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海洋物探公司于198810月美国引进了旁侧声纳仪和浅层剖面仪。该公司抽调了仪修站503船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井场地球物理项目组,经过个多月学习室内调试后,于19891月15日,503船开往北部湾乌石海区进行现场试验,对浅层剖面仪,用300焦耳、

  • 标签: 旁侧声纳 浅层剖面仪 井场 海底管线 地球物理调查 现场试验
  • 简介:ProBases二维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多功能综合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其模拟过程藕合了断层生长作用、沉积作用、压实作用、流体流动、烃类生成运移以及地壳均衡作用、岩石圈减薄热流作用等。对比评价区实际井实测资料(如温度、Ro、压力等),可以检验模拟结果。通过崖13-1气田区实际应用,探讨了盆地构造地壳结构演化特点以及温度场压力场分布特征,认为崖13-1气田天然气双源:莺歌海盆地上第三系烃源层生成天然气其主要来源,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层生成天然气次要来源

  • 标签: ProBases二维盆地模拟 评价系统 崖13-1气田区 应用 构造演化 地壳结构演化
  • 简介:最近,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财务部测井公司燕郊基地举办了“石油项目评价与全球石油经济”研讨班。美国得克萨斯石油开发研究所马里克博士应邀作了关于石油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及全球石油经济发展新动向讲座。马里克博士详细介绍了基本经济评价方法,对敏感性分析、评价参数及风险分析也作了介绍,并指出海洋石油项目评价特点及其适用方法。在谈到全球石油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时,马里克博士说,全世界油公司可分为国家油公司(NOC)国际油公司(IOC)。两类公司结构与作用都已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许多国家油公司经过近几十发展,已由单纯从事石油勘探开发上游行业向炼厂、加油站等下游行业转移,形成上下游体化发展态势。油公司这种上下游体化经营也称为集成化。集成化率——石油公司炼油加工总能力与原油生产总能力之比值可以用来衡量上下游体化经营程度。例如,1989委内瑞拉、科威特利比亚集成化率分别为120%、60%30%。

  • 标签: 石油 项目评价 石油经济 世界
  • 简介:根据目前琼东南和莺歌海盆地油气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将原油分成三种类型:石蜡型、芳香-石蜡型石蜡-环烷型;将天然气分为三种类型:伴生气、煤成气生物成因气.利用甾萜、异戊.间二烯烷烃、碳同位素轻烃等油(气)/岩对比指标,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各类油(气)烃源岩,进而讨论了各烃源岩层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特征.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莺歌海盆地 油气特征 烃源岩 研究
  • 简介:针对八面河油田面十二区沙四段开展了聚合物驱室内研究现场先导试验,根据聚合物筛选评价和数值模拟编制了先导试验方案。投入现场实施后,根据动态反应特点及监测资料评价了聚合物驱效果,认为聚合物注入量0.10~0.24PV(6~10个月)时,聚合物驱取得了较好增油降水效果。之后注聚合物效果变差,产油量下降,含水迅速回升,后续水驱时这情况也未得到改善。本文分析了后期注聚合物效果差原因,希望八面河油田下步开展化学驱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八面河油田 聚合物驱油 采民率 数值模拟 效果评价
  • 简介:用三种相态判别法三种经验统计法分析南断块流体资料,可以判别南断块带凝析气顶具边水挥发性黑油油藏:顶部凝析气,中部挥发油,中下部底部黑油。

  • 标签: 涠10-3油田 南断块 油气藏 类型 研究 流体组份
  • 简介:本文根据碳酸盐岩中分散有机质具体特点,有机岩石学角度,阐述海相碳酸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有机质成熟度,生源研究,有机质赋存状态研究,有机质丰度评价,揭示碳酸盐岩有机质差异演化以及对有机质类型研究等。

  • 标签: 海相碳酸盐岩 有机岩石学 研究进展 成熟度 有机质 演化
  • 简介:崖13-1气田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大气田.根据其气体组份、同位素资料、轻烃及汞含量等分析资料,认为崖13-1天然气具有煤层气典型特征,而间接(气-油-岩)(气-岩)对比表明,崖13-1凝析油均来自崖城组含煤地层.此外该含煤地层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均表明其具有煤层气煤成油潜力.

