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选》诗中的“杂诗”类,历来被认为内容庞杂而不受重视。文章首先对“杂诗”这一概念重新进行了界说.指出其“体”的性质,然后探究了此类诗歌在汉魏的创作演进情况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进而指出其诗史意义。

  • 标签: 《文选》 杂诗 艺术特色 诗史意义
  • 简介:杨慎与李梦阳的交往较少,而杨慎与何景明于李梦阳等离京后的正德期间过从颇密,学术、诗歌均有交往,可称诗友,且是诤友。在交往中,一方面,杨慎、薛蕙“学古而不拟于古”、博学众体而推崇初唐等思想影响了何景明,致使何氏在主张和创作上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由此引发了著名的何李之争,从而牵动前七子派的分流;另一方面,因此时何景明已是成名人物,而杨慎、薛蕙适为后进,杨、薛遂借与何论诗而欲扬派(杨、薛为此派之主将)之旨,借与何争胜而欲立派之名,这正是派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 标签: 前七子 六朝派 何景明 杨慎
  • 简介: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开发赵庆伟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其地理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其西、北、东顶点直抵高要、清远和惠东,大致包括广州、佛山、珠海、深圳等近三十个县、市。从便于选取材料的角度出发,本文拟取其广义。时期是珠江...

  • 标签: 珠江三角 六朝时期 《南方草木状》 广州 海外贸易 《齐民要术》
  • 简介:文人聚谈是纵贯的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文人聚谈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魏初"南皮之游"高谈阔论,涉及诸子百家;正始至于晋末的清谈,以玄言佛理为主,亦与文学相关;刘宋的"文义赏会",由玄言佛理逐渐向文学过渡;齐梁的"文章谈义",文学成为主导内容.文人聚谈对当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问世,更促进文学理论的生成.

  • 标签: 六朝 文人聚谈 文义赏会 文章谈义 文学理论批评
  • 简介:魏晋南北朝以武勇名世的人才借复仇犯禁屡屡脱颖而出,法禁私自复仇,而“礼”和民俗心态、人才价值观却鼓励褒扬。史传传扬与诗歌歌咏,使汉人移孝于忠的模式,在义酬知遇的深微层次上完成侠义复仇向酬恩建功的历史性转换。“年少慕侠”焕发了侠之个性与侠文化非正统倾向中的积极质素,“斗将难得”的人才价值观为侠在功能上正名,为文人入世进取精神注入了侠之血勇,以此为核心还形成了诗歌史上首次咏侠高潮,其强化了文人注重收集传播侠义趣闻的传统

  • 标签: 复仇主题 侠文化 魏晋诗歌 心态史
  • 简介:<正>由江苏省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江西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联合发起召开的“军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5日

  • 标签: 历史研究 社会科学院 六朝史 军事制度 江西省 学术讨论会
  • 简介:"现代书法"这个名词本身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语义解释,不但今天的书法可以包容进去,第二次大战后的前卫书法和近代诗文书法等具有新倾向表现的书法也可以用此来限定。在这里首先全面地追寻一下"现代书法"的渊源,然后再试图探赜一下作为现今书法显著特征的新

  • 标签: 现代书法 书法家 汉魏六朝 书法艺术 近代诗 书风
  • 简介:赋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问题,历来少有人关注。实际上,从初唐一批新诗风标志性作品中我们看到,它们对生命主题的表现,从题材选择、构思方式、意境创造乃至富于哲理的生命思考等方面,都鲜明地表现了对抒情赋的学习和借鉴。赋和初唐诗,异代异体文学问的传承既是可能的,也成为了必然和事实。当然,二者各自的时代烙印还是鲜明的。

  • 标签: 六朝赋 初唐诗 生命主题 传承
  • 简介:知音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建树之一,它发轫于时期,并以人文思潮为思想根基,不失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体系。本文试图探寻知音文化的源起与本根,挖掘并阐释知音文化的逻辑内涵,透析知音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中古文化空间的拓展及其对中古人文精神的提升与超越。

  • 标签: 六朝 知音文化 文化空间 人文精神
  • 简介:佛教于公元前65世纪创立于印度,与此同时孔子已在泰山传经授道。当佛教经历五六百年的发展来到中国之时,儒学亦走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期而达到鼎盛。面对强大并具有旺盛活力的中华文化,佛教难以产生影响。当时佛教的信奉者主要为上层人士,而当时的佛堂建筑都是沿用朝廷的寺衙,使用的供奉礼仪也都是按照中国的方式进行。时期因战乱频繁而被视为黑暗时代,这一时期文化却得到了多样性发展,佛教也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

  • 标签: 佛教人物 六朝时期 中国化 福建 造像 中华文化
  • 简介:建康城东方大都会"国际高层论坛,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现在到了总结的时间。这次论坛,事先设定了6个议题:(1)建康城的政治地位、文化特色、城市规模、空间布局、人口数量、对外交流;(2)建康城在中国都城史与世界城市史上的地位;(3)的历史地位、文化贡献与时代特征;(4)当今南京与江苏如何弘扬历史文化遗产。

