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国际上四大典型碳数据库——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库、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数据库、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数据库,对中国碳排放核算进行了参数级层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IEA和EDGAR的核算更深入;(2)活动水平数据分类方式差异较大,各数据库将煤基燃料分别分为8、4、8、5类,油基燃料分为15、10、14、13类,气体燃料分为4、1、4、2类;(3)各类燃料碳排放因子选用原则不一,有的选用所在机构的特有中国参数,有的选用IPCC缺省因子。

  • 标签: 碳数据库 对比分析 中国碳排放 燃料分类
  • 简介:2005年6月-2006年7月,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举办了大规模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远程培训,全国气象部门近3万职工参加了培训。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效果显著。本文基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远程培训总结分析报告》,简要介绍了此次培训的概况,并从培训试卷、培训成绩、气象远程培训系统状况等方面对培训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针对培训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总结开展大规模远程培训的经验,扩大战略研究成果远程培训的影响,进一步推进气象远程培训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气象局人才战略。

  • 标签: 远程培训系统 气象事业发展 中国气象局 研究成果 培训中心 气象部门
  • 简介: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a和近50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 标签: 中国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温室气体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预估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北东部156站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该地区汛期(5—9月)降水特征的变化,构造综合相似指数,将历年汛期降水量场划分为全区一致偏多型、一致偏少型、南多北少型、南少北多型共4类降水类型,其中以全区一致偏少型所占比例最多。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全区降水虽仍以一致偏少型为主,但其比例明显减小,而全区一致偏多型比例明显增加。全区一致偏多(少)的降水异常敏感区的中心位置随时间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而南多(少)北少(多)型的降水异常敏感区中心位置则随时间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两个模态所反映的降水异常敏感区的范围和强度在各年代均有较大差异。夏季西部型南亚高压、乌拉尔山脊显著增强,蒙古气旋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南海、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深入到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是西北东部降水一致偏多的主要大气环流特征。

  • 标签: 中国西北东部 汛期降水 大气环流
  • 简介:1概况按照2007年1月“中国-越南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8次会议会谈纪要”议题5.4“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即中方人员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赴越南举办两期短期培训课程,每次一周),从2008年10月开始,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与越南自然资源环境部(MONRE)等有关方面积极联系沟通,针对越南对于灾害性天气预测的需求,策划了“多尺度天气灾害的预测理论及应用国际培训班”,并聘请了相关授课专家组团出访,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教育培训 代表团 自然资源环境 国际合作 培训课程
  • 简介:选取典型泥石流发育区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泥石流沟滇北小江流域蒋家沟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该流域邻近的沾益及会泽常规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的关系,以及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的次数与夏季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夏季降水和前期的Nino3区海表温度(SST)呈显著的负相关;每年泥石流发生的次数与首场泥石流发生的早晚关系密切,而激发首场泥石流的降水量与冬春Nino3区SST呈负相关;泥石流暴发次数与大雨日数关系密切,而大雨日数与Nino3区SST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冬春季Nino3区SST对小江流域泥石流的暴发次数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ENSO与小江流域及蒋家沟泥石流发生的关联性。分析结果亦表明,Nino3区1月SST与当年蒋家沟泥石流次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ElNi~no位相年泥石流少发而LaNi~na位相年泥石流多发。Nino3区SST变化最少要超前泥石流暴发4个月,因而ENSO可以为云南北部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指标信息,从而有可能利用ENSO冬季信息来预测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滇北)当年夏季泥石流活动。

  • 标签: ENSO 降水 泥石流 灾害预测
  • 简介:2007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录用了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分别为刘黎平研究员、徐晓斌(马建中)研究员、沈学顺研究员。本年度有2名博士后按照我院有关管理规定完成了在站的各项科研任务,顺利出站。至2007年末,我院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15人。我院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勤奋,敢于创新,积极参加院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研究生教育 科研基金项目 研究人员 研究员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云贵交界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显著且不一致;少雨期(11—4月)6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全区显著增加,而在多雨期(5—10月)大部分区域干旱频率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区域在四川南部;3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春季变化不明显,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其中2000—2012年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干旱化趋势严重。

  • 标签: 西南地区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多时间尺度 干旱频率
  • 简介:采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方法,估算了1990—2014年中国各省份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研究时期内,中国电力行业排放增长6.2倍,达到38.0(95%信度区间为31.3~46.0)亿tCO2当量(CO2-eq),而各省排放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排放重心向西部省份转移,内蒙古成为全国电力行业排放最大的省份。同时基于未来电源结构的发展方案,预测了2015—2050年不同电力需求情景下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趋势和达到排放峰值情况。电力需求高增速情景下2034年达到排放峰值59.5(49.3~71.8)亿tCO2-eq,而低增速情景可以提前至2031年达到排放峰值,且峰值水平下降7.7(6.3~9.3)亿tCO2-eq。

