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碳酸锂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的2、4、6周末的BRMS评分进行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不良反应3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取碳酸锂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并未增加其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和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72例女性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研究组采用氨磺必利合并碳酸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氮平合并碳酸锂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第1、2、4、8周末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病情的严重程度,耐受性的评价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RM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当,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合并碳酸锂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女性躁狂发作总体有效率相当,但氨磺必利合并碳酸锂不良反应较轻,治疗依从性好,更适用于治疗女性急性躁狂发作患者。
简介:目的探索电工胶带带基的元素检验方法。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能谱法(SEM/EDS)对电工胶带带基中的主体元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SEM/EDS定量分析法检测出的主体元素(Cl和Ca)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电工胶带带基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34个品牌红色电工胶带组成的561组样品对通过SEM/EDS定量分析法可以区分539组,区分率达到96.1%;根据XRF法定性分析测出的Mg、Al、Si、S、Ti、Sb、Ba、Pb微量元素的不同组合可将34种电工胶带分成11组,两种方法结合可使不同品牌红色电工胶带的区分率达到98.4%。结论SEM/EDS法和XRF法结合可以实现同种颜色、不同品牌电工胶带的高效区分。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预防接种宣传效果,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方法根据免疫预防接种知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调查员一对一调查并填写问卷。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110份,回答正确率较高的有乙脑、糖丸、乙肝、甲肝、流脑这几种疫苗,分别为86.4%、81.8%、81.8%、77.3%、71.8%。讨论提高家长的自觉性与参与性,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从而达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
简介:在噪声或杂波环境中进行自适应雷达目标检测是每部雷达接收机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在几乎所有的检测程序中,都将接收回波信号幅度与某一门限作简单比较。目标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在极低的恒虚警率(CFAR)约束条件下使目标检测概率最大化。噪声和杂波背景可以用一个统计模型来加以描述,如独立相同瑞利模型,或用已知平均噪声功率的指数分布随机变量进行描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平均噪声或杂波功率绝对是未知的,并且还会随着距离、时间和方位角发生变化。因此,对用于几种不同背景信号情况的某些距离CFAR技术进行描述。在这些背景信号情况下,平均噪声功率和另外一些统计参数都被假设是未知的。因而所有的距离CFAR技术都通过将幅度门限应用于检测单元内的回波信号幅度,把估算流程(用以获取噪声功率的精确值或估算值)与判定步骤结合起来。许多研究工作都分析了这种通用的检测方案,对这一课题投入了大量精力。对这些重要的距离CFAR检测方案中的几种作一简短描述,然后进行技术比较。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置管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44例。结果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63%和4.55%。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结论改良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病人置管及置管后的痛苦,减少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取坐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探讨置管异位率。方法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取标准的置管操作,干预组23例,在坐位下进行置管操作,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比较两组间的导管异位率。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5%),干预组1例(4.4%).干预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418,P=0.0372)。结论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取坐位可以显著提高导管到位率,是有效、可行的预防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