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前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社会性讽喻诗,充分展示了他“动言直笔书”而“不惧权豪怒”的直吏本色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后期,诗人又吟咏了相当数量的山水、田园间或有感伤情调的闲适诗,“独善其身”是这一时期诗作的主要表述倾向。白居易从“志在兼济”的入仕抱负到官场失意后的“独善其身”,不是简单的表象变化,而是诗人在重创之下屈而难伸的思想转换,“江州之贬”就是这种思想转换的界碑。

  • 标签: 白居易 “中隐”生活 中国 唐朝 生平事迹 思想转变
  • 简介:研究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人们大多以元和十年“江州之贬”为界,把他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兼济天下,后期是独善其身.前期的创作主要以讽喻诗、感伤诗为主,后期创作则主要以闲适自娱诗为主.于是,众多的教学参考资料都把《钱塘湖春行》归为闲适自娱一类诗进行了解读与教学.其实,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诗人内心的儒家“兼济”思想始终没有改变.所以,这首诗作者隐秘在文字背后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往往被忽视.

  • 标签: 钱塘湖春行 与民同乐 文本解读
  • 简介: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形成,是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参融、相互整合的结果。这一事实必然会给各门具体的美学思想,包括美学家在内,留下浓重的投影,打上深深的烙印。亦正是这一缘由,中国古代美学家往往是各种思想兼备,具有多极组合的心理结构,不管是以儒家思想为其审美意识的精神支柱,还是以道家或者释家思想为其美学观念的理论本源,他们的美学思想的表述与阐发都每每表现出一种交融互补、平衡调剂的形态,总是呈现出多元交错与异质同体的特征,白居易的诗歌与音乐美

  • 标签: 白居易诗 音乐美学思想 诗歌审美 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美学 正始之音
  • 简介:形象学是比较文学里比较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异国形象”问题,这涉及到异国作为他者对于主体的认识问题。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毫无疑问与译者对于他者的情感,审视的角度、方式等有着莫大的联系。本文就尝试从形象学角度分析著名汉学家伯顿·华生的英译诗(以其英译白居易诗为例),主要从译者对他者的情感,诗歌中的异国形象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以及这种形象又是怎样生存的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 标签: 形象学 异国形象 诗歌翻译 白居易
  • 简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热爱音乐,在音乐美学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前辈音乐史家指出他的音乐美学观立足于儒家崇雅贬俗的正统理论,但比较开明.不过,音乐史研究要想达到"知人论世",达到全面把握白居易音乐美学观,仍需要结合诗人生平行状和他的全部诗文深入考察.例如,要准确理解他在等文中表述的正统儒家崇雅思想,应该了解他撰文时的特定条件,知道它们原是官方授职考试的答卷.又如,在白居易实际乐舞生活层面,有许多与其理论宣言层面的儒家美学观矛盾的地方,可知他内心崇雅其实与爱俗并存,而他生平的前后期崇雅与爱俗的侧重也大不相同.这种崇雅与爱俗的矛盾统一,在唐代其它文人身上也多有发生,籍此可以进一步了解探索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深心多层面矛盾组合的秘密.

  • 标签: 白居易 诗人 知人论世 唐代 诗文 美学观
  • 简介:<正>在白居易诗歌研究中,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叙事名篇,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等,前人及今天学者已分别作了大量论述。然而至今尚未有人把白居易叙事诗专门作为一类,沿流溯源、综观全局,研究它们与以前叙事诗的密切联系,

  • 标签: 白居易 叙事诗 艺术手法 琵琶行 长恨歌 玄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著名文史家陈寅恪先生在其力作《元白诗笺证稿》中释《蛮子朝》诗云:据《国史补》中略云:……韦太尉皋镇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节度,擒论莽热以献,大招附西南夷。任太尉,封南康王,亦其次也。则南康招附西南夷之勋业,亦为时议所推许也。元白二公乃借蛮子朝以诋之,自为未允。盖其时二公未登朝列,故无以预闻国家之大计,故不免言之有误耳。陈先生认为元白二公各作《蛮子朝》诗以诋毁唐德宗贞元年间西川节度使韦皋是不公允的,是言之有误的。然而我读白居易《蛮子朝》诗后,觉得陈先生的结论值得商榷,白居易对韦皋的微词言之有据、刺之允当,元白二公不宜相提并论。白居易的《蛮子朝》是一首新乐府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为了探讨

  • 标签: 元白 新乐府诗 韦皋 西南夷 陈寅恪 贞元
  • 简介:<正>白居易是中唐时代一位大诗人,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从开元、天宝时期对理想的憧憬转为贞元、元和时期对因安史之乱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正视,从浪漫主义的歌唱转为人生现实的思考。这一方向的转变是由政治现实的改变所决定的。其

  • 标签: 白居易诗论 诗歌主张 创作实践 讽喻诗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 简介:三教论衡是唐五代帝王诞节庆生贺寿活动之一,更是节俗史、宗教史、戏剧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白居易《三教论衡》是现存记录此一诞节活动的较为完整的唯一文献。以白居易文为核心,与相关资料相印证,可以勾勒唐五代诞节论衡的一般状况:论衡者的宗教身份、角色常被极度关注,而具体名姓大多被忽视;论衡内容,常按照祝贺圣寿、娱乐帝王的目标,围绕三教经典展开;论衡方式,一般由三教分座次轮流主持,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展开;论衡过程中每座设有论主,论主不但要参与辩论,更要承担开场、过场、退场等环节过渡任务;为了在激烈的辩论中达到会同三教、祝贺圣寿的目的,诞节论衡很可能在庆贺开始前就进行论辩设计。更多还原

  • 标签: 唐五代 帝王诞节 三教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