  • 标签: 崖13-1气田 天然气 特征 源岩 研究 地化资料
  • 简介:利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获取了压裂设计必须拖市油田产层、隔层物性参数基础资料,并用Kaiser效应测量了对应地层地应力大小,结合测井解释资料,计算了地应力剖面,压裂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利用现场小型压裂试验数据,计算了受地应力影响进井摩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拖市油田水力裂缝在近井地带发生偏转,此时裂缝动态缝宽较小,携砂液吸收能力差。在此计算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拖市油田压裂施工设计基本原则。

  • 标签: 拖市油田 低渗透油田 压裂工艺 压裂机理 地应力 摩擦阻力
  • 简介:通过对珠三坳陷有机包裹体初步研究,将其有机包裹体分为6种类型。其中文昌A凹陷主要是气态烃包裹体含气态烃包裹体,文昌B凹陷则以纯液态烃含烃三相不混溶包裹体为主,分析了油气运移温度,计算了油气运移深度,并推算出油气运移主要时期,认为珠三坳陷油气大量运移时期晚中新世到第四纪,运用有机包裹体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判断了珠三坳陷有机包裹体烃类主要来源

  • 标签: 珠海口盆地 珠三坳陷 有机包裹体 研究 均一温度 油气运移
  • 简介:长期以来,沙垒田凸起、庙西凸起前第三纪变质花岗岩被笼统地划归前寒武纪,对两凸起有代表性4口井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变质花岗岩成岩年龄2047~2483Ma,属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台期-吕梁期产物.对C1井井深1406~1443m钻遇灰岩地层进行了采样分析,首次获得了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并证实灰岩地层属古生界下寒武统,从而为沙垒田凸起古生代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沙垒田凸起 庙西凸起 前第三纪 地层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油气地质
  • 简介: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将珠江口盆地(东部)21-16.5Ma地层(大致相当于珠江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16个准层序组。探讨了砂岩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岩心描述、遗迹古生态、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结合本区沉积相演化特点,对按体系域或准层序组划分7个层开展了沉积相对空演化规律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沉积相模式。剖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对砂岩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对砂岩油田产能及开发效果也具有明显影响。因此,沉积环境研究制订合理开发方案建立了良好地质基础。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砂岩油田 沉积相 研究 应用 层序地层学
  • 简介: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第四系下部可划分出11个层序界面,用生物基准面确定年代分别是1.2Ma,1.6Ma,2.0Ma,2.3Ma,2.8Ma,3.2Ma,5.2Ma,9Ma,15Ma,18Ma,21Ma。研究了各层序沉积相,发现了批砂岩储集体,它们与具较好生烃潜力半深海相泥岩相匹配,可成为该区新勘探目标,本区古海流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它对沉积物搬运沉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晚新生代 层序地层学 研究 生物基准面 砂岩储集体
  • 简介: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断拗拗陷3个时期,断陷期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整体构造格局,盆地构造演化转换带角度对BD19-2构造形成机制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构造聚敛叠覆型转换带,盆地构造演化产物,其形成与近南北向断裂活动直接相关油气生、储、运,聚等方面综合分析,BD19-2构造具好勘探前景。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BD19-2构造 形成机理 研究 转换带 油气地质
  • 简介:1引言世界上许多、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均发现丰富CO2气藏(体积含量大于20%),如松辽盆地[1,2,3]、渤海湾盆地[4]、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5,6,7]、Pannonian盆地[8,9]、Cooper-Eromanga盆地、北海维京地堑南部[10]、台西南坳陷日本中新世火山碎屑"绿色凝灰岩"地层[11]及ValVerde前陆盆地[12,13]等,且主要沿环太平洋欧亚交界、阿尔卑斯大西洋等构造带分布14,15].研究这些CO2成因分布,不仅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着显著经济意义,而且对地震预测[14]、壳幔脱气与大气温室效应和环境灾害预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16].

  • 标签: 沉积盆地 C—He 天然气系统 研究进展 新生代
  • 简介:《中国海上油气(地质)》编委会1992度会议,于199212月16日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召开。编委会副主任龚再升同志主持会议。来自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曾鼎乾、王善书、杨川恒、焦多奎等16位编委出席了会议。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外刘光鼎、冯志强、蔡乾忠、刘雨芬等编委来信或来电说明因故不能赴会,并对会议表示祝贺。

  • 标签: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编委会 1992年 科技期刊
  • 简介:绘制深度剖面构造发育剖面,石油地质研究油气圈闭油藏形成条件重要手段之。通常采用手工绘制,既麻烦、费时又极易出差错。本文介绍应用微机SDH系统绘制,可少时、省力、提高绘图精度,又可减少解释人员繁锁手工劳动。

  • 标签: 微机绘制 深度剖面 构造发育剖面 地震勘探
  • 简介:坪北区块属于低压、低渗透油藏,提高压裂开发效果,于1998~2000进行了压裂整体改造研究工作。通过地应力方向测试、地应力剖面测试等措施,取得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参数,油藏研究基础,数字模拟为手段,采用三维压裂设计软件,优化施工设计,确定了“小排量、高砂比、深穿透”压裂施工方案。经过三实践证明,裂缝与井网匹配合理,开发效果良好。

  • 标签: 江汉油田 坪北区块 特低渗透油藏 地层压裂 改造技术 压裂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