  • 标签: 电力行业 温室气体 空间分布 情景分析 排放峰值
  • 简介:应越南河内自然资源与环境高等学校副校长范文谦的邀请,以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国平为团长,人事处副处长周殿珍、科技培训部副教授熊廷南、远程培训部副研究馆员高婕、国际培训部副主任范红为成员的培训中心第2次教育培训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6年2月16日至26日赴河内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自然资源与环境高等学校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讲学和访问。本次访问是根据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关于请执行《中越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7次会议会谈纪要》的通知”(气外函[2005]74号)要求,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教育培训 代表团 资源与环境 高等学校 培训中心
  • 简介:随着全球变暖,应对高温热浪事件是未来现代化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利用全球模式—HadAM3p提供的3组不同边界场和初始场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的输出结果,模拟未来情景下中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PRECIS对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及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相对于基准时段,未来情景下未来时段(2071—2100年)中国各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强度增加,发生频率增幅超过100%,且持续时间增加30%以上。此外,观测资料和模拟结果均表明武汉和哈尔滨地区的高温热浪与500hPa高度场的正距平密切相关。而未来情景下,武汉和哈尔滨地区500hPa高度场的正距平呈增加的趋势,表明这些地区未来可能出现危害更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

  • 标签: 高温热浪 PRECIS SRES A2情景
  • 简介: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和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Nio型和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对2009/2010年冬季中国地区西南暖东北冷的异常型态(简称LN型)影响显著。为了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PI(MaxPlanckInstituteforMeteorology)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气温异常型态对关键海盆SST变化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对热带太平洋ElNio模态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5°C左右;对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6°C左右,增暖中心的云贵高原一带最大增温幅度达到1°C。对ElNio模态、热带大西洋"三极型"的强迫,东北绝大部分地区表现出冷的响应,气温异常下降分别在0.6°C和0.45°C左右,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型态是热带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和热带太平洋ElNio模共同强迫的结果。这两种海温异常型态使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加强,阻挡了来至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方输送,导致西南地区较常年偏暖,而东北偏冷。同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的海平面气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可能削弱了东亚冬季风。

  • 标签: 冬季气温异常 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 ECHAM5模式 SST 遥响应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3年1月正式挂牌并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05年4月被批准为正式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单位。2005年,我院首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已有4人按规定完成了在站期间的各项科研任务,并做出了创新性成果,顺利出站。2005年底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1人。我院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总体素质较高。2005年有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研究生教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
  • 简介:从2003年开始,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通过我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对申请进站人员的个人材料进行审议,同意8名博士生进入我院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已有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式进站工作。为充分发挥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创造力,我院为他们提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博士后科研 科研工作站
  • 简介:应用中国194站地表气压(OP)、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地表气压(NP)和海平面气压(NS)及ERA-40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ES)资料,分析了中国区域夏季气压的气候变率,特别是再分析资料集中地表气压和海平面气压的再现能力。分析发现:1)3种资料均显示我国东部气压升高,NP(NS)中1976年前后的年代际突变特征显著,ES的变化量与OP相当,NP(NS)远高于其他两种资料;1965年以前NP、NS与OP、ES差异较大,NP(NS)显著偏低。2)OP和ES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具有较为相似的3~4年的周期变化,而NP周期特征与OP、ES有显著差异,存在虚假的14年左右的周期特征;3)3种气压资料为一致的线性增高趋势,NP线性变化趋势最大,OP最小,北方大于南方,但再分析资料在对气压变化长期趋势的研究中,不确定性较大;4)OP显示气压变化不大,而ES、NP(NS)反映气压变化较大,以我国北方变化最为明显,从北向南逐渐降低,中心均在内蒙古中部一带。NP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压变化估计偏高,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和山东半岛气压变化的反映略有不足;5)再分析资料可以再现我国气压年际变化特征,对我国气压的再现能力在东部优于西部,低纬度地区优于高纬度地区,并且ES的再现能力要优于NP(NS)。

  • 标签: 观测资料 NCEP/NCAR资料 ERA-40再分析资料 气压 气候变率
  • 简介:2004年5月14日张小曳、王辉正式就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任命大会由张人禾院长主持,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人事教育司张俊霞副司长出席会议。郑国光副局长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宣布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并作重要讲话,对张小曳、王辉同志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张小曳和王辉两位年轻同志,是严格按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从部门外发现的人才,他们在过去的科研和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气象局 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 副局长
  • 简介: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应用EOF分解、曲线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地区总云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总云量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减少,但年平均总云量标准差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与中国雨带的分布形势相似。1985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各地区年平均总云量一致减少,华北地区减少最快,四川盆地减少较慢,华北地区和四川盆地总云量在1990年前后由平稳变化开始加速减少,中东部不同地区总云量变化的周期不同。

  • 标签: 总云量 变化趋势 突变 周期
  • 简介: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化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化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化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的城市化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的差别较大。

  • 标签: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LOGISTIC模型 城市化水平预测 各省区 中国
  • 简介:利用据历史文献中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的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的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极端旱涝事件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