  • 标签: 建康城 论坛会议 城市规模 空间布局 人口数量 城市史
  • 简介:唐代诗人李贺有一组“神弦”系列的诗歌,这三首诗写得“神意森索”,极富特色。同汉魏的《神弦歌》相比,李贺诗歌在描写对象和内在结构上都有所继承,同时在诗歌句式、情调氛围和性质用途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 标签: 李贺 《神弦歌》 古代文学
  • 简介: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而言,志怪小说是唐传奇的前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本文从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这一角度,阐述了二者尤其是志怪小说的特点,旨在说明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创作意识的共同特征。

  • 标签: 创作意识 志怪小说 唐传奇
  • 简介:现存《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题严可均辑,嘉道以来论此书者也大多肯定严氏贡献。然而,由于论者并未对此书纂辑过程进行详细考证,且对相关史料多有误解乃至曲解,致使此书另一纂辑人孙星衍的贡献,一直未能得到正视。就纂辑实情而言,此书应题“孙星衍、严可均辑”,方能得事理之平。

  • 标签: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孙星衍 俞正燮 钱锺书
  • 简介:五言诗发展方方面面无不体现出对“圆美流转”的追求。沿着“圆美流转”这条主线,追溯五言诗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有关五言诗声音格律的演变,时贤已多有高论,省略不谈,而将注意力转向句法和结构两方面。句法研究着重勾勒对偶联的滥觞、诞生、发展过程,分析各种简单和复杂对偶联的特征,以及联中用典和倒装所产生的特殊审美效果。结构研究则力图揭示诗人如何在汉代古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三重、四重、迭加、线性等诗篇结构。结语将探究这些句法和结构的创新如何帮助营造一种独特的、“圆美流转”的诗境。由于诗坛作品卷帙浩繁,无法全面铺开讨论,集中细读了曹植、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四位诗人的作品,借以揭示五言诗句法、结构、诗境三方面演变的过程。

  • 标签: 六朝五言诗 对偶句法 诗歌结构 谢灵运 谢朓 圆美流转
  • 简介:和中保存有若干声辞杂写、历来不可通读的乐府文献,包括"巾舞歌诗"(简称为)、"铎舞歌诗"以及等.由于莫知其义,它们在乐府文学史上的意义也就很难被人们所认识.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这些文献的庐山面目逐步被学者所揭示.其中,在1948年被杨公骥先生破译.(公开发表于1950年7月19日的)杨先生的研究证明是汉代歌舞剧的科仪本."铎舞歌诗"与等曲辞的研究,则由孙楷第先生取得相当的突破.1946年9月孙楷第先生在副刊发表<〈宋书乐志今鼓吹铙歌词〉考>,稍后,又发表<〈宋书乐志铎舞歌诗〉二篇考>.上述两文皆收入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孙先生的这些文章对以外的若干曲辞进行了考释,揭示了这些曲辞的本来面目,指出它们是"歌诗"的演唱本.上述文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乐府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乐府诗集》 歌辞 歌诗 汉魏六朝 歌行 文学研究
  • 简介:楚辞创自屈原,宋玉继之于后,其作品之“惊采绝艳”,是汉魏时期文人的共同认识,但评价却颇有区别。汉人往往将屈原与宋玉区别开来,推重屈原而以宋玉为轻薄。魏晋以后,文人却往

  • 标签: 汉代 魏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楚辞》 屈原 诗歌创作
  • 简介:本文以道经中的所有七言韵文为考察对象,在全面分析这些韵文体式及用韵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汉魏七言诗体式及用韵时代特征对含有七言韵文的道经的成书年代逐一进行考证,借鉴宗教学者从文献角度考证年代的结果,探讨了这批道经的成书年代。

  • 标签: 七言诗 体式 用韵 六朝道经
  • 简介:中国的小说,在唐前基本上是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而非文人创作。文人只是如实记录而少加工。《汉书·艺文志》日:“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间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

  • 标签: 六朝志怪小说 《搜神记》 理想化 干宝 色彩 文人创作
  • 简介:内降是指君主不经正规颁诏程序,自禁中降出文字,以个人意见直接指挥诸司常务的现象。北宋内降政治开启于仁宗。仁宗朝内降主要涉及授官、减罪等予以个人的恩泽,颁行方式多由内侍传宣。朝廷多次出台举措整肃,最后将治理重点放在颁行环节,实行内降执奏法,其中二府的监督审核之责尤重。仁宗朝内降问题,反映出北宋中期在文书行政上的重要调整,以及在君权行使、君相权力分际等方面的关键变化。

  • 标签: 内降 内侍 北宋仁宗 传宣 北宋中期 监督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