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药物的研发领域近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早期临床试验(包括首次人体试验)关注于受试者的选择、研究设计、给药剂量和方式的选择、剂量爬坡、不良事件/反应(耐受性评价)的监测、观察和报告程序,以及受试者继续给药和停止给药的标准。需要引入定量药理学知识来分析药物的体内暴露量与药效、不良反应的关系,以及纳入探索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RNA、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等,来分析新药作用机制和靶点及其抗肝细胞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药效。而II~III期临床试验则更关注最佳剂量、疗效、安全性指标,验证新药在更大受试者人群范围内所选择剂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早期临床研究的实践经验,简要介绍CHB创新性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应关注的临床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临床静脉治疗护理安全用药指导工具,涵盖静脉治疗护理需求全维度信息,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调研吉林省内三级综合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其优势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汇总梳理,确定静脉治疗指导工具索引框架维度。(2)运用现状调查法、专家会议法及文献查询法确定指导工具的内容维度及药物信息内容。(3)运用专家共识法确定指导工具的呈现方式。(4)运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参研科室选取127名护士开展非同期对照试验,比较护理人员指导工具应用1个月后的评价效果及对其静疗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况。结果(1)设计形成了以专科为索引、形象化标识呈现的包含8个专科、73个治疗方案、326种常用药物信息的指导工具,内容涵盖输注器具材质要求、输液器具选择、组间冲封管需求等相关信息。(2)于2019年5—6月测试护士在使用前、后对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科用药知识问卷,在药物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安全使用3个维度的准确率为89.76%、90.55%、95.27%,均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临床静脉治疗护理安全用药需求,创新设计完成静脉治疗安全用药护理指导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护士静脉治疗安全用药能力与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为加强对护士长工作手册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促进专业发展,设计开发信息自动化护士长手册。 方法 研制 BS-iENM5.0 设计模式 , 在 HIS 系统下运行的护士长手册模块,并应运于护理工作中。 结果 我院开发的《护士长手册》,记录方式简捷、规范,数据统计准确、及时,资料永久保存,随时调阅,护理单元工作信息从 HIS 系统自动采集和统计分析,为护士长提供决策支持,便于护理部对各科护士长工作的督促检查。 结论 自运行该系统后,护理部根据科室数据和评价,客观的总结和分析护理质量,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反馈科室,优化流程,不断改进。取消了《护士长手册》所涉及内容的纸质文件,在网络平台上传下达,减少了上报下送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和人力,实现护理管理的无纸化办公,节省了管理成本。
简介:【摘 要】目的:设计一款PICC维护及置管多功能操作台,使其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保障其置管操作规范、便捷、安全、布局合理,还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主要采用不锈钢材料, 设计一款可移动的,带锁可固定的,操作最大化无菌屏障及静点架、垃圾桶、手托架于一体的功能型操作台。结果:操作台下方安有带锁固定车轮,操作时能稳妥固定,并便于移动;台面下方1cm可伸缩台面增加操作面积0.25㎡,可拆卸伸缩手臂托架,包括U型手腕托架,可根据患者手臂长短调节托架长度和高度,便于整臂消毒,增加患者舒适度,节省护理人力;可拆卸静点架功能,方便输液患者进行PICC导管维护;可拆卸垃圾桶功能节省空间,利于操作。结论:PICC置管及维护多功能操作台增加了操作面积,不但提高了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还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置管安全性及成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模拟和文献综述,概述新型超短效苯二氮类镇静/麻醉药瑞马唑仑的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趋势和使用注意事项。方法以主题词"remimazolam"并关联"CNS7056""CNS7054"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搜索描述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文献,提取药物药代学、药效学特征。模拟瑞马唑仑静脉注射、静脉输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后药物浓度变化和药效学,包括起效时间、峰效应时间、维持时间、稳态浓度时间、稳态输注时间敏感性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s,CSHT)等。综述瑞马唑仑临床相关特点。结果静脉注射时,瑞马唑仑起效时间(1.2~2.9 min)较丙泊酚(0.8 min)慢,峰效应时间和维持时间两者相近且均远低于咪达唑仑;静脉输注期间,瑞马唑仑起效快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三者达稳态浓度时间均较长;瑞马唑仑TCI时与静脉注射有相似的起效时间。瑞马唑仑和丙泊酚达稳态浓度时间相似,比咪达唑仑快、较瑞芬太尼慢。为获得相同目标浓度,瑞马唑仑的TCI给药速度/静脉输注速度比趋近1耗时>1 h,劣于瑞芬太尼而优于丙泊酚。瑞马唑仑CSHT相对恒定而丙泊酚CSHT随稳态输注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输注12 h后两者CSHT分别为5.9 min和13.9 min。结论瑞马唑仑不宜常规用作术前药或用于极短时间诊疗操作;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时药理学特点与丙泊酚相似,停药后恢复稍好于丙泊酚,两者均适用TCI模式给药;瑞马唑仑用于ICU镇静具有良好的前景。瑞马唑仑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探索,尤其是临床情况下的药物相互作用和特殊人群的使用。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B)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病毒学指标在患者抗病毒治疗、新药研发中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血清病毒学指标如HBV 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和准确反映患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转录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年来HBV 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及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等新病毒学指标在准确反映cccDNA转录活性、判定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测停药后复发风险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简要介绍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各阶段新、旧指标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新型病毒学新指标在药物疗效评价中的应用,阐述其在抗病毒新药研发中可能发挥的作用。