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状况与苏醒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状况与术后凝血功能状况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苏醒状况具有积极影响,使得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小,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列缺、照海、公孙、内关、丰隆五穴,以行气活血化痰治疗痰凝血淤型喉痹。方法:收集痰凝血瘀型喉痹(急慢性咽炎)患者共60例,登记基本信息,建立档案库,实验结束后统计疗效情况,治疗后疗效统计:治愈率:45%,显效率:48.33%,有效率:6.67%,无效:0%。结论:1、采用该种针刺治疗方法,选穴固定,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便于推广应用;2、可以减少抗菌素、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针刺 痰凝血瘀型 喉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凝血4项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其妊娠周期将其分为妊娠早期组(10~16周),妊娠中期组(17~26周),妊娠晚期组(27~36周),临产期组(37~42)组,每组各25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非妊娠期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妊娠早、中、晚期及临产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4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观察并对比妊娠早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及凝血4项的检查结果;结果:妊娠各组患者D-二聚体呈逐渐升高趋势,凝血酶时间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妊娠中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妊娠早期组(P<0.05),临产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妊娠早、中、晚期组(P<0.05),娠中期组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妊娠早期组(P<0.05),临产期组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妊娠早、中、晚期组(P<0.05),妊娠早期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早期组和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孕妇产前进行D-二聚体、凝血4项检测,可以观察预防孕妇身体出现异常,并针对性采取措施,以防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出血、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独预冲法和联合预冲密闭循环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凝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4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展开研究,按照不同预冲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单独预冲法、联合预冲密闭循环法,就两组的疗效情况、凝血程度、预冲时间、肝素使用量、生理盐水使用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0级凝血高于对照组,严重凝血发生率、肝素使用量、生理盐水使用量低于对照组,预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预冲密闭循环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凝血中能发挥更好的效果,能在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凝血发生的同时,减少预冲所需要的时间和材料,建议临床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采取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入组观察组,另选取骨折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入组对比组,均结合血凝四项、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相比于对比组更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相比对比组较短,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实施血凝四项、D-二聚体检测准确性较高。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D-二(D-D)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本院33例临产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3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均接受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D-D、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期孕妇检测D-D水平以及凝血四项指标可以及时了解孕妇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对保障母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产妇分娩前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30例前来本院接受体检的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30例即将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两组人员均接受凝血四项、D-二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TT、PT、APT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DW、PCT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LT水平较对照组低,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检查,可对产妇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掌握,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改善分娩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对于妊娠晚期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9年2月,结束于2022年2月,随机抽取了我院60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研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了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女性(非妊娠妇女)进行对比,作为对照组,均对两组受试者实施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检测,对比两组受试者以上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T、TT、APT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IB和D-二聚体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晚期妇女来说,使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期间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收集其常规凝血检验数据,并分析其与输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例(13.04%)。这3例患者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降低等凝血功能异常。而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只有1例(4.17%)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统计分析显示,输血不良反应与PT、APTT、血小板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临产孕妇行凝血三项、D-二聚体及血常规检验的具体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临产孕妇(研究组)以及同期未妊娠的健康女性100例(参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检验的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 血常规检测、凝血三项检测、D-D检测后统计两组综合指标,研究组与参照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性差异,统计学处理后有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产孕妇以及健康无妊娠的女性进行血常规检测、凝血三项检测、D-D检测,可见检测结果可对产妇妊娠期相关疾病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能够对凝血功能、妊娠结局、静脉血栓风险等进行评估,应用价值较高,建议临产孕妇及时进行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产妇,根据产妇是否患有肝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产妇进行静脉抽血,比较两组产妇的生化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其中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纤维蛋白原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产妇实施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能够有效诊断产妇是否患有妊娠肝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临产孕妇凝血三项,D-二聚体及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医院收治49例临床孕妇为观察组,另选49例健康未妊娠女性为对照组,均进行孕妇凝血三项,D-二聚体及血常规检验,基于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异常组(n=13)与正常组(n=36),对比妊娠结局。结果:PT、APTT观察组更短,FIB、D-D水平更高(P<0.05);RBC、HCT观察组更低,WBC观察组更高(P<0.05);异常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加强临产孕妇凝血三项,D-二聚体及血常规检验,有助于临床医师依据检查结果评估凝血功能,预测妊娠结局,有利于尽早给予针对性方案预防,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凝血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06-2023.06,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40例)与非DVT组(80例)。检测入组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并对其与患者DVT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DVT组低于非DVT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DVT组高于非DVT组(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水平,DVT组低于非DVT组(P<0.05);Fbg、D-D,DVT组高于非DVT组(P<0.05)。结论:血常规、凝血功能可作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辅助指标,与非DVT患者相比,DVT患者相关指标表现出一定异常升高或降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LLP综合征产妇产前出凝血功能在产后出血以及胎儿不良结局预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先兆子痫产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ELLP综合征分为HELLP综合征组和非HELLP综合征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之后根据HELLP综合征患者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根据胎儿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和正常结局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HELLP综合征组和非HELLP综合征组患者的PLT计数、LDH、Hb、ALT、AST、TB、UREA、Cr、Fib、DD比较(P<0.05);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患者的Fib、DD比较(P<0.05);胎儿不良结局组和胎儿正常结局组的Fib、DD比较(P<0.05)。结论:HELLP综合征产妇检查产前Fib、DD,预测的产后出血情况,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