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5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腹膜透析流出液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对其培养菌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流出液经过细菌真菌培养后发现阳性率为86.15%(56/6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最高51.79%(29/56),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42.86%(24/56),真菌阳性率最低5.36%(3/56)。在药敏试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于青霉素和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分别为77.78%(14/18)和72.22%(13/18),对于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0.00%(0/18),利奈唑胺次之5.56%(1/1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75.00%(12/16),对于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最低0.00%(0/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6.25%(1/16)。结论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但同时提示我们真菌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比例在上升。对于致病菌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性均非常高,可考虑选用庆大霉素治疗,严重时使用万古霉素或亚胺培南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株洲市市售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控制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株洲市辖区五县四区农贸市场、食品超市、餐饮店、学校及个体摊贩等监测点的食品按《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GB4789进行检测。结果四类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83%,水产品检出率最高为51.11%,其次为生畜(禽)肉26.80%,餐饮食品(早/中餐、流动餐点等)3.79%。结论各种食品遭受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以水产品遭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最为严重,有针对性的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应全面加强食品各环节的卫生管理,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影响致病菌分离率与分离时限的因素,为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方法收集湖南省自2015年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相关资料,依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和国家标准方法,对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监测病例定义3个因素,分别取各项调整前、后500份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各因素对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影响。结果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调整后,致病菌分离率与调整前比较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分离时限及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改变前、后,致病菌分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提高精准监测病例定义,可缩短致病菌分离时限,提高致病菌分离率。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14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切口分泌物或脓液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结果共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114株(65.9%),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2株(18.5%)、鲍曼不动杆菌28株(16.2%)、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12.1%);革兰阳性菌(G^+)54株(31.2%),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5.8%)及表皮葡萄球菌8株(4.6%);真菌感染5株(2.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敏感性也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结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在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中均较常见,且革兰阴性菌较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更高,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简介:目的:分析婴幼儿泪囊炎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83例86眼婴幼儿泪囊炎患者的泪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患者86眼中,84眼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97.7%,共分离出细菌9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7株,占71.3%,革兰氏阳性菌的前三位敏感药物为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革兰氏阴性菌27株,占28.7%,革兰氏阴性菌前三位敏感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夫西地酸、头孢他啶。结论:G+菌为婴幼儿泪囊炎的优势致病菌,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G+菌较G-菌耐药性高,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等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特征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方法对1126例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采集深部痰标本,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1126例标共本检出致病菌440株,总阳性率为39.08%,革兰氏阴性菌占51.1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5.23%,白色念珠菌13.64%。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14株,大肠埃希菌110株,白色念珠菌60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流感嗜血杆菌29株,铜绿假单胞菌21株。其中1-2月,>2月-1岁,>1岁-2岁,>2岁-5岁CAP不同年龄段发革兰阳性(G+)菌株革兰阴性(G-)菌株构成比例不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75%以上.对β-内酰胺类药物也产生了30-50%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在30%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达75%以上,但对头孢他啶敏感性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在75%以上,对万古霉素、加替沙星、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奎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性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高。结论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菌1岁以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岁以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岁内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优势菌,1岁后主要以肺炎链球菌为优势菌;这些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对对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药物可选择应用;铜绿假单胞菌首选头孢他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青霉素、红霉素不应作为首选用药,可先经验用药,对于临床经验用药后好转不明显的患儿应该及时调整用药,必要时可选用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以免病情加重。痰培养结果与临床结合有利于指导用药,减少细菌耐药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江油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解江油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江油市境内餐饮服务单位、大中小型农家乐和大学、高中、初中学校食堂的食品从业人员(主要以厨师、凉菜师傅)323名为研究对象,采集大便(肛拭)、从业人员手表面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对检测出来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204份采集样本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27.9%,餐饮单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学校食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检出率;不同工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状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致病菌类别检查结果显示,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结论本辖区的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的总体检出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池市售熟肉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监测方案和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2011—2012年在全市十二个县(市、区)的监测点共采集了361份熟肉制品中,年平均检出率最高的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以后依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1%),沙门氏菌(0.6%),志贺氏菌(0.3%)。以上致病菌主要在第2、3季度检出且全部为散装样品。结论河池市售熟肉制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最为严重,散装熟肉制品成为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污染源,对消费者食用存在极高风险,相关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了解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集10087份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分别进行实时荧光PCR方法和培养法检测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分析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出率。结果10087份标本中,实时荧光PCR方法共检测出两种肠道菌16例,其中沙门氏菌11例,志贺氏菌5例;阳性率分别为1.09‰和0.5‰。而培养法检测出沙门菌为9例,志贺菌为4例,阳性率分别为0.89‰和0.4‰;另外男性两个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比女性阳性检出率低。结论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在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的筛查,该方法可以节省劳动力,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可以节省从业人员拿到健康证时间。
简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每年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而操作简单、易用的分析软件将会给工作带来很大方便。该监测网从2010年开始使用食源性致病菌报告系统,将过去纯手工录入转变为网络计算机登记,最终数据以Excel格式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