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内部化学修饰,参与了许多转录后的调控过程,包括维持mRNA的稳定性、促进其剪接和翻译。在哺乳动物中,m6A的动态变化调节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相反,营养和饮食也可以通过调节m6A甲基化模式来调节基因表达。本文主要专注于m6A修饰与营养生理和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抗NMDAR)脑炎是由抗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成人与儿童均可发病,儿童抗NMDAR脑炎在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流程、治疗随访策略和预后均有别于成人,有其独自的特点。本病虽然临床表现重,但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免疫治疗,可使绝大部分患儿获得良好预后。为此,本文总结分析本病的治疗进展,以期提高我国儿科医生对儿童抗NMDAR脑炎的规范化诊疗水平,降低致残和致死率。
简介:摘 要 建立了碱消解-丙基化衍生法测定土壤中甲基汞的分析方法,对前处理过程中的提取容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缓冲溶液加入量、衍生化反应pH等条件分别进行研究和优化。经条件优化,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准确和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的特性,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土壤样品的检出限为0.52 μg/kg,加标回收率为91.6%-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52%-8.08%。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用于胃癌筛查的可行性以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消化内科就诊的胃癌患者及胃镜检查阴性者的粪便样本共156份,同时收集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按照1∶2的比例将这些样本随机分成训练集(n=52)和测试集(n=104)。提取粪便中的DNA,然后检测Syndecan-2黏结蛋白聚糖2基因(SDC2)、分泌性卷曲蛋白2基因(SFRP2)、Ras相关区域家族2基因(RASSF2)、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甲基化水平,同时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含量。使用单项粪便DNA标志物的Ct(Cycle threshold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值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单个标志物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基于Akaike信息准则(AIC),使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最优的标志物组合,并在测试集中评价胃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组合筛查/检测胃癌的效果。结果各标志物区分胃癌和阴性对照的准确度排序为:SDC2甲基化(71.2%)>TERT甲基化(67.3%)=RASSF2甲基化(67.3%)>Hb(63.5%)>SFRP2甲基化(61.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筛选出一个由SDC2甲基化、TERT 甲基化和Hb组成的粪便生物标志物组合,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检测胃癌的总灵敏度为 66.7%,总特异度为 78.9%。在不同分期以及不同部位胃癌样本中,该标志物组合对Ⅰ期胃癌及胃体部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8.6%、75.0%)最高。结论粪便中SDC2、SFRP2、TERT、RASSF2基因甲基化标志物在胃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度,是胃癌早期筛查中的潜在粪便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抗NMDAR)脑炎是由抗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成人与儿童均可发病,儿童抗NMDAR脑炎在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流程、治疗随访策略和预后均有别于成人,有其独自的特点。本病虽然临床表现重,但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免疫治疗,可使绝大部分患儿获得良好预后。为此,本文总结分析本病的治疗进展,以期提高我国儿科医生对儿童抗NMDAR脑炎的规范化诊疗水平,降低致残和致死率。
简介:摘要:聚亚甲基醚二醇采用浓硫酸解聚生成四氢呋喃过程中发生碳化反应,副反应生成焦油情况严重,解聚收率低,泵循环流量无法提升,无法大流量解聚回收四氢呋喃。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和解聚原理的进行分析后,通过调整生产操后作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羟考酮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气腹开始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10 mg。于气腹开始前(基础值,T0)、气腹后1 h(T1)、气腹后2 h(T2)、气腹结束时(T3)和术后24 h(T4)测定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清硫酸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抗体(DPT-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浓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观察两组并发症(心律失常、高血压、烦躁、瘙痒、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在T3、T4时HS、DPT-1、VCAM-1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S[(15.7±4.8)μg/L]、DPT-1[(31.5±6.4)μg/L]、VCAM-1[(609.7±90.4)μg/L]在T4时较对照组[(18.6±5.4)μg/L、(36.9±7.3)μg/L、(653.2±91.8)μ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9、3.518、2.135,均P<0.05)。与T0时比较,两组在T2、T3时NE、E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NE[(124.6±14.5)μg/L)]、E[(106.4±11.5)μg/L)在T2时均较对照组[(132.9±12.4)μg/L、(111.8±10.4)μ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1、2.203,均P<0.05)。观察组术后烦躁发生率及VSA评分均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前予盐酸羟考酮10 mg静脉注射有利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腹腔镜手术因气腹导致的内皮糖萼降解,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该研究有创新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硫酸羟氯喹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长期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对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入选明确诊断并持续服用羟氯喹超过3个月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详细记录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及持续时间,同时记录其相关长期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口服羟氯喹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用药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86例风湿免疫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SLE 505例(57.0%)、RA 210例(23.7%)、SS 80例(9.0%),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57例(6.4%)、系统性血管炎12例(1.4%)、MCTD 10例(1.1%)、炎性肌病7例(0.8%)及SSc 5例(0.6%)。