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修武范园位于焦作修武县西南南台村,是一处被完整保护下来的中原地区典型的家族墓葬群,为研究明清中原地区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研究名人家族变迁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化石作用。
简介:悬棺葬是广泛分布于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一种奇特丧葬习俗和考古文化,流行时间达数千年之义。它恰似一部古老神奇的乐章,情深意浓,婉转悠扬,唤起了后人对往昔的追忆,对历史的深思。半个多世纪以来,悬棺葬这一世界性文化现象引起了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为揭开这一“干古之谜”作了种种探索。
简介:袁世凯为人阴狠狡诈,善于投机。1901年6月,他的亲生母亲刘氏以85岁的高龄离世,袁世凯亲自护棺回河南项城,把母亲风风光光地葬进洪家洼墓地。可是,因举行的葬礼过于排场,袁世凯担心盗墓贼会打坟墓的主意。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专门安排了一支部队日夜守护。尽管这样,他仍然感觉不保险。经过再三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足以骗过世人的妙计。
简介:馀雪堆积着的紫金山麓,好像披麻戴孝的人群,十二月一日的清晨,天气阴沉,一种哀痛的景象,渗透到每个参加陶行知先生公葬的人的心头。陶先生的灵柩,停在南京中央门车站的广场上,早上七点钟,无数的人,无数的心,都集中到灵柩的周围,灵柩用红缎包裹着,上留蓝绸白字的祭幛,文日:“人民导师”。前面挂着董必武同志哭陶先生的诗:“吾敬陶夫子,当今一圣人,方圆中规矩,教育愈陶钧。栋折吾将压,山颓道未伸,此生安仰止,无复可归仁”。
简介:<正>岩洞葬作为一种古代葬俗,曾在我区的柳江、红水河、左右江流域的许多县境内发现。不少学者曾就这些实物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其年代、名称、族属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但是,上述各地岩洞葬的文化内函都比较简单而且零散,有关的的记载在年代上一般认为上至隋唐下至明清。尤其是关于年代更早的岩洞,目前还仅见于史籍中的寥寥数语。对此一问题,仍需作进一的探讨,需要更为确切的实物资料佐证。
简介:
简介:近年来,利用古写经与刻本的对比,发掘语言词汇的发展变化、考辨可疑佛经等,成为新的研究方法。敦煌遗书中绝大多数是佛经写卷,这些写经对传世佛经的校勘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姚秦竺佛念译30卷本《出曜经》的三组异文为例,利用敦煌写经与传世刻经进行对比研究,略窥利用敦煌写经校勘传世刻本大藏经的作用。
简介: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6000多件最有价值的敦煌遗书,这些年代久远的纸质经卷写誉直观地反映了中国隋唐时期高度成熟的书籍艺术一写本的版面编排不仅显示了古人对处理复杂信息、驾驭特殊题材时的绝妙创意,它们确立的文字编排方式与版面划分手法也在随后的雕版印刷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伴随书籍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奠定了中国古代书籍的形式基础。
简介:《田氏家集》是现存最早的平安时代汉诗集之一,虽然前贤深入研究,已经扫清了很多读解障碍,不过其中仍有一些因忽略写本特性而产生的误读误解。通过分析松平文库本等写本的字形和书写通例,结合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可以为破解难句提供新思路,理清前人误写误释的原因,接近诗集的原貌,更好体会诗歌的原意,深化对日本汉诗的研究。奈良平安时代诗文研究,有必要回归写本,打好文献研究的基础。
简介: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敦煌舞谱残卷中,有两份特别引人注目。一份是李正宇先生发现《南歌子舞谱》,此谱书写在斯5613卷的《书仪》残卷中,《与夫书》标题的空白处,自左而右共四行。第一句即是“上酒曲子《南哥(歌)子》”,接着是“慢二、急三慢二”等节奏提示,
简介:~~
简介:车发兰州没等我挥手告别兰州挥动一条长长的鞭子打着呼哨催促车轮和我向西行进路伸向远方以远坐在车厢里我以唐风的豪放宋雨的婉约慢条斯理地遥望着窗口任历史烟云匆匆飘过是的火车不认识我我只是个过往但雄关大漠还有武威、酒泉、敦煌肯定不是我的驿站。
