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第2章以及附录A分别阐述了适宜国家范围的天气预报、气候监测和支持研究观测的空间分布和时间频率的基本原理。这些是中尺度观测的最基本应用,此外它还服务于很多其他应用,这些应用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

  • 标签: 中尺度 能源安全 观测 经济 天气预报 时间频率
  • 简介:为了掌握玉米适宜灌水量,以石羊河流域武威荒漠生态和农业气象试验站为试验地点,按照常规灌水方式设计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3750m3·hm-2、4500m3·hm-2、5250m3·hm-2、6000m3·hm-24种处理,并按1∶1.5∶1∶1比例分4次灌溉,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分析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年景下,不同灌水条件对玉米发育期影响不明显;在玉米生物耗水过程中,气温升高耗水量增加,气温升高1℃,耗水量增加124mm;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呈抛物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至抽雄期间,此期间也正是耗水量影响玉米产量最敏感的时期,期间耗水量每增加1mm,玉米产量增加0.33kg·hm-2;不同灌水处理情景下,水分利用率以灌水量为5250m3·hm-2最高,可达34.7kg·hm-2·mm-1,故该灌水量可视为当地适宜灌水量。

  • 标签: 玉米耗水 产量 灌水量
  • 简介:生物炭比重、表面结构及孔隙状况等特征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结构、水力特征和热性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全面地总结了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总体而言,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表层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但对土壤团聚性和水力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生物炭可调节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降低土壤热导率和地表反射率,基于目前关于生物炭对土壤热性质影响的研究较少,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生物炭种类、热解条件及土壤类型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今后生物炭研究的重点。

  • 标签: 生物炭 土壤结构 水力特征 土壤热性质
  • 简介: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们受国家气象信息巾心(NMIC)委托,赴位于英国里丁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巾心(ECMWF)参加第12届“高性能计算机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讨会。会期原定5天,后由于一些报告内容及时间的调整等原因,主办方在征求了全体出席会议人员的意见后,将会期调整为4天,研讨会于11月2日下午结束。

  • 标签: 高性能计算机 气象信息 ECMWF 应用 汇报 中期天气预报
  • 简介:本文搜集了2014年4月最新提交的附件B35个主要缔约方报告的2008—2012年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能源,工业过程,溶剂使用,农业及废弃物6个领域的温室气体(GHG)排放与吸收的数据,估算了第一承诺期各领域的相对减排贡献及各缔约方在各领域做出的减排努力。结果表明,各领域减排量占所有领域总减排量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能源62.6%、工业过程13.9%、农业13.4%、LULUCF7.4%、废弃物2.6%和溶剂使用0.1%;各缔约方在各领域的减排量相当于其基准年总排放量的平均值由大到小分别为:能源8.7%、农业3.0%、LULUCF2.5%、工业过程1.3%、废弃物0.5%和溶剂使用0.1%。总体而言,能源领域是GHG减排的主导领域,农业和LULUCF起到辅助减排的作用;多数缔约方选择的LULUCF活动产生的核算结果表现为弱GHG吸收汇,其利用LULUCF活动履约的减排贡献相对较小,仅相当于能源领域减排量的12%,但对于新西兰和冰岛的贡献较大,其LULUCF活动产生的汇清除抵消了两国在其他5个领域GHG排放量的50%以上。

  • 标签: GHG减排 《京都议定书》 第一承诺期 减排贡献
  • 简介:2003年全区租用6架人工增雨飞机,分别在海拉尔、通辽、赤峰、锡林浩特、呼和浩特、银川(与宁夏合租)等地,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作业124架次,累计飞行作业372小时;2004年全区租用7架人工增雨飞机,分别在海拉尔、乌兰浩特市、通辽、赤峰、锡林浩特、呼和浩特、乌海市飞机增雨基地实施增雨作业.目前,全区共有地面增雨火箭发射装置220套,防雹高炮735门.

  • 标签: 人工增雨 内蒙古 抗旱防雹 气象业务
  • 简介:7.1综述陆地和海洋生物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在调解气候和维持地球生命栖息环境方面发挥着各种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水、碳、氮和其他陆地,海洋和大气营养要素的循环;减轻土壤浸蚀,洪水和干旱;为对于农作物和药物十分重要的各种物种提供栖息;

  • 标签: 生态系统动力学 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多样性 栖息环境 生物系统 地球生命
  • 简介:碳循环不仅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综合表现,还直接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相关,从而影响到全球气候的稳定,因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碳循环研究已逐渐从人类CO2排放到海洋与陆地全球分布的基本问题,转变为区域碳收支的确定,

  • 标签: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循环 评估报告 IPCC 大气CO2浓度 全球变化
  • 简介: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利益及政策制定等多方面问题。气候变化与经济的跨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 标签: 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科研论文 文献计量分析 发达国家 自然生态环境
  • 简介: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应芬兰维萨拉(VAISALA)公司和芬兰气象局(FMI:FinlandMeteorologicalInstitute)邀请,中国气象局组成高级代表团,对芬兰大气探测技术和空气质量服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考察人员有: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萧永生,监测网络司高空探测处赵志强副处长,气象信息中心王春虎副主任,大气探测技术中心王晓云副主任,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探测技术部马舒庆主任。

  • 标签: 大气探测 空气质量监测 气象工作 VAISALA公司 GPS接收机
  • 简介:<正>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青海省气象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召开了,我代表青海省气象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四年来的工作回顾本届理事会成立于1997年10月,有35位理事和13位常务理事组成,下设学

  • 标签: 学术活动 气象科技 可持续发展 气象知识 宣传 省气象学会
  • 简介:利用一个全球海洋动力学环流模式所模拟的海洋环流场,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二维海洋碳循环模式。此模式摒弃了传统箱模式的缺陷,充分考虑了诸如大气与海洋间的碳交换、光合作用和氧化分解、碳酸钙的产生和溶解、悬浮颗粒物的下沉等过程,尤其是在模式中耦合进了以往甚少考虑的海洋生物过程对碳循环的影响,引入了详尽合理的参数化方案。通过模拟发现:在稳定状态下,大气和海洋中总碳含量分布依赖于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及边界条件,水平扩散系数和光合作用常数率对各化学量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 标签: 海洋动力学 环流模式 参数化方案 海洋环流 碳循环 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