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例61岁女性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分6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A剂24袋+B剂24袋溶入3 000 ml温水、口服,500 ml/30 min)。肠道准备期间,患者5.5 h尿量约4 500 ml,腹泻8次,呕吐2次。患者于当日14:00昏迷,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实验室检查示血钠从治疗前140 mmol/L下降至120 mmol/L,血钾从治疗前4.0 mmol/L下降至2.7 mmol/L,氯化物87.2 mmol/L、碳酸氢根11.5 mmol/L;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29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1 mmHg、氧分压105 mmHg、剩余碱-10.4 mmol/L,头颅CT及MRI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导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钠血症性脑病。立即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4 h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处于昏睡状态。治疗第3天,患者意识清醒,血清电解质恢复正常,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简介:摘要:浙江省是高考改革的试验区,新一轮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力,学生在拥有主动权的同时竞争压力也明显增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选考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位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一种检测血清钙离子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将从医院收集到的血清标本以0.3%硝酸溶液直接稀释100倍,在血清标本基质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钙标准溶液,配制含血清基质的标准品溶液。以锗(Ge)为内标,采用标准加入法,计算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所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正确度的性能评估和方法比对。结果血清钙离子浓度在0.000~20.400 mmol/L内(稀释后浓度为0.000~0.204 mmol/L)线性良好(R2>0.999 9);批内不精密度为0.22%~0.47%,批间不精密度为0.64%~0.77%,总不精密度为0.98%~1.09%;检测3个浓度SRM 956d,结果均在证书要求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偏移分别为-0.16%,0.04%,0.23%;该方法参加2017年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比对通过。与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所列参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一致性良好。本研究所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电极方法进行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成功建立血清钙离子检测候选参考方法,线性范围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取常规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对照组78.6%(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残余液量分别为(23.7±3.6)min、(5.8±0.8)d、(18.3±3.9)ml/月,均低于对照组(43.6±7.6)min、(8.6±1.2)d、(28.3±4.0)ml/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34),低于对照组28.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较常规疗法显著,并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对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暖风机足底复温法,观察组采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分别于复温后10 min(T10)、30 min(T30)、60 min(T60)、90 min(T90)记录2组患者的膀胱温、腋温、血乳酸含量,比较2组复温时间和复温后90 min引流量。结果T10、T30、T60、T90时观察组膀胱温分别为(34.44 ± 0.98)、(35.44 ± 1.12)、(36.71 ± 1.16)、(37.60 ± 1.45)℃,腋温分别为(34.30 ± 1.85)、(35.31 ± 1.36)、(36.38 ± 1.57)、(37.28 ± 1.72)℃;对照组膀胱温分别为(34.18 ± 1.56)、(36.91 ± 1.61)、(37.70 ± 1.29)、(37.40 ± 1.10)℃,腋温分别为(34.45 ± 1.03)、(36.30 ± 1.25)、(37.70 ± 1.23)、(37.19 ± 1.31)℃;2组T10和T90时膀胱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0和T60时观察组膀胱温和腋温低于对照组(t值为5.309、4.073,P<0.01),2组膀胱温和腋温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11.768、6.030,均P<0.01)。T10、T30、T60、T90时观察组乳酸值分别为(0.68 ± 0.13)、(0.88 ± 0.20)、(0.93 ± 0.21)、(1.03 ± 0.39)mmol/L,对照组分别为(0.67 ± 0.11)、(0.92 ± 0.14)、(1.19 ± 0.14)、(1.56 ± 0.19)mmol/L,2组T10、T30时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60和T90时观察组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7.276、8.640,P<0.01),2组乳酸值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36.034,P<0.01)。观察组复温后90 min引流量为(95.44 ± 15.24)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8 ± 25.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28,P<0.05)。结论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可使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体温有效、匀速上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温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剥膜术后对比敏感度及解剖结构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CS)和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的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BCVA(logMAR)0.74±0.28较术前明显提高(t=8.475,P=0.000);术前3 cpd、6 cpd和12 cpd空间频率平均为(1.529±0.645)c/d、(1.403±0.621)c/d和(1.118±0.4467)c/d,术后6个月提高至(1.565±0.314)c/d、(1.435±0.418)c/d和(1.125±0.236)c/d,手术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7, 5.479,5.216;P=0.000,0.000,0.000)。CMT由术前的(542.29±213.26)μm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315.37±126.39)μm(t=6.023,P=0.000)。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剥膜术后视力改善,对比敏感度提高,CMT下降。
简介:摘要:介绍了一种油田单井容积式称重计量装置,解决了油田现行使用的单井计量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为油田产量计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将有助于为油田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资料,为数字化油田建设提供最基础的技术保障。
简介:摘要:本文从变电站设备温度出发,结合相关变电站日常巡视及精准运维管理介绍,根据现场设备测温情况及地区电网负荷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变电站设备温度发生异常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得到实际温度数据,尽可能的缩小变电站运行人员发现设备温度异常时间及设备故障停运影响范围。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北京地铁 6号线的 TCMS可移动式试验装置设计方法,能够高效、便捷、准确的应用于北京地铁 6号线 TCMS系统最小可更换单元的测试和验证,能够有效避免各最小可更换单元的未知故障状态导致列车运营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