在886例患者中181例(20.4%)发生过1种或1种以上不良反应,其中以皮肤黏膜(110例,12.4%)和眼部病变(71例,8.0%)最常见,其他不良反应依次涉及消化系统(27例,3.0%)、神经系统(19例,2.1%)、肌肉骨骼系统(10例,1.1%)及心血管系统(8例,0.9%),但仅有54例(6.1%)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24例患者因症状缓解再次加用羟氯喹。886例患者中140例(15.8%)在治疗过程中曾停用羟氯喹,除了因不良反应停药外,还有12例(1.4%)因病情缓解停药,74例(8.4%)患者为自行停药;按照服用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分为3组,分别为<500 g、500~1 000 g、>1 000 g,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2,P=0.041),以>1000 g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37.1%)。本研究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实践中羟氯喹已经在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但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仅为6.1%,并与累积剂量有关,持续应用过程中应及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患者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过程中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各30例。其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为参照组,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的为研究组,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用药前患者的心率及动脉压无差异(P>0.05),用药后研究组变化程度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方面研究组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患者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过程中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效果较好,对患者不良影响小,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0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500 mg/次,每日1次,28 d为1个周期,2周期后观察临床效果并行生存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均完成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0%(24/126),疾病稳定51.6%(65/126),疾病进展29.4%(37/126),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9.0%和70.6%。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5 d。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均未出现Ⅳ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分析显示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χ2=10.717,P=0.001)、CTCs计数(χ2=28.867,P=0.000)和吸烟史(χ2=5.491,P=0.019)与患者OS有关联。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Cs计数分层2~5(RR=2.040,95%CI:1.110~3.750,P=0.022)、CTCs计数分层≥5(RR=5.684,95%CI:2.776~11.640,P=0.000)、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RR=2.231,95%CI:1.351~3.686,P=0.002)与吸烟史(RR=0.591,95%CI:0.361~0.968,P=0.037)是患者预后OS危险因素。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CTCs计数、ECOG评分和吸烟史是阿帕替尼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病患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选取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纳入本次研究中,例数为90例并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用药方案,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寄用药方案,对比不同用药情况下的治疗数据。结果: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取得有效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2例;对照组:在患者手术后对患者采用普通治疗;试验组:在患者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三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血压变化,斑块面积与血脂水平变化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得到在临床症状改善,而且对照组的疗效改善以及心电图恢复情况较弱于试验组。试验组的疗效改善以及心电图恢复情况等指标数据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血压,斑块面积与血脂水平均有所恢复,但试验组的恢复情况有效人数多于对照组。结论:在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疗效强于普通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替吉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5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替吉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腺癌能够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RR=2.00,95% CI 1.04~3.86,P=0.04)、部分缓解率(RR=1.43,95% CI 1.01~2.03,P=0.04)和较低的无效率(RR=1.28,95% CI 1.07~1.53,P=0.008),但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多。结论替吉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腺癌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应用,临床效果较为优良。方法:本次选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依照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高血压药物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舒张压、收缩压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整体指标较为优良,和对照组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常规用药效果优。结论:通过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临床应用,其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