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4.6℃[1]。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自身的光合特性以及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含水量、养分有效性、pH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物量的生产及分配、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2-3]。在过去十几年里,许多生态学者针对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徐满厚等[4]研究发现,温能增加高寒植被的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

  • 标签: 生长特征 地上生物量 全球平均气温 土壤含水量 土壤特性 养分有效性
  • 简介: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1.1-6.4℃。大量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有关全球变暖对地上部分的影响在过去十几年已有许多报道,而到目前为止地下部分,包括根系、土壤等了解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土壤碳输入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环节,对调控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土壤微生物活性 形态特征 杉木幼苗 细根 增温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IPCC(2007)预计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升高1.1℃至6.4℃[1]。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据已发表的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野外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于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几乎没有主动性控制温实验[4-6],这限制了对全球变暖如何影响亚热带和热带生态系统的认识。

  • 标签: 热带生态系统 控制实验 全球变暖 全球平均温度 文献统计分析 DOM
  • 简介: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温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对于理解林木养分吸收、生产力和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内设置土壤温和氮沉降双因子试验,研究杉木幼树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土壤温、氮沉降分别对总细根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土壤温与氮沉降的交互作用对总细根生物量则无显著影响。2)温对4月、7月、11月份细根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温对细根总生物量的抑制效应以7月最大;氮沉降对7月和11月细根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7月份的促进作用大于11月份。3)土壤温对0~1mm细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1~2mm细根,表明0~1mm根系对温的响应更加敏感。4)土壤温对表层0~10cm细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较深层的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只对表层土壤细根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土壤温和氮沉降均能显著改变细根的垂直分布。结论表明,土壤温显著抑制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显著促进细根生物量,并引起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径级、不同土层分配格局的变化,从而可能对杉木适应性和生长产生影响。

  • 标签: 土壤增温 氮沉降 杉木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 简介:全球变暖愈演愈烈,IPCC(2013)报告指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增幅可能超过1.5-2℃[1],许多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2]。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地下碳输入的重要渠道,每年的碳输入可占光合产物的5%-21%[3],因为大多数根系分泌物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它是驱动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有机碳源[4]。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全球平均气温 有机碳源 杉木根 根系分泌物 全球变暖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为积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以上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盘活利用闲置土地的有笑事项通知如下:一、大力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存挂钩”。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建设用地 挂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土地利用 机制
  • 简介: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气候变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干旱频繁,强降雨增多,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格局改变,高纬度地区降雨增加而亚热带地区降雨将减少。温度和水分是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最关键的2个因素,全球变暖及降雨格局的改变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功能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水土涵养、持续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森林演替和发展、森林碳汇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 标签: 强降雨 植被生物量 杉木幼林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
  • 简介: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1]。由此,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但是目前野外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在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的草原、农田、冻原和森林生态系统[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野外温实验很少见[4-6]。

  • 标签: 控制实验 CO2通量 全球平均温度 森林生态系统 全球变暖 中高纬度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亚热带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在气候变暖的同时还会伴随干旱,但对于温和隔离降雨的研究多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对亚热带等低纬度地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照、温、隔离降雨和温+隔离降雨4种处理,探讨温和隔离降雨对杉木幼林表层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和隔离降雨均可使土壤养分有效性发生变化,温使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有效磷浓度有所增加,而隔离降雨主要影响了N有效性,表现为土壤铵态氮浓度显著下降(P〈0.05)。温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显著下降(P〈0.05),温和隔离降雨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生物量磷影响显著。在亚热带地区,氮磷养分有效性有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因素,未来还需结合野外原位实验做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增温 隔离降雨 杉木幼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简介: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PID主动温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土壤呼吸长期室来探讨持续性主动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温样地平均温幅度是4.93℃,与预设的5℃温相差0.07℃,完全到达预期的效果.对照样地的温度变化越缓慢,实际温幅度越接近预设值.2)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具有“光敏性”,即温提高了夜间的总呼吸速率,但有光照情况下土壤的总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3)温后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18时提前到15时,随着温时间的增加,每日土壤总呼吸速率的上升曲线越来越陡.4)随着温时间的增加,夜间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温的拟合曲线越来越接近指数关系,酽从温前的0.60增加到0.93.5)温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更不容易受到降水的阻滞,恢复速度更快.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在讨论部分已加以分析.

  • 标签: 土壤增温 PID 土壤总呼吸速率
  • 简介:、象、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由《易》提出后,经孔子、老子等多位先哲发扬,逐渐成为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哲学思想.本研究从辨析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内涵入手,利用中国哲学动态的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了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出游需要的关系,指出了文化旅游吸引物由“”向“道”的转变,即是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过程.

  • 标签: 文化旅游吸引物 三位一体 哲学思辨
  • 简介:AstochasticmodelfordailyprecipitationsimulationinChinawasdevelopedbasedontheframeworkofa′Richardson-type′weathergeneratorthatisanimportanttoolinstudyingimpactsofweather/climateonavarietyofsystemsincludingecosystemandriskassessment.ThepurposeofthisworkistodevelopaweathergeneratorforapplicationsinChina.Thefocusisonprecipitationsimulationsincedeterminationofotherweathervariablessuchastemperatureisdependentonprecipitationsimulation.AframeworkoffirstorderMarkovChainwithGammaDistributionfordailyprecipitationisadoptedinthiswork.Basedonthisframework,fourparametersofprecipitationsimulationforeachmonthat672stationsalloverChinaweredeterminedusingdailyprecipitationdatafrom1961to2000.Comparedwithpreviousworks,ourestimationfortheparameterswasmadeformorestationsandlongerobservations,whichmakestheweathergeneratormoreapplicableandreliable.Spatialdistributionsofthefourparametersareanalyzedinaregionalclimatecontext.Theseasonalvariationsoftheseparametersatfivestationsrepresentingregionaldifferencesarediscussed.Basedontheestimatedmonthlyparametersat672stations,dailyprecipitationsforanyperiodcanbesimulated.A30-yearsimulationwasmadeandcomparedwithobservationsduring1971-2000intermsofannualandmonthlystatistics.Theresultsaresatisfactory,whichdemonstratestheusefulnessoftheweathergenerator.

  • 标签: 天气发生器 降水 随机模型 中国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的毛薹草(Carexlasiocarpa)沼泽中,建成了水位温协同控制样地。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沼泽湿地中的原位水位控制,在保持微气候与天然湿地一致的同时,可以对水位进行精确的控制。同时,为了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水位与气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选择了4种水位(-20cm、-10cm、0cm和10cm),采用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被动温方法,进行水位温协同控制。在该控制样地中,设置了包括水位与温交互控制在内的6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布设5个样方,共计30个样方,每个样方的水位独立控制。该控制样地的建成将为湿地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 标签: 水位增温协同控制 水位自动控制设备 开顶箱 沼泽
  • 简介:为了保证无线传感网水质连续观测数据的有效性,针对数据序列中存在的异常数据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分分析的数据分段处理方法。该方法在连续观测数据一阶、二阶差分平稳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序列分段统计参数进行质量控制。该方法主要针对全局差分统计质量控制的缺点,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数据特征,进行有效的数据异常信息检测与质量控制。选取西溪湿地水质指标叶绿素a和蓝藻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对异常数据进行有效地检测和处理。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连续观测数据 质量控制 差分 西溪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