简介:在敦煌,我是原住民,是一个真正的土著。面对敦煌的日出月落,我习以为常近乎麻木。这种麻木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敦煌,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可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又是何等渺小,如我,如蚁。我,还有我们,不仅忽略了文化给予这片土地的神圣,也把敦煌的神给忘了。
简介:幽州与敦煌均是唐朝的边陲重镇,中西交通之枢纽。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与幽州的材料比对,系统探讨幽州地域社会及两地的文化交流。据敦煌文书S.529背面,中晚唐五代时期,幽州地区经济优越、佛教发达、带有胡化气息。这些特征在契丹统治之下几乎全盘保留下来。敦煌藏经洞发现辽燕京高僧诠明和幽州石壁寺沙门传奥的著作,说明幽州与敦煌有佛教文化交流。敦煌写卷本与应县木塔《契丹藏》残卷中都发现诠明的著作。前者是“民间文本”,后者是“官方文献”。从晚唐、五代到辽,幽州地区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民众的经济生活、精神文化及佛教格局却几乎没有变化。
简介: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麓。它开创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营造时逾千年,现存洞窟735个,窟群南北长1680米,分南北两区。至今保存有彩塑2000余尊,壁画45000平方米。是我国最早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窟。
简介:说敦煌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实在是一句太平庸的赞词了。可是,不平庸又当如何呢?即便聚天下文人之力,竭尽文采,扯蓝天白云做纸,来尽情描绘敦煌石窟的绚丽与奇巧,怕也是一瓢之于东海吧?所以,从敦煌回来月余,我未着一字。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且不说我于绘画一窍不通,就是声名远播的名家大师,面对用金粉五彩绘就的敦煌壁画不是也呆若木鸡了吗?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曾这样形容他们看到壁画的情景:一个个仿佛被施了魔法,久久站立,哑然失声。
简介:刚看过新疆各地的许多千佛洞,在驱车前往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路上,我心里就不禁比较起来:在那里,一走出一个村镇或城市,就是戈壁千里,寸草不生;在这里,一离开柳园,也是平野百里,禾稼不长,然而却点缀着一些骆驼刺之类的沙漠植物,在一片黄沙中绿油油地充满了生机,看上去让人不感到那么荒凉、寂寞。
简介:中日乐舞交流源远流长,该文叙述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与日本花柳千代舞蹈团愉快的合作共同成功地表现了《大敦煌》这部祈求永远和平的舞剧,它成为中日乐舞交流史上的亮点,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特刊载此文以为纪念。作者系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先生。1997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日本舞蹈家花柳千代创作舞剧《大敦煌》,在北京和东京成功的演出,圆了她多年来萦绕心头的一个辉煌的梦。在《大敦煌》的创作和演出中,和花柳千代的合作,也促成了我第二次对日本的访问。
简介:新闻背景:1月19日至3月21日,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敦煌艺术展览——"盛世和光"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从外观到内展都变身为敦煌莫高窟,观众在其间身临其境。
修武范园与中原葬俗
陈明芳著《中国悬棺葬》出版
袁世凯葬母设下的“局中局”
陶行知先生公葬记
广西武鸣岜马山岩洞葬的发现初探——兼论广西岩洞葬的起源问题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论略
中古佛经写本与刻本比较漫议
法藏教煌写本版式撷英
《田氏家集》的写本学研究
话说“敦煌舞谱”
敦煌之旅(组诗)
敦煌的月光
与敦煌对视
幽州与敦煌
敦煌变文
敦煌石窟
敦煌三题
在敦煌(上)
《大敦煌》之旅
感受华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