裂谷盆地β系数的确定问题,认为苏伊士湾南段的

  • 标签: 《裂谷盆地油气生聚》 大陆裂谷 地质特征 书评
  • 简介:用于烃类二次运移与聚集评价的专家系统,共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尝试:(1)以专家系统的方式,建立运移与聚集知识库,以此来适应油气运移理论与认识的不断发展;(2)综合运用构造发育史、沉积史和生排烃史等地质资料对烃类的二次运移方向、运移规模以及聚集进行三维状态下的评价;(3)半定量地给出评价区内区带与局部圈闭的油气聚集规模,为局部圈闭评价有效地提供油源方面的重要参数,并且取代使用排系数求取聚集量的方法。

  • 标签: 资源评价 油气动聚 专家系统 计算机模拟
  • 简介:在论述西湖凹陷沉积演化,生烃岩、生烃凹陷和油气生成期的基础上,对油气运移的时间、过程和动力进行了界定,论证了生烃岩在压实固结过程中释放的压实水和粘土矿物转化释水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贡献,进行了排烃量的估算,论述了渗透层中重力水的流动态势和油气二次运移的时间和指向,并从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了西部斜坡,中央长垣和东部断阶利于油气运成藏的条件和地段。

  • 标签: 西湖凹陷 油气运聚 成藏 水文地质 沉积体系 渗流场
  • 简介:80年代石油工业的形势有过繁荣也出现过萧条。虽然中后期勘探工作明显萎缩,但大油气田的发现率却比较稳定。部分情况简介于下:一、挪威海上的重大油气发现挪威海上勘探始于1965年。1969年首次发现油田(Ekofisk)。到1989年6月,有19个油气田投产。挪威大陆架已发现探明可采储量52亿吨油

  • 标签: 80年代 世界 油气勘探 重大油气发现 海上油气田
  • 简介: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油气运期次及成藏特征.地化资料表明:超覆尖灭带原油C29甾烷-ααα20S/(20R+20S)值为0.33~0.49,C29甾烷-αββ/ΣC29值为0.31~0.39,原油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斜坡区油气主要分布在二叠系,剖面上原油物性及地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风城组上部、乌尔禾组原油密度介于0.76~0.83g/cm3之间,C29甾烷-ααα20S(20R+20S)值为0.46~0.49,属高成熟轻质原油;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底部均见有沥青,原油密度介于0.88~0.95g/cm3之间,C29甾烷-ααα20S(20R+20S)值为0.40~0.44,呈现低成熟-成熟特征;晚期高成熟气体的注入,使密度较高、低成熟-成熟原油发生脱沥青作用,形成沥青和轻质原油.断阶带内缘原油为高成熟原油;外缘原油的分布与斜坡区相反,底部为高成熟轻质原油,上部为低成熟-成熟原油,表明在断阶带高成熟原油存在侧向运移并在垂向上排替早期低成熟-成熟原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范围为47~52℃和55~65℃,其对应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进一步表明该地区存在多期油气运移.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克拉玛依油田 油气运聚期次 成藏 研究 流体包裹体
  • 简介: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CO2运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的特点,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火山幔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幔源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程度,CO2运分布特征与幔源火山活动及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密切相关.根据CO2不同成因机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运分布特点,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分布模式,从而为研究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莺-琼盆地 珠江口盆地 CO2 成因类型